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实验操作是成功与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3.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5.如图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B.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在化学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17:18
    D.在化学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5:6
    6.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之比为9:22,在反应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
    A.46:9B.32:9C.23:9D.16:9
    7.电解水与分解过氧化氢都可产生氧气,要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水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是( )
    A.9:17B.1:1C.17:9D.无法确定
    8.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15.2g柠檬醛,使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4.4g水,则柠檬醛中( )
    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9.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
    B.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10.关于单质碳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A.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高温时单质碳跟二氧化碳不反应
    D.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11.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化观: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守恒观:10g水加热生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组成观:氧气和臭氧组成元素相同
    D.微粒观: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2.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①用溶液与制取
    ②用固体制取
    ③用金属和稀制取
    ④用石灰石与稀制取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3.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最后剩余气体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D.氮气
    14.将3.6g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则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是( )
    二、计算题
    15.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提炼出用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化学式:)而获得拉斯克医学奖,把植物青蒿推到世界面前,请回答:
    (1)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2)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列式计算141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
    16.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25.0g)。
    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同学大理石有剩余,_______同学稀盐酸有剩余,_______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填空题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2)标出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
    (4)5个钾原子_______。
    1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2)
    (3)
    (4)
    (5)
    (6)
    (7)
    19.碳单质和化合物的种类是所有元素中最多的。据美国《science》期刊报道,近几年又陆续发现了、、、等含碳元素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种。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会导致_______的加剧。
    (3)如果要将110g完全吸收,理论上会消耗多少克氢氧化钙_______?
    20.如图实验,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装石蕊的烧杯中。
    (1)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1)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当反应结束后,气球已经完全鼓起,该同学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该同学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减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2.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x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乙物质属于__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3)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是_______g。
    23.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分成两份.取一份加入木炭粉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另一份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_______。这两个变化从实质上分析,不同点在于_______。
    24.A是无色液体,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B和C两种气体,D为一种单质。根据如图所示关系,请完成问题:
    ①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E_______,F_______;
    ②写出上述物质转变过程中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D之间发生还可能得到另外一种气体产物,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
    ④B,C两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较小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化学式)。
    25.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用A和C分别作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停止加热时,必须先_______,反应装置中缺少了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现欲制取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从A~E中选择,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从A~E中选择)。
    (4)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若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F装置有多种用途:
    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_(选填“左”或“右”,下同)端通入;
    ②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已充满水),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26.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连接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甲同学):依次连接A、B、C、D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______________,D中______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反应体现碳和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乙同学):利用甲同学连接的装置及其所用到的物质,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4)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石灰水,请分析石灰水作用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和分子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_________(填“水循环”、“氧循环”或“碳循环”),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①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在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C_________H_________O_________(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填上数字),图一、图二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
    D.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要_________;二是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四、多选题
    28.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B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装置要密封,而图示装置左边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不能用该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操作正确;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操作错误;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示中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而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B、风助火威是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促进燃烧,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釜底抽薪是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氧化氮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在化学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17×4):(18×6)=17:27,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化学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5:6,故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中,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可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依据Q、R的质量比以及1.6gX,生成4.4gR,代入计算,进而得到Y、Q的质量比.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明确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设生成4.4gR需要Q的质量是x,,,,
    由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所以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6.4g:3.6g=16:9。
    故选D。
    7.答案:A
    解析: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及质量关系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方程式及相关质量关系为:,由此可知,电解水与分解过氧化氢都可产生氧气,要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水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是36:68=9:17。
    8.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柠檬醛完全燃烧是柠檬醛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生成物含有C、H、O这3种元素,反应物中只含有O元素,所以柠檬醛中一定含有C、H元素。15.2g柠檬醛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4.4g水,设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有,解得x=3.6g。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守恒,设柠檬醛中氧元素的质量为y,则有,解得y=12.4g,所以柠檬醛中一定含有C、H、O这3种元素,故选:C。
    9.答案:C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是天然产物中最硬的物质,石墨很软,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选项正确;B、单质碳具有可燃性,在充足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选项正确;C、高温时单质碳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错误;D、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选项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的解释,而10g水加热生成10g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选项错误;C、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臭氧也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即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选项正确;D、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一种盐,选项正确,故选B。
    12.答案:A
    解析: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②、用固体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不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③、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此装置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而不能用此装置;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澄清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所以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消失,只剩下氮气和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可以还原灼热的氧化铜,所以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消失,但又产生了二氧化碳;氮气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最后剩余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A。
    14.答案:C
    解析: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将3.6g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原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为,所以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57.6%=2.5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6g-2.5g=1.1g;设氧化钙质量为x,
    ,,x=1.4g,
    故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4g;故选:C。
    15.答案:(1)15:22:5
    (2)90:11:40
    (3)40g
    解析:(1)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5:22:5。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3)141g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6.答案:(1)乙;丙;甲
    (2)75.8%
    解析:(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其中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充分反应后烧杯与剩余物的质量会减小,减小量即为产生的的质量。根据表格信息,甲同学实验中产生的的质量为,乙同学实验中产生的的质量为,丙同学实验中产生的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完全来源于,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中大理石的质量分别是13.2g、16.0g、13.2g,而三位同学的实验产生的质量相等,说明乙同学实验中大理石有剩余,则乙同学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加入的盐酸的质量为,即50g盐酸能完全反应产生4.4g。甲、丙同学实验中大理石质量相等,但甲同学加入的盐酸的质量为,丙同学加入的盐酸的质量为,最终产生的质量相等,说明丙同学实验中盐酸过量,则大理石完全反应,13.2g大理石能完全反应产生4.4g。综上所述,50g盐酸能与13.2g大理石刚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乙同学大理石有剩余,丙同学稀盐酸有剩余,甲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2)解:由表格数据可得13.2g大理石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质量为:
    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8%。
    17.答案:(1)
    (2)
    (3)
    (4)5K
    解析:(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2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中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
    (4)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钾原子表示为5K。
    18.答案:(1)2;2;3
    (2)1;2;1;2
    (3)1;3;2;3
    (4)4;11;2;8
    (5)2;1;2;1
    (6)2;6;2;3
    (7)2;5;4;2
    解析:(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化学计量数依次为:2、2、3;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氧气、二氧化碳、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故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2、1、2;
    (3)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分子反应中获得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个,所以与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故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3、2、3;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的计量数定为1,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4,再同时扩大2倍即可,故化学计量数依次为:4、11、2、8;
    (5)本题根据O原子个数前后不相等,利用其最小公倍数为2可知氧化镁的系数为2,再利用镁原子个数前后应相等,则镁的系数为2,配平后、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故化学计量数依次为:2、1、2、1;
    (6)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的计量数定为1,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3、,再同时扩大2倍即可,故化学计量数依次为:2、6、2、3;
    (7)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19.答案:(1)三
    (2)温室效应
    (3)185
    解析:(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混合物,故、、都是氧化物,故由三种。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3)设:将110g完全吸收,理论上会消耗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解得x=185g。
    20.答案:(1)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2)
    解析:(1)试管内的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故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管内压强减小,故试管内液面上升;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
    21.答案:(1)有大量气泡产生;
    (2)C
    解析:(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
    (2)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错误;
    C.气球胀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变大,使左盘的质量减轻,正确;
    D.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选C。
    22.答案:(1)-2
    (2)、;②③
    (3)分子;
    (4)164
    解析:(1)由图示可知甲为,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0,x=-2;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和;乙物质的分子是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原子在的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上述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表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68g,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96g
    所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是:68g+96g=164g。
    23.答案:红色褪去;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因此加入活性炭振荡,可观察到红色褪去;加热一段时间,碳酸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这两个变化从实质上分析,不同点在于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后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红色褪去;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24.答案:①;;

    ③氧气不足量、点燃

    解析:分析:A是无色液体,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B和C两种气体,则A是,,B与D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则B是,C是,D为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则D是C,,E是。,,F是
    ①A是,E是,F是;
    ②上述物质转变过程中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碳在氧气不足量、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④B,C分别是、,的密度比的密度小。
    25.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撤导管;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A;E
    (4)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5)左;右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b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停止加热时,必须先将导管移离水面,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
    (4)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装置气密性,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大,一部分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中,当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的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①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进入F装置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右端排出,所以氧气从左端进入。②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已充满水),当剩余的水较少时,水易从左端排出,所以氧气从右端进入。
    26.答案:(1)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导管口有蓝色火焰
    (2)
    (3)还原性;和
    (4)B中: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防止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检验有干扰,D中: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解析:(1)甲的实验中依次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D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中剩余的一氧化碳在D的尾部被点燃,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中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导管口有蓝色火焰;
    (2)C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3)该实验中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碳与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失去了氧,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过程中氧化铜失去了氧,两者发生了还原反应,化学式分别为:、;
    (4)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B中的石灰水的作用吸收未完全反应的二氧化碳,以免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检验的干扰;D中的石灰水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27.答案:(1)水循环;水分子
    (2)①化合
    ②6;12;6;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
    ③CD
    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析:(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
    (2)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所以Y的化学式为;图一、图二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是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所以得到的产物完全不同;
    ③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错误;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但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故错误;
    C、动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故正确;
    D.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正确;
    故选CD;
    ④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28.答案:BD
    解析: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则AB反应时的质量比是25g:15g=5:3;则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时,AB质量比为5:3,则15g的A会消耗9g的B,而生成D的质量是30g,则同时消耗的C的质量为6g;则完全反应时,ABC的质量比=15:9:6;
    A.第一次反应时消耗的B是9g,剩余的B是6g;B.完全反应时,ABC的质量比=15:9:6,即15g的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15g+9g+6g=30g,则A是25g,则生成的D的质量50g;C.反应中AB的质量比=25g:10g=5:3;D.反应中AC的质量比=15:6=5:2;故选BD。
    A
    B
    C
    D
    烧杯+盐酸
    大理石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75.0g
    13.2g
    83.8g

    75.0g
    16.0g
    86.6g

    95.0g
    13.2g
    103.8g
    物质序号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37
    128

    相关试卷

    黑龙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省望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险探究题,思考与感悟,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五四学制),文件包含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