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期中]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期中]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语文][期中]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语文][期中]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期中]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4页。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潮汐(xī) 缄默(xián) 窥见(kuī) 怂恿(sǒnɡ)
    B.蓦然(mò) 沼泽(zhǎ) 晦暗(huì) 瞳仁(tónɡ)
    C.两栖(qī) 撺掇(cuān) 隧道(suì) 斡旋(ɡàn)
    D.沙砾(lì) 怅惘(mánɡ) 龟裂(jūn) 烧灼(zhu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缄默(xián)——jiān;
    C.斡旋(ɡàn)——wò;
    D.怅惘(mánɡ)——wǎng。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雾霭 家眷 销声匿迹 海枯石烂
    B.彗星 追溯 大彻大悟 嘎然而止
    C.辐射 狩猎 头晕目眩 重峦叠障
    D.亢奋 羁绊 人情世顾 叹为观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B.嘎然而止——戛然而止;
    C.重峦叠障——重峦叠嶂;
    D.人情世顾——人情世故。
    3.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B.小说《社戏》结尾处所说的“我实在再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是因为“我”再也不曾回到过鲁镇。
    C.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现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D.“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其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理解文章内容。
    B.“那夜似的好豆”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出的是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选项“是因为‘我’再也不曾回到过鲁镇”表述不正确。
    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②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③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是能否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④应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C.有误。该句病因: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5.下列对《蒹葭》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本诗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秋水等景物渲染萧索的气氛,烘托怅惘的心情。
    B.“方”“湄”“涘”表明地点的变化,体现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和伊人踪迹飘忽不定。
    C.本诗直抒胸臆,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既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又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赏析不恰当。本诗托物起兴,一唱三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而非“直抒胸臆”。
    阅读《人类自动驾驶的百年情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类对于自动驾驶,有着百年之久的情结。
    ②早在1912年,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用光电感应器件设计的能自动驶向光源的小车。这辆小车取名叫“战争狗”,它能自动驶向敌营去引爆。这是人类对自动驾驶最初的尝试。1925年,美国工程师通过无线电装置对汽车进行遥控,使得一辆无人驾驶车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行前进、转向和刹车等操作。1939年,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通用汽车展示了一辆能够通过铺设在道路下的电缆来进行自动驾驶的汽车,这辆车可以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自动行驶。
    ③到20世纪70年代末,人工智能开始引入自动驾驶研究。197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的一辆依赖摄像头捕捉地面上的白线进行自动驾驶的汽车。这辆小车成功地穿越了一个放满椅子的房间。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了一种自动驾驶的货车。1987年,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也研发出一种自动驾驶汽车。
    ④1989年,中国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究。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组建了无人驾驶研究的课题组,并于2003年研制出“思源1号”自动驾驶汽车,这辆自动驾驶汽车能以每小时10公里~15公里的速度在校园内进行自主行驶。当时,课题组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让这辆车走出校门,从西安行驶到敦煌。但是这辆车开出校园后几乎寸步难行,因为真实的交通场景远比校园里进行的道路测试要复杂多变,所以在大多数的场合与环境下,这辆车都需要经过人工干预,只有在沙漠地带的公路上才能平稳地行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挑战,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对所存在问题深刻思考和应对挑战的决心。
    ⑤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为了验证实验室的研究成果,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从2009年到2020年,挑战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现在很多企业从事自动驾驶的骨干人员中,有不少人都参加过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我们称这个挑战赛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摇篮”。
    ⑥早期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封闭道路,步履维艰。到了2013年~2015年这个阶段,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简单的道路上缓慢行驶。2015年后,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自然车流中行进,可以自如地转换车道,也可以在乡村道路、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上行驶。尤其是在乡村道路上,没有车道线和交通指示灯,自动驾驶车完全依赖自己的传感器和算法来自动判断道路环境,进行自主行驶。
    ⑦2011年的时候,我国只有156家自动驾驶的相关企业。到2020年底,我国已有8714家自动驾驶的相关企业,涵盖核心传感、激光雷达、视觉芯片与系统、高精度地图、网约车企、5G通信等全生态链条。
    (选文有改动)
    6.下面说法与文章介绍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是在自动驾驶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果显著的国家之一。
    B.早期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简单的道路上缓慢行驶,2015年后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自然车流中行进。
    C.从1989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摇篮”。
    D.早期的自动驾驶车是利用光电感应来设计,后来逐步采用了无线电、电缆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7.第④段中使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列数字B.举例子 列数字
    C.作比较 打比方D.摹状貌 举例子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情结”一词,生动、简洁地概括出世界各国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方面,持久而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B.第⑦段介绍的是,最近十年,自动驾驶在中国得到了迅猛而长足的发展。
    C.文中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读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轨迹有了清晰的感性的认识,说明使人信服。
    D.全文总体上是按照“由国外到国内”(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答案】6.D 7.B 8.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①段“人类对于自动驾驶,有着百年之久的情结”、第④段“1989年,中国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究”、第⑥段“早期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封闭道路,步履维艰”,可知本项说法错误;
    B.根据第⑥段“早期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封闭道路,步履维艰。到了2013-2015年这个阶段,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简单的道路上缓慢行驶”可知,文章中提到早期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只能在封闭的道路上艰难行驶,而做到“可以在简单的道路上缓慢行驶”是在2013年-2015年这个阶段。本项表述错误;
    C.根据第⑤段原文“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可知本项中“1989年”是错误的。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④段中,“‘思源1号’自动驾驶汽车”是具体的例子,因此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每小时10公里~15公里的速度”是具体的数字,因此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从各个段首的年代,可知文章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并非“空间顺序”。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B.具答之 具:详细
    C.便要还家 要:要求
    D.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C.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D.寻向所志 寻病终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描写了一系列美好的景物,很自然地为桃花源的出现做了铺垫。
    B.桃花源人见到渔人,“设酒杀鸡作食”招待,体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淳朴真情。
    C.第④段内容与开头的“忽逢桃花林”相呼应,进一步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D.本文以真实确切、回环往复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幸福美好的画卷。
    【答案】9.C 10.C 11.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便要还家: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通“邀”,邀请。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作为/对;
    B.舍弃/房屋;
    C.从前的/从前的;
    D.寻找/不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D.“本文以真实确切、回环往复的笔墨”错误,这篇古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画卷。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拜访,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难耐相思之苦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答案】①凄神寒骨 ②端居耻圣明 ③悠哉悠哉 ④辗转反侧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阎)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②,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③,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④。
    【注】①国朝:指清朝。 ②经学大师: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③诿:推托。 ④愧可知已: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①始略上口 略:_____ ②如是者十年 是:____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
    15.从阎百诗学有所成的事迹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3.①稍微;大致 ②这,这样
    14.他生来容易生病,母亲禁止他读书,于是他就默默记诵不再发出声音。
    15.示例:即使天资不太好,只要后天加以努力,也可能学有所成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才略微明白。略:稍微,大致。
    (2)句意为:就这样过了十年。是:这,这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性:生来,生性。善:容易。禁:禁止。遂:于是,就。复:再,又。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启示。
    根据“其天质实奇钝”(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盖积苦精力之应也”(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阎百诗先生天生愚钝,经过后天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国学大师,可谈:是否学有所成,与先前资质关系不大,关键是后天的努力,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
    参考译文
    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小时候读书,背诵上百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我二十一岁那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我二十一岁那年
    史铁生
    ①19年前,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②那天恰是我21岁生日的第二天。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来看我时,也都这样想,他们给我带来很多书。可是我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
    ③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
    ④窗外的小花园里已是桃红柳绿,22个春天没有哪一个像这样让人心抖。我已经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轻人。我记得我久久地看过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着方步晒太阳: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⑤我乞求上帝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对对,它可以长在椎管内,但须要长在软膜外,那样才能把它剥离而不损坏那条珍贵的脊髓。
    ⑥朋友送了我一包莲子,无聊时我捡几颗泡在瓶子里,想,赌不赌一个愿?要是它们能发芽,我的病就不过是个瘤子。但我战战兢兢地一直没敢赌。谁料几天后莲子竟都发芽。然而科学胜利了。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心想干嘛不能跑一回给那个没良心的上帝瞧瞧?后果很简单,如果你没摔死你必会明白:确实,你干不过上帝。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
    ⑦王主任来了。我面向墙躺着,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许久不说什么,然后说了,话并不多,大意是: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当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这些话我将受用终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记得王主任这些活,因而还是去做些事。使我没有去死的原因很多,“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⑧晚上朋友们走了,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我开始想写点什么,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
    ⑨21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念着“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有删改)
    16.梳理文章的脉络,依据原文完成下面表格。
    17.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18.文章结尾画线句有何含义和作用?
    19.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中“要么好,要么死”写出作者和自己斗狠的心态,这是年少的血气方刚,此时的作者充满了必死绝望。
    B.第④段写窗外的小花园里桃红柳绿,和作者内心的凄惶形成对比,颇有古典诗词中乐景反衬哀情的意味。
    C.第⑥段中的莲子寄托着作者真切的希望,文章用“莲子竟都发芽”渲染出此时作者内心的狂喜。
    D.第⑨段中“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一句照应开头,既是对二十一岁这一年的收束,也标志着作者实现了心灵的突围与蜕变。
    E.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进行写作,运用了许多心理独白的方式展示作者细腻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答案】16.(1)舒心,认为过一段时间又能是原来的样子。(2)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春天来了)(3)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4)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一时忘记了死。
    17.示例一:这句话是景物描写,用太阳慢慢落下营造了惨淡凄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孤独哀伤的心情,表现了病情带给作者的打击和痛苦。
    示例二: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描绘了阳光渐渐消逝的过程,营造了惨淡凄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孤独哀伤的心情。表现了病情带给作者的打击和痛苦。
    18.含义:在科学不能解决人的问题而使人陷入迷茫的时候,在命运把人推到无法解释的灾难和绝望中的时候,人只有凭借着精神力量来拯救自己。作用:卒章显志,富含哲理。 19.AC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1)根据第②段中的“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可得:舒心,认为过一段时间又能是原来的样子。
    (2)根据第③段中的“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可得: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春天来了)。
    (3)根据第⑥段中的“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可得: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
    (4)根据第⑦段中的“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和第⑧段中的“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可得: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一时忘记了死。
    【17题详解】
    考查语句赏析。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联系句中的“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可知,用太阳慢慢落下,红光一步步爬上墙来渲染惨淡凄寂的氛围。联系前句“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可知,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从作者此时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病情给作者带来的巨大打击与内心的痛苦。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爬上墙,爬上楼顶”把夕阳的投射下来的光线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慢慢落下,光线逐渐消失的过程。联系前句“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可知,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从作者此时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病情给作者带来的巨大打击与内心的痛苦。
    【18题详解】
    考查语句理解。
    “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指的是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有时候还会让人人陷入迷茫之中。在作者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现代医学不能拯救作者的双腿,让作者内心迷茫,对生命产生的怀疑。
    “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指的是当我们身处人生的困境时,只有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拯救自己。在作者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王主任说的话给了作者以启示,从而开始了文学创作,“一时忘记了死”。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富含哲理,起到了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的作用。
    【19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
    A.联系首段中的“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可知,此时的作者心中充满了一定要好起来的强烈欲望;
    C.联系本段中的“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可知,本项“作者内心的狂喜”有误,应为:作者内心的痛苦。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3年,天津市强化“一市双城多节点”城市空间格局,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度复合化、集约化、高效化,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缝合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某班学生将开展以“走进天津市轨道交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资料,请你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2021-2025年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预测
    客运量
    【材料二】
    天津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中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天津首条线路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天津成为中国内地第二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材料三】
    2022年3月28日,天津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实现全线轨道贯通。4月19日,11号线全线首个标段完成全部主体验收工作。目前,运营线路有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等,共9条,天津轨道交通线路初步形成交通网。
    【材料四】
    2023年,天津市轨道交通重点建设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2、Z4、B1线工程和地铁4、7、8、10、11号线工程,这将助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轨道交通发展特点。
    【答案】20.2021-2025年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预计逐年增加。
    21.天津轨道交通发展在中国内地起初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天津轨道交通线路初步形成交通网;天津市轨道交通预计建设多条线路,将助力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转换。
    材料一是对2021-2025年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预测,其中2021年客运量预计为280万人,2022年客运量预计为315万人,2023年客运量预计为377万人,2024年客运量预计为396万人,2025年客运量预计为420万人,据此可知2021-2025年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预计逐年增加。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二“天津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中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天津首条线路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天津成为中国内地第二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可知,天津轨道交通发展在中国内地起初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材料三“目前,运营线路有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等,共9条,天津轨道交通线路初步形成交通网”可知,目前,天津轨道交通线路初步形成交通网;
    根据材料四“2023年,天津市轨道交通重点建设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2、Z4、B1线工程和地铁4、7、8、10、11号线工程,这将助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可知,天津市轨道交通预计建设多条线路,将助力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二)名著阅读(4分)
    22.《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我们在课本上早已认识的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答案】朱自清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我们在课本上早已认识的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可知,这里需要填写的是《经典常谈》的作者姓名。根据我们的文学常识和课本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经典常谈》是由朱自清所著。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还是一位学者和民主战士。故此空应填“朱自清”。
    23.通过对《经典常谈》的阅读,你对哪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有了更多了解?其中哪些内容让你产生了深入阅读的兴趣?请用不少于80字的一段话,简要介绍。
    【答案】示例:我对《说文解字》有了更多了解。作者从“仓颉造字”说起,介绍了“汉字发展”、“汉字六书”、“书体演变”等内容。对于仓颉造字 ,作者先给大家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带领我们开启了关于中国文字发展的一段神秘旅程。接下来,作者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述了汉字的发展历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典常谈》相关章节内容概括能力。找出感兴趣的部分概括即可。
    示例:我对《汉书》以及历史有了更多了解。《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编撰。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八十万字。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下至新朝的王莽,共230年的历史。这部史书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汉书》与《史记》、《后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4.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每一次停留,都会有收获;每一次出发,也都怀有憧憬。或许旅途中的景色、风物、际遇,会在你心里种下了一颗做“驴友”的种子;抑或成长中的经历、体验、感悟,让你在前往“下一站”之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怎样,太阳再一次升起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踏上了新的征途……
    根据以上内容,以《带着______去旅行》为题目,或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讲讲你的“旅途”故事。
    要求:①题目完整;②紧扣主题,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时间
    21岁生日的第二天
    (2)
    定案之后
    王主任来找我谈话之后
    心理
    (1)
    祈祷上帝给我留下能走路的腿,乞求上帝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
    (3)
    (4)

    相关试卷

    [语文][期中]天津市东丽区华新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天津市东丽区华新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1题,共3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