[化学][三模]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多校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三模]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多校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吉林民间传统手工艺中,以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
A. 浪木根雕B. 旗袍缝制C. 满族剪纸D. 缸窑烧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浪木根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旗袍缝制工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满族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缸窑烧造技艺,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碳原子B. 氧原子
C. 氧分子D. 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为二氧化碳分子,故选D。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 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内,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
B.氧气能常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故选A。
4.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浓硫酸 B. 测稀硫酸pH
C. 制取氢气 D. 收集氢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选项操作错误;
B、测pH时,pH试纸不能湿润,会对待测液产生稀释的效果,选项操作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氢气采用稀硫酸和锌作为反应物,将锌放在多孔隔板上,稀硫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使用该装置可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选项操作正确;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C。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 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产生气体,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微观示意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B. 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则原子为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为CO2和H2反应生成H2O和C2H4,则H2O和CO2属于氧化物,共两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可知该反应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8-2):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C都能与CuO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CaO、NaOH都能与水反应,都可做干燥剂
C. Mg(OH)2、Al(OH)3都能与盐酸反应,都能治疗胃酸过多
D. 浓硫酸,浓盐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属于置换反应,C能与CuO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O与CuO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
B、CaO能与水反应,可做干燥剂,NaOH做干燥剂是因为吸水性,故B错。
C、Mg(OH)2、Al(OH)3都能与盐酸反应,都能治疗胃酸过多,正确。
D、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8.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基于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
B. 燃烧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只有温度低于着火点才能灭火
C. 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杀菌消毒,因此净水时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就是杀菌消毒
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一定是硫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故A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隔绝氧气或移走可燃物均可以灭火,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去除异味和色素,故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也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不一定是硫,故D错误;
故选A。
9. 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肥中含有氮元素,因此含氮元素的物质都可以作氮肥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C. 酸雨的pH甲,则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甲、乙溶解度减小,降温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t1℃乙的溶解度>t1℃甲的溶解度=t3℃丙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某化学小组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老师为他们提供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溶液配制】
(1)通过计算,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g。
(2)下列有关配制过程说法错误的有______。
A.配制时所需仪器主要有: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等
B.稀释时,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配得的硫酸溶液,标签上应标明:“200g 4.9%H2SO4”字样
【实验拓展】
中和反应的应用,同学们利用准确配制的4.9%的稀硫酸,测定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4.9%的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①证明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另取了1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使用传感器,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2)。利用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 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② 依据图2数据,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①. 10 ②. ABD ③. 溶液由红色刚好褪为无色 ④.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⑤. Na2SO4、H2SO4 ⑥. 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
【解析】
【详解】(1)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200g×4.9%÷98%=10g;
(2)A、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时所需仪器主要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无需漏斗,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符合题意;
C、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使溶质的质量偏大,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D、配得的硫酸溶液,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和浓度,无需注明溶液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ABD;
(3)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明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褪为无色;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4)①由图可知,b点时,pH<7,说明此时硫酸过量,故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H2SO4;
②见答案。
15. 结合下列有关铁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这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2)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
①适合放在B中作干燥剂的是____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NaOH固体
②一段时间后,A中铁钉没有锈蚀,而C中铁钉锈蚀,A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①. 引燃铁丝 ②. 瓶底放少量水
(2)①. BC ②. 与C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解析】(1)铁丝的着火点很高,不易引燃,故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此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因为铁丝燃烧火星四射,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底,会炸裂集气瓶底部,可采取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瓶底铺少量细沙。故答案为:引燃铁丝;瓶底放少量水。
(2)ABC三种均能吸收水分,但浓硫酸会与铁发生反应,故选BC;
A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探究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C中铁钉和氧气、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 C中铁钉锈蚀,通过A、C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氧气接触。A的作用为:与C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16.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的炼丹过程中常用到密陀僧。若密陀僧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密陀僧(已配平),则密陀僧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古时候,人类在翠绿色的孔雀石[主要成分:]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此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②______(写出足量CuO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空气中铝比铁更耐腐蚀,原因是铝表面有______,铁在空气中与______共同作用产生的铁锈疏松多孔,对铁无保护作用。
【答案】(1)PbO
(2)
(3)①.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②. 氧气和水
【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右边有Pb、N、H、O的个数分别为:1、2、2、7,等号左边Pb、N、H、O的个数分别为:0、2、2、6,则一个密陀僧分子中含有1个铅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密陀僧的化学式为PbO。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常温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保护内层的铝不被进一步氧化;
铁和氧气、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
17.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装置的组合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C装置制取少量的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AF
(3)①. ②.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F。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中,可将锌放在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会使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液体重新进入,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则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18. 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沉淀a是______。
(2)操作Ⅰ是______。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3)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过量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l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______。
【答案】(1)碳酸钙##CaCO3 (2)② (3)硝酸钾、硝酸钡
【解析】(1)碳酸钾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则沉淀a为碳酸钙。
(2)操作Ⅰ是将溶液变为氯化钾固体,且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操作Ⅰ为蒸发结晶,故选②。
(4)硝酸钡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而碳酸钾、盐酸均不能除去硝酸钾,则新杂质为硝酸钾、硝酸钡。
19. 小明在家清洗餐具时发现下水道堵塞,小明爸爸请来的家政师傅拿出几包白色粉状管道疏通剂(如图1所示),取部分投入管道并倒入适量水,只见管道中的水上下翻滚,并产生大量泡沫,用工具在管道内搅动几下,管道即通。好奇的小明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剩余的管道疏通剂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该管道疏通剂中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白色晶体,加入水中,剧烈反应并产生气体;香精只起除臭作用。
【理论推测】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资料信息推测该气体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选择图2实验装置开展验证实验。
(1)疏通剂与水反应剧烈,你认为应选择______作为发生装置(选填“A”或“B”)。
(2)利用装置C收集一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现象为______,证明小组同学的推测正确。
【深入探究】为检验疏通剂与水反应后
剩余溶液中溶质成分,兴趣小组开展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3)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交流反思】
(4)下面是该管道疏通剂的作用原理,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A.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促进管道内油脂与其反应
B. 氢氧化钠能使有机残渣快速腐蚀,加快管道疏通
C. 管道疏通剂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氧气,疏散堵塞物
(5)经探究,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A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①. 放热 ②.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 取少许实验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4)ABC
(5)
【解析】(1)疏通剂与水反应剧烈,则可选用A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①加入水后,烧杯外壁发烫,说明疏通剂加入水中会放热。
②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取少许实验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氢氧化钠。
(4)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温度升高,加快管内油脂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可加快对有机残渣的腐蚀,加快管道疏通,该选项符合题意;
C、管道疏通剂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氧气,增大管道内的气压,有利于疏通,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C。
(5)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该疏通剂于烧杯中,加少量水,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外壁发烫
疏通剂加入水中会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②取少许实验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现象
______
溶液中溶质含有
③______
溶液变红
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多校中考三模考试化学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1%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三模]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多校中考考试试题(有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多校中考三模考试化学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1%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