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1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2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2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33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36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40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42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14课 诗词三首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3643/0-172135092345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语言运用了解乐府诗的特点,运用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审美鉴赏提高审美情趣,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文化自信感受并学习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
之前暑期档有一匹票房黑马——《长安三万里》,想必其中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个人,他洒脱恣意, 一生跌宕起伏,本身就像一首写不完的长诗,波澜壮阔,五彩缤纷。没错,他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作——《行路难》(其一),看看面对困境,李白是怎样做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元年(742年),李白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途中。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豪迈奔放,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李白的诗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体裁选择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袁行霈:“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四读四感”读字音,品节奏;(诗是和乐而歌的“歌”)读背景,识文体;(诗是感时悲己的“文”)读诗意,感画面;(诗是精心描绘的“画”)读手法,悟思想。(诗是巧思妙想的“情”)
第一步:读字音,品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欣赏名家朗读视频,在听读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从整体上感受诗作。
2.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注意易错字音字形,朗读中要注意停连节奏、语气、语调、重音等。
天宝元年,唐玄宗已经不再作为,政治已不再清明。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却与这样的政治环境、官场风气格格不入。唐玄宗把李白召入朝不过封了个侍奉翰林,典型的御用文人。在朝廷的官场中,修齐治平的理想无法实现,李白就以纵酒狂歌为乐。但终因行为放浪得罪权贵,被下谗言,赐金放还,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此时到朝仅二年,写下此诗。
第二步:读背景,识文体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乐府诗”,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方法指导:在大体翻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
第三步:读诗意,感画面
金杯中的美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的精美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剑环顾四周,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太公吕尚在溪边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在本诗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本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对偶,夸张:极力描写宴会的华美奢侈,渲染欢乐氛围、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
第四步:读手法,悟思想
方法指导:赏析句子,归纳手法,分析情感。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化用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情感急转直下,美食佳肴难以下咽,通过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
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写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表现一种事与愿违、无所适从的痛苦、失望。既写出仕途的艰难,又暗含无限的悲慨。
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象,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练、寓意深刻的特点。这两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用典,借姜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典故之意,诉诗人之心。”含义: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的语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分为“事典”和“言典”作用:使文章语言凝练含蓄,言简意赅,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文章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反复,直抒胸臆。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显得忧虑、焦灼不安、迷惘。
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借南朝宗悫(què)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本句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形象?
一个内心孤独苦闷的李白; 一个情感动荡不安的李白; 一个言辞慷慨激昂的李白; 一个理想破灭的李白; 一个梦想起航、斗志满满的李白; 一个永不言败、豪情满怀的李白; 一个舍我其谁、疏狂不羁的李白……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4字:昂扬、饱含希望后3字:低沉、失落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语言运用运用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思维能力理解诗句含义,赏析诗句的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审美鉴赏品味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文化自信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在人生漫漫长路上,独自一人会走得很艰难,但如果两个人一起努力,道路就会光明很多。刘禹锡和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一对行路人。刘禹锡和白居易合称“刘白”,一个是“诗豪”,一个是“诗魔”,两个人都有着远大的志向,可惜最终都是壮志未酬。他们没有因为对方仕途的浮沉、境遇的变化而对彼此有不同的态度,反而类似的经历让两个人的灵魂紧紧地依靠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PPT背景图片 http/beijing/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因与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有唱和,并称“刘白”。代表作有《秋词》《竹枝词》《浪淘沙》等,著有《刘梦得文集》。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放在动词“赠”前,表示对自己怎样,相当于“我”。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朋好友的诗作。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与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二十八:指刘禹锡,二十八是其族中排行。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 楚水 凄凉地,二十三年 弃置身。怀旧 空吟 闻笛赋,到乡 翻似 烂柯人。沉舟 侧畔 千帆过,病树 前头 万木春。今日 听君 歌一曲,暂凭 杯酒 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文朗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都,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䅬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䅬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翻似:倒好像。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欣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沉舟:下沉的船。侧畔:旁边。千帆:无数的船只。病树:指枯朽有病的树。春:名词作动词,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凭:暂且凭借。长(zháng):增长,振作。
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点明被贬的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运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借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借用王质进山观棋烂柯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2.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闻笛赋”:对已故故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空:徒劳的。隐含诗人内心的无限悲痛怅惘以及知交零落的孤独感。
翻:却,反而。诗人暮年返乡,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3.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请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示例一:诗人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受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身世经历的感慨之情。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用意。
照应题目,直抒胸臆,点明酬赠的题意是“长精神”,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起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讨论诗歌——情感与主题
1.请大家自主学习,尝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小组内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地方。3.请大家重点理解刘禹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显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优秀之作。
刘禹锡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他不断创新,写出大量雄浑苍劲的诗歌。同时,他又以诗歌作为武器,无情地嘲讽他的对手。他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击,被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而是愈挫愈勇,豪情万千。
这首七言律诗写出了诗人长期被贬荒凉之地的艰辛与悲凉,含蓄地表达了世事沧桑的无限伤感和久遭弃置的愤懑不平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语言运用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提高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能力。■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变化,提高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审美鉴赏提高审美情趣,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文化自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在众多流芳千古的咏月绝唱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夺目璀璨。今天,就让我们在这种唯美的图画意境和优美的音乐声中, 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37 四川 眉州出生
20岁进京应省试,得榜眼
24岁参加制科考试,成为“百年第一”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出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乐观
回首一生《自题金山画像》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朝廷大赦北归途中 病逝
成名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解饮水,治疾病开学府,务农桑
1.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字正腔圆地读。2.聆听配乐朗读(或听读名家诵读音频)。3.同桌之间互听互读,相互纠错。要求:感情:轻松,愉快,激愤,哀怨,悲伤。语速:明快,急促,有力,低沉,缓慢。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重读:关键词语或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要重读。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端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宫阙:宫殿。 夕:晚。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趁兴写了这篇《水调歌头》,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只恐怕那用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分外严寒。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经受不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长向:偏偏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朗读课文,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望月问天。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片: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趁兴写了这篇《水调歌头》,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大醉”遣怀是主,“怀子由”是辅。
:交待写词时间和缘由,总领全词。
质疑1:“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
质疑2:为什么思念的是弟弟,不是别的人?
家庭中只剩作者和弟弟。
苏轼自请外放,后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徙知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六年未得团聚。对唯一亲人的思念,让词人在中秋这一特定的时间,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端着酒杯遥问苍天。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只恐怕用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分外严寒。
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质疑:为什么说想要回到天上去?
探究:结合下面写作背景,分析上片情感变化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自请外放,出京任职。熙宁四年(1071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公元1076年,京城传出消息,苏轼将离开密州,迁任汝州知州。汝州紧邻汴梁,地理位置及其重要。这次升迁让苏轼心里很矛盾。这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在地方,有皎洁的月光,可以把酒起舞,与清影为伴,怡然自乐;为政一方,也可以为国效力。(直面人生,开解自己)
上片:望月问天,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
: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
人间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已久的弟弟。
因悲欢离合才有思念,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开解自己)
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阻隔,渴望团圆,表达祝福,再现对弟弟的思念。
下片:问月怀人,表达对弟弟的思念。
过渡:因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质疑:中秋佳节,作者对弟弟的思念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上阕 — 望月问天(写景)
想象:明月 — 天上宫阙 — 琼楼玉宇
下阕 — 问月怀人 (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小序 — 总领全词(叙事)
2.多种表达方式结合(情、景、理结合)
3.运用联想想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哲理:月有圆缺,人有聚合,人生无法十全十美,要以豁达胸襟去面对。(议论说理)
苏轼一生坎坷,辗转流离。官场的失意怅惘,深藏内心的郁愤,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读来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所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的高度评价,确是名副其实。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说一说理由。
我读出了一个 的苏轼,因为 写出了 。 读出了一个有烟火气的苏轼。因为作者刚开始望着月亮想去天上,但是又说何似在人间,好像更热爱人间的生活。 读出了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苏轼,因为作者在下片里先因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埋怨明月,后又说了一番话为明月开脱,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宽慰。
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面对人生浮沉,始终乐观豁达一生流离,一生闪耀愿可爱的你心灵永远像明月那样纯洁和美丽,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我看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走进穆旦,九叶诗派,初读诗歌音韵之美,再读诗歌·内容之美,概括内容,第一节春天原野图,第三节回首往事,细读诗歌·意境之美,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乡愁余光中课文ppt课件</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步骤,ou韵,停顿和重音,知人论世读懂乡愁,作者卡片,作品链接,缓慢-思念,深情诵读,深沉-伤感,遗憾无奈-无限思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诗词三首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4665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诗词三首授课课件ppt</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欲乘风归去,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作者心情的变化,乐观旷达,宫阙琼楼玉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