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教学ppt课件
展开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培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不同的种群数量波动曲线及其实例,从而归纳出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调节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培养理解能力。通过关注人类各种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棉盲蝽是一种体型较小,一年可繁殖多次的昆虫,在我国南、北方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棉盲蝽种群数量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干旱年份:种群数量(危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洪涝灾害之年:危害高峰在7月上旬的蕾期和8月中旬的铃期。先涝后旱之年:危害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的蕾期。先旱后涝之年:危害高峰则出现在8月上旬的铃期。农业专家根据当地有关气象数据来预测、预报,以减轻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
结合小资料分析棉盲蝽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棉盲蝽的种群数量这种波动对棉花种群有什么影响?
棉花种群数量减少,棉花产量下降
概念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周期性波动时间长短主要与其生活史有关
周期性波动: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主要表现为季节性波动和年间波动。季节性波动主要由环境的周期性季节变化决定,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年年如此。
年间波动种群数量的变动是以年为一个周期的重复波动这种波动的周期常常是几年,甚至更长。例:北美雪兔和猞猁这两种动物均明显表现出每隔9~10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发生地区:成分简单的高纬度环境,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大多数种群的年间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
欧洲灰鹭种群数量的波动
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周期性波动:少数高纬度环境,受食物影响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种群,与气候(温度、水分)有关
案例1:连续几天38℃高温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2)沙漠地区啮齿动物和鸟类的种群数量总是与降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案例2:在雪兔数量很少的年份,只有20%的长耳鹗(猫头鹰)能孵窝,但在雪免数量最多的年份,100%的长耳鸮都能孵窝。
【思考】分析以下案例种群数量属于受哪种因素影响?
案例3:禽流感易发生在候鸟聚集区,离流感病毒的大量增殖和快速蔓延会导致候鸟大量死亡。
案例1:38℃高温常可引起蚜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土拨鼠 沙鼠 长耳跳鼠
案例1:沙漠地区啮齿动物、鸟类的种群数量与降雨量有直接关系
案例2:雪兔数量少的年份,只有20%的长耳鸮能孵窝;雪兔数量多的年份,100%的长耳鸮能孵窝。
食物不足,种内竞争加剧,很多个体不能生殖或不能生存
案例4: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水平。应用:生物防治例:引进象鼻虫控制槐叶萍
领域行为:动物有选择地占据、保卫一定的空间,不允许同类其他个体进入这一空间的行为。
例:啮齿类动物的内分泌调节
不改变,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
1.影响动物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领域行为属于内源性因素B.食物不足会引起种内斗争加剧C.当地的年降水量属于外源性因素D.传染病属于生物因素,也属于内源性因素【答案】D【解析】ACD、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领域行为和内分泌等种群内部的影响因素,传染病属于外源性因素,AC正确,D错误;B、食物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在食物不足时,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生殖或不能存活,B正确。故选D。
2.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属于内源性自动调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B.种群数量一定程度地降低不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C.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D.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答案】B【解析】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包括气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故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A正确;种群数量一定程度地降低,淘汰不良个体,一定程度上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B错误;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如种群数量过多会加剧种群的种内竞争,C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
3.我国北方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N1和N2的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呈周期性波动B.a点时,N1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K值,N2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从N1传递到N2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D.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预测该地区两个动物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N1和N2的种群数量总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在一定时间内呈周期性波动,A错误;a点时,N1的种群数量大于该种群的K值,N2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食物链从N1传递到N2,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C正确;预测该地区两个动物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结构,D错误。
4.水、旱灾相间发生是导致蝗灾的主要原因,某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科学工作者在某草场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下列叙述中各错误的是( )A.相同种群密度的不同种蝗虫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B.“牧草补偿量”实质是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蝗虫取食量”中部分流向分解者C.草场牧草会因蝗虫捕食压力的减小而引起其产量的增加D.据导致蝗灾的主要原因分析,草场蝗虫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答案】C【解析】图中横坐标为蝗虫密度,各曲线为不同蝗虫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合图示可知,相同种群密度的不同种蝗虫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A正确;“牧草补偿量”实质是牧草的净初级生产量,也是牧草的有机物的积累量,“蝗虫取食量”中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部分暂未利用,部分被呼吸消耗,B正确;图中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着蝗虫密度的减小,牧草产量也减少,因此,草场牧草不一定会因蝗虫捕食压力的减小而引起其产量的增加,C错误;蝗虫数量波动主要受气候影响,气候波动是非周期性的,因此草场蝗虫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D正确。
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 课件(浙江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生态因素 课件(浙江版),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单元内容索引,均匀混合,概率相等,没有死亡,没有迁出,标志重捕,N=M·nm,防护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示范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种群的“J”形增长,种群的“S”形增长,问题探讨,郁闭度,郁闭度大,郁闭度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教学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位,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