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1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2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3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4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5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6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7页
    2024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讲课件第24课《三顾茅庐》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介绍,字音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理解词义,整体感知,三顾茅庐,板书设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运用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故事情节,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思维能力学会抓文章中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审美鉴赏学习文中层层渲染、反复烘托的写作手法。■文化自信感受古代白话小说丰富的文化底蕴;学会以诚待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三国志》中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经过想象和渲染,构成一幅极为绚烂的图画。那么,小说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一探究竟!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其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杂剧作品《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传世。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汉末,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兵东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打听后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堂,躬耕田亩,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一顾、二顾均未见到诸葛亮。本文讲述的是他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划分文章结构、层次。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标注。3.关键语句(或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叱( ) 拜谒( ) 应诺( )昼寝( ) 侥幸( ) 愧赧( ) 侍立( ) 纶巾( ) 半晌( ) 末胄( ) 涿郡( ) 鹤氅( )倾颓( ) 存恤( ) 殆尽( )
    ( )顿开茅塞( )塞子( )塞外
    ( )纶巾( )涤纶
    赧( )愧赧赦( )赦免赫( )赫然
    谒( )拜谒竭( )竭力碣( )碣石
    侥( )侥幸饶( )饶恕绕( )缠绕
    谬( )谬论戮( )杀戮缪( )绸缪
    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古人席地而坐,离席战立,表示敬意。
    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用兵之地。指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也说茅塞顿开。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顾:拜访。茅庐:草房。“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文题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又点明了刘备求贤若渴,一再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是怎么设置“起伏”以推进故事向前发展的?
    小结:作者设计的刘备求贤之路悬念迭起,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突出了刘备求贤之诚心,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可读性。
    1.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求贤若渴的精神礼贤下士的品质矢志不渝的抱负
    衬托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
    2.小说在叙述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之前,为什么详细地描写张飞、关羽对刘备此举的反应?
    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人物……的特点或形象。
    3.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哪些形势?他认为“大业可成,汉室可兴”是基于怎样的战略构想?
    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联吴抗曹
    4.作者在塑造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时,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你分析各有怎样的作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诸葛亮的外貌。作用: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侧面描写:(1)张飞的粗率、急躁(作用:反衬刘备的礼贤下士)(2)关羽、张飞的质疑(作用:烘托诸葛亮的才华横溢)(3)诸葛均的“飘然自去”(作用:正衬诸葛亮的淡泊无欲)
    本文记述了刘备第三次拜见诸葛亮并与之相见的情形与曲折的过程,赞美了诸葛亮心怀天下、胸怀大略,也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爱才惜才精神。
    本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哪些?
    1.行文求曲作者总是让情节变得曲折跌宕,而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能有效地调动读者的积极性。
    2.蓄势贵足作者不断蓄势,处处铺垫,为诸葛亮的出场,下足了功夫。
    3.对比鲜明刘备与张飞的对比,见面前后的对比,都增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三顾茅庐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三顾茅庐授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作者简介,刘备三顾茅庐的背景,思贤如渴,如雷贯耳,经世奇才,箪食壶浆,顿开茅塞,挟天子,民殷国富,字词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三顾茅庐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三顾茅庐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知识链接,标题解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孔明见其意甚诚”,合作探究一,1语言,2动作,合作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