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学内容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位线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探究“中位线的定义及中位线定理,经历观察、猜想、思考、验证,培养学生的抽象和能力和推理能力.
2.在推理证明的过程中,感悟中位线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之间的联系,形成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通过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中位线的定义及中位线定理;
2.灵活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线的定义及中位线定理;
教学难点
灵活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思考 如图,有一块三角形蛋糕,准备平分给四个小朋友,要求四人所分的形状大小相同,该怎样分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该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
即:如图,如何做辅助线,将 △ABC 分成 4 块面积相等的部分?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顺势引出本课的学习方向.
想一想:是否可以作辅助线构造▱ABCD.
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教师叙述: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连接 DE,像 DE 这样,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如果已知DE 为△ABC 的中位线,那么D、E 分别是 AB、AC 的什么点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
预设:D、E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
问题1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你能在△ABC中画出它所有的中位线吗?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图,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预设:有三条.如图,△ABC 的中位线是 DE、DF、EF.
问题2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一样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共同回答:不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中位线与中线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与中点有关的线段.
不同点: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中线是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
问题3: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与 BC 有怎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
追问1 两条线段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预设: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追问2 你觉得DE 与 BC 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猜想:
预设1:DE 与 BC 可能存在平行,即DE∥BC.
预设2:BC 的长可能是BC 长的2倍.
问题4:度量一下你手中的三角形,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并用文字表述这一结论.
师生活动:学生使用直和三角尺,比对手中三角形中位线及其底边的位置关系,并用刻度尺度量中位线及其底边的长度,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
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问题5: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师生活动:
追问1 证明线段平行,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预设:证明角相等或证明线段所在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追问2 证明线段相等,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预设:证明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所在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证一证
1. 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是 AB,AC 边的中点. 求证: =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学生独立完成证明,选一名学生板书,教师规范证明过程.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描述:
△ABC 中,若 D、E 分别是边 AB、AC 的中点,
则 DE∥BC,DE = BC.
问题6 根据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由中位线定理可判定出的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结发现的规律.
思考 如图,如何做辅助线,将 △ABC 分成 4 块面积相等的部分?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图,选一名学生板书,再选一名有不同答案的学生板书.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E 为 AB 的中点,在 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使 BD=AB,求证:CD=2CE.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作出辅助线.学生独立完成证明,选一名学生板书,教师规范证明过程.
练习1. 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中点.
(1) 若 DE = 5,则 BC = .
(2) 若 ∠B = 65°,则∠ADE = °.
(3) 若 DE + BC = 12,则 BC =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教师选学生作答.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平行四边形的综合运用
例2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E、F、G、H分别是 AB、BC、CD、DA 中点.
求证: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把四边形内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证明,选一名学生板书,教师规范证明过程.
总结: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 如图,A,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A,B 外选一点 C,连接 AC 和 BC,并分别找出 AC 和 BC 的中点 M,N,如果测得 MN = 20 m,那么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m.
2. 如图,点 D、E、F 分别是 △ABC 的三边 AB、BC、AC 的中点.
(1) 若∠ADF = 50°,则∠B= °;
(2) 已知三边 AB、BC、AC 分别为 12、10、8,
则△ DEF 的周长为 .
3. 如图,在△ABC 中,AB = 6 cm,AC = 10 cm,AD 平分∠BAC,BD⊥AD 于点 D,BD 的延长线交 AC 于点 F,E 为 BC 的中点,求 DE 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发展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作辅助线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作辅助线的思考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逆向思维.
设计意图:中位线的知识浅显易懂,这里只做平铺直叙;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中位线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互逆关系,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不混淆中位线和中线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用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方式.
设计意图:在动手试验中,总结发现的猜想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设计意图:用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证明方法,为后面的证明做准备.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证明、推理能力,学习规范、正确的证明过程,培养有条理的思维模式.
设计意图:巩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证明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作图能力,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加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培养应用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设计意图:锻炼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进行解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加强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善于运用添加辅助线进行转化解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掌握.
设计意图:考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的能力.
设计意图:考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描述:
△ABC 中,若 D、E 分别是边 AB、AC 的中点,
则 DE∥BC,DE = BC.
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其性质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结论,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对进一步学习相关几何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识别两条直线平行和验证线段倍、分关系时经常用到.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262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87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a href="/sx/tb_c8874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