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5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5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58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62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66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72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2145/0-172131484076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共31页。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基础过关全练1.(2024北京密云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气焊C.人工降雨 D.作气体肥料B解析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助燃性,不能用于气焊;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气体肥料。2.(教材变式)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三朵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实验Ⅲ中纸花变红,实验Ⅰ、Ⅱ中纸花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A.实验Ⅰ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B.实验Ⅱ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C.实验Ⅰ、Ⅱ、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解析 实验Ⅰ中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Ⅱ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Ⅰ、Ⅱ中纸花不变色,实验Ⅲ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3.(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4湖北武汉武昌期中)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B C DDA.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为红色C.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图丁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变瘪,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此实验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创新装置)(2023北京中考)用下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1)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 。(2)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5.(跨学科·生物)(2023浙江永康中学期中)如图所示,把新鲜菠菜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1)将塑料袋中的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这个实验说明 。植物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解析 植物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点2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6.(2023江西中考)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走路上学 B.随手关灯C.焚烧垃圾 D.植树种草C解析 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7.(新独家原创)2023年7月12日是第11个“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低碳中的“碳”是指 (填字母序号)。A.碳单质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2)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是为了减缓 效应的加剧。(3)以CO2和物质X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X CO(NH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B温室NH3 (4)作为一名中学生,写出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合理即可)解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NH3。(4)乘坐公共交通上学、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都是“低碳”行为。能力提升全练8.(2023吉林长春中考,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结构: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应用: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B解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9.(情境素材·清洁环保)(2022湖南怀化中考,10,★☆☆)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 (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C.积极植树造林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B解析 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但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4四川成都新津成外学校期末,10,★☆☆)食品保鲜常常用到干冰。课外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保鲜袋中的干冰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有关实验现象或分析正确的是 ( ) CA.(Ⅰ)静置,烧杯内气球无明显现象B.(Ⅱ)加水后烧杯内只发生物理变化C.(Ⅲ)烧杯内形成白雾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Ⅰ)静置,烧杯内气球会上浮;(Ⅱ)加水后烧杯内的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Ⅲ)干冰升华吸热,在烧杯内会形成白雾;(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11.(2024黑龙江双鸭山期末,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 B C(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如图A)。通过观察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 。(2)李峰同学将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如图B)。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王丽同学轻轻挤压C中的胶头滴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密度比空气大灭火试管中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瓶中气球膨胀解析 (1)题图A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试管中压强减小,所以会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烧瓶中压强减小,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瓶中气球膨胀。12.(2024广西桂林期末,25,★★☆)“氧循环”“碳循环”和“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空气的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 。(2)从物质变化角度看,三种循环中与另外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循环。(3)反应⑦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是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 。(5)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教室内可采用 方法使空气保持清新。(写一条)氮气(合理即可)水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开窗、通风(合理即可)解析 (1)空气的成分中氮气和稀有气体没有参与图中循环。(2)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和“氧循环”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5)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教室内可采用开窗、通风的方法使空气保持清新。13.(科普阅读)(2023江苏无锡中考节选,2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CO2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CO2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途径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CH4与CO2催化重整为H2与CO。途径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o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工艺。 途径3: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CO2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CO2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条途径: 。(2)我国科学家将CO2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2CO2+2H2O R+2O2,R的化学式是 。光合作用(合理即可)C2H4O2(3)写出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a.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abc解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R的化学式是C2H4O2。(3)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4)由题图可知,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从短文中可以看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