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1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2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3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4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5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6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7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第8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 课件,共37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 逐差法求加速度复习回顾1.如图所示,一物体做加速度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取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它们的位移分别为x1、x2,通过A、B、C时的速度分别为v0、v1、v2,试推导x2-x1=aT2.答案 v1=v0+atx2与x1的位移差:Δx=x2-x1=(v1-v0)T=aT22.对于加速度大小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已知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通过A、B、C、D、E时的速度分别为v0、v1、v2、v3、v4,则x4-x1=________.答案 如图所示x4-x1=(v3-v0)T=3aT2由此可得推论:xm-xn=(m-n)aT23.结合公式Δx=aT2的特点,请思考它有哪些应用?答案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x2-x1=x3-x2=…=xn-x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加速度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2.5 m,求:(1)第2 s内的位移大小;答案 1.5 m由x3-x2=x4-x3可知,第2 s内的位移大小x2=1.5 m;(2)第3 s末的速度大小;答案 2.25 m/s第3 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3~4 s内的平均速度,(3)质点的加速度大小.答案 0.5 m/s2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静止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照片与实际大小相同),测得xAB=15 cm,xBC=20 cm.求:(1)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答案 5 m/s2由推论Δx=aT2可知,(2)拍摄时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答案 1.75 m/s由题意知B点对应AC段的中间时刻,所以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3)拍摄时C、D间的距离xCD;答案 0.25 m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恒定,所以xCD-xBC=xBC-xAB,得xCD=2xBC-xAB=2×20×10-2 m-15×10-2 m=0.25 m.(4)A点的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答案 2个设A点处小球的速度为vA,由于vA=vB-aT=1.25 m/s,所以在A点的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2个.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六段位移如图所示.某同学计算物体加速度时,选取纸带上任意两段位移,利用公式x2-x1=aT2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何不妥?答案 偶然误差较大,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数据1.怎么样能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减小偶然误差呢?答案 在【观察与思考】中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将它们分为三组,由xm-xn=(m-n)aT2得,此式把各段位移都利用上,有效地减小了仅有两次位移测量所带来的偶然误差,这种方法称为逐差法技巧:此种情况可以把连续的六段位移看成连续的两大段位移s1=x1+x2+x3,s2=x4+x5+x6,时间间隔Δt=3T,2.如图所示,类比写出已知连续4个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3.若n为大于4的奇数段,应怎么处理?答案 舍去位移最小的一段或中间一段假设n=5,若相邻各段间的位移逐渐增大,第一段读数的误差相对较大,可以舍去第一段,同理,若相邻各段间的位移逐渐减小,可以舍去最后一段,3.(2022·清华附中高一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打点计时器应接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该实验小组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0 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交流0.722.4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 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 cm,d2=8.00 cm,d3=13.20 cm,d4=19.19 cm,d5=25.99 cm,d6=33.61 c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B=_____m/s;0.40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 s的交流电源,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10 s,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0.80物体的加速度为(3)如果当时电源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如果当时电源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小于测量的打点周期;据Δ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大于测量的加速度,即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5.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开始比较密集的点,按时间顺序标注0、1、2、3、4、5共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1)图中纸带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左根据纸带数据可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 s;0.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 s×5=0.1 s.2.0(3)由图给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2=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0.80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结合速度公式v=v0+at,(5)若继续取计数点6、7,则计数点6、7之间的距离应为______ cm.17.00由题图和逐差法可知x67-x34=x34-x01,解得x67=2x34-x01=(2×11.00-5.00) cm=17.00 cm.6.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甲,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门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由图丙可求得,a=_____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6.4所以a=16.4 cm/s2.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