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37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37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38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388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394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400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405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4/0-172131483409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共22页。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基础过关全练1.(2023辽宁铁岭中考)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体现了碳单质具有的性质是 ( )A.质软 B.导电性C.可燃性 D.常温稳定性D解析 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仍不变色。2.(跨学科·语文)明代诗人于谦在其诗中写道“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的“乌金”的主要成分是 ( )A.金 B.二氧化锰 C.碳 D.氧化铜C解析 “乌金”能燃烧,放出热量,且颜色是黑色,可知其主要成分是碳。3.(2023重庆潼南一模)氧化亚铜可作杀菌剂、着色剂和染色剂等,制备Cu2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H2O Cu2O+H2↑,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u B.H2O C.Cu2O D.H2 B解析 在题述反应中H2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4.(教材变式)如图所示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A解析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木炭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不能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因为铜在较高温度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能力提升全练5.(2023湖南长沙中考,6,★☆☆)在生活生产中碳单质的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含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C.金刚石用作电极D.石墨用作钻探机钻头A解析 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不能用作电极;石墨质软,不能用作钻探机钻头。6.(2023安徽安庆大观期末,17,★☆☆)“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以增强性能,工业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C+2NiO 2Ni+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CO2B.NiO是一种氧化物C.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D.此反应说明碳具有氧化性D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Ni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碳过量时,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一氧化碳;题述反应中碳夺取了氧化镍中的氧,具有还原性。7.(创新装置)(2023陕西宝鸡模拟B卷,8,★☆☆)下图是探究物质的变化与木炭还原性的综合实验装置。把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一端固定在橡皮塞上,先加热铜丝,待表面变黑后再将其插入试管中的木炭粉中,打开弹簧夹后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A.铜丝加热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B.铜丝表面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C.试管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D.反应结束后应先夹紧弹簧夹再熄灭酒精灯解析 铜丝加热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铜;铜丝表面由黑色变回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题述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不生成水,试管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反应结束后应先夹紧弹簧夹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澄清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8.(数字化实验)(2023江苏无锡新城中学期末,19,★★☆)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图1 图2CA.AB段炭粉开始燃烧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解析 AB段电热丝放热,使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此时炭粉没有燃烧。CD段炭粉燃烧放热,使气体迅速膨胀,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氧分子和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压强基本不变;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氧分子和生成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2,压强增大;由图2可知,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后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1.4倍,即反应后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燃烧结束后,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9.(创新装置)(2024上海杨浦期末,29,★☆☆)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炭粉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实验中可能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且易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若未及时撤出导管,澄清石灰水会倒吸,于是改进实验装置如下: (1)接通电源前,打开旋塞,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2)关闭旋塞,接通电源,陶瓷加热棒温度可升高至700 ℃以上,该过程将电能转化为 。(3)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待冷却后打开旋塞,往U形玻璃管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热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反应后固体的颜色,若固体为红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若固体中有黑色物质,说明炭粉或氧化铜有剩余(4)判断炭粉与氧化铜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 。解析 (1)装置内含有空气,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待冷却后打开旋塞,滴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粉末,如果反应后固体为红色且没有黑色粉末,说明炭粉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素养探究全练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为 。(2)刚开始预热时,B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C中出现 的现象,说明有CO气体生成,证明该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铜(或Cu)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实验反思】(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反应产生CO。②原因二: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5)此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如何改进? 。(填具体措施) 在末端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解析 (1)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为铜。(4)原因一: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一氧化碳;原因二: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