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表格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课题
3.1《维护秩序》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一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第一框,本课一共分为两目,分别是“社会生活有秩序”和“维护秩序靠规则”。 从感受生活中的秩序导入,在“生活——秩序——规则”的逻辑线索下,感受有社会秩序才有美好生活,有社会规则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为下一框《遵守规则》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利用互联网获取社会热点资源,并用快剪辑对视频进行搜集与剪辑给学生呈现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秩序、规则有效参与社会等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受到人生阅历不足、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存在认识问题不全面的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此外,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和道理融于生活化的、可感知的情境中,借助有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规则的社会功能具有高度认同感,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安居乐业的保障,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能力目标: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新疆的不同场景
提问1:你眼中的新疆是怎样的?
提问2.你认为新疆的社会秩序如何?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看出社会秩序良好,社会井然有序。
设计意图
图片的展现形式能够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新疆有着良好的社会秩序,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可以自然地引出本框新课《维护秩序》。
环节二:
教师活动
提问1:社会秩序指的是什么?
提问2:社会秩序有哪些?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归纳总结。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归纳总结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
环节三:
教师活动
讲解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的含义。
展示图片:四组分别体现了不同种类的社会秩序的生活场景(排队过安检、棉花生产分工合作、公共交通有条不紊、旅游景区排队井然有序)
提问:以上图片分别体现哪些不同方面的社会秩序?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之后,回答问题进行区分。
设计意图
通过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秩序,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四:
教师活动
展示:播放视频《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纪录片相关片段,展示1990年-2015年新疆遭遇恐怖袭击的案件。
提问1:遭到恐怖袭击的新疆,社会秩序是怎样的?
提问2:维护社会秩序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
学生看完视频后应该会大为震撼,认为新疆的社会秩序是混乱的、糟糕的。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维护社会秩序有何意义,小组代表发言。归纳总结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设计意图
视频会展现遭受恐怖袭击后的新疆,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社会难以正常运行,人民日常生活遭到严重威胁。视频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在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认知建构路径中切身体会到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秩序意识,并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进行强烈谴责。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环节五:
教师活动
展示:孟子名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提问:维护社会秩序靠什么?
讲解知识点: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
展示:三组体现不同社会规则的图片(普通群众自觉守卫边疆、特警严格遵守训练要求、惩处暴徒)
学生活动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名言,回答出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区分三种不同种类的社会规则。
设计意图
通过通俗易懂的名言让学生能够知道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并引出新的知识点——社会规则。用现实案例区分道德、纪律、法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规则的种类。
环节六:
教师活动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提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告诉公民禁止做哪些事情?
2.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3.这些恐怖分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
学生在材料中可以轻松得找到哪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禁止公民做的事。归纳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学生通过材料可以知道做了法律禁止的事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归纳总结出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所以社会规则可以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法律条文,可以让学生明白社会规则不仅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而且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深刻理解为什么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以新疆恐怖袭击为例,一例贯穿到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串联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
环节七:
教师活动
提问:人们对恐怖分子进行强烈谴责是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吗?
归纳总结: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有强制性措施(法律、纪律)和非强制性措施(道德、风俗)。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判断
设计意图
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有两种,强制性措施(法律、纪律)以及非强制性措施(道德、风俗)。此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思考能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环节八:
教师活动
展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条例
提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作为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2.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
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4.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理解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从而树立秩序意识、规则意识。教学设计在总体上能够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但可能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性,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zz/tb_c13220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遵守规则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zz/tb_c1322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维护秩序表格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疑似插队的婆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a href="/zz/tb_c1321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合理利用网络表格教学设计</a>,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