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8.3课 琵琶行(并序)(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学生
      第8.3课 琵琶行(并序)(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1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2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3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1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2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习题,文件包含第83课琵琶行并序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83课琵琶行并序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以此命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三、解读序言
    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1.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3.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法?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五、整体感知,疏通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衣裳(cháng) 红绡(xiā)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ōu)哑(yā)嘲(zhā)哳(zhā)
    六、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③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④ 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1段
    1.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第2段
    思考1:白居易是根据什么来描述音乐形象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明确:诗人根据琵琶女演奏时琴声的高低缓急,把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写得跌宕起伏、收放自如,并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动人心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了低沉、抑郁的情调,不得志的哀怨、悲愤之情,暗示了她悲惨的身世。
    思考2: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明确:(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第3.4段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思路点拨: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京倡
    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商妇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怨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官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谪官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恨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别有忧愁暗恨生
    诗人与琵琶女比较: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最后1段,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明确: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前者是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
    1.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2.“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体会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第四乐章“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古诗描摹音乐的方法
    一、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深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一闻琵琶邀相见) (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
    (再闻琵琶诉沦落 ) (明写、详写)
    第三次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
    (三闻琵琶青衫湿 ) (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基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 六幺(yā) 慢捻(niǎn)
    B.铮铮然(zhēnɡ) 贾人(jiǎ) 荻花(dí) 转徙(xǐ)
    C.虾蟆陵(há) 嘈杂(cá) 钿头(diàn) 幽咽(yè)
    D.江浸月(jín) 呕哑(yā) 嘲哳(zhā ) 裂帛(bó)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悯然(mǐn) 憔悴(cuì) 湓浦口(pū) 商贾云集(ɡǔ)
    B.转徙(xǐ) 迁谪(zhé) 铮铮然(zhēnɡ) 东船西舫(fǎnɡ)
    C.幽咽(yè) 铁骑(qí) 水浆迸(bènɡ) 钿头银篦(bì)
    D.红绡(xiā) 阑干(lán) 悄无言(qiā) 轻拢慢捻(niǎn)
    3.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
    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4.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比喻)B.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5.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一项是( )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A.举酒欲饮无管弦B.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C.商人重利轻别离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忙
    B.曲罢悯然 悯然:忧郁的样子
    C.低眉信手续续弹 续续:一个接一个
    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地,轻易地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学于余
    B.吾尝终日而思矣 惑而不从师
    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自言本是京城女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突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更、越)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憔悴”的“憔”应读“qiá”;
    B.“贾人”的“贾”应读“gǔ”;
    D.“江浸月”的“浸”应读“jìn”。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湓浦口(pū)”应为“pǔ”。
    C.“铁骑(qí)”应为“jì”。
    D.“悄无言(qiā)”应为“qiǎ”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诗句等的正确使用能力。
    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是说大众都很期待看到某种东西等了很久以后终于出来了,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使用正确。
    B项,“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近似同病相怜。使用正确。
    C项,“司马青衫”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这里说他混迹官场多年依然没有升迁,此处望文生义。
    D项,“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使用正确。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D.是比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制作乐器的“丝竹”代指乐器,“丝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借“管弦”来代指音乐,“管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C.“青衫”是官服代称,此处代指白居易,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冰下”是视觉感受,此处用来形容听觉,“冰下”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A.管弦,代指指音乐。没有活用。
    B.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重、轻。形容词意动用法词,以……为重,以……为轻。
    D.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故选D。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快:畅快。
    故选A。
    8.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可译作“向”。
    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C项,前一个“言”是语气助词,可不译;后一个“言”是动词,可译作“说”。
    D项,前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比”;后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对”。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课文中实词的能力。此类题型的考查点基本上来源于课本,侧重于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往往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解答此类题型,注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合理推断。本题中的实词,在课本的注解里都有释义,平时要注意对照注释,加深理解。
    C项,“声声思”的“思”,应译作“思绪”“沉思”,名词。
    故选C。
    【点睛】文言文实词推断五法:一、语境分析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二、语法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三、联想印证法。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针对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不少成语中也保留了词语的古义,可以借助比较熟悉的成语中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四、并列结构推断法。对于表并列关系的文言实词,可根据相邻字来推断其词义。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五、通假推断法。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考虑。
    10.B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一般包括中外作家作品,古代文化知识,文体知识与类别等。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
    本题B项说法有误。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有因果关系,“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因为身处安宁之境地,所以知命而乐天。
    故选B。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 游①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处。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描写远游之景,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来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A 5.①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贱子”是诗人的自称。“贱子何人记”是说谁还记得自己呢。
    故选A。
    5.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此诗乃广德元年春作。传言未确,故云“似闻”,可见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不觉失喜,犹云失声失笑,着一“失”字,从前之揣摩忧虑,当日之惊疑踊跃。可知,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题目“远游”,说明诗人正流落他乡,诗句 “种药扶衰病”,“种药”补贴家用,“衰病”体衰多病,可见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忧国忧民。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音乐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黯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球,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世界复又静寂。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娓缓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下我坐在木窗底下发呆。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杨而奇妙,使我生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
    ⑦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而音乐毕竟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为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恒久呢?
    ⑧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指挥这场音乐会的是一位个子矮小、性格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
    ⑨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音响。我在音乐中闭上眼睛,想透过轰鸣的旋律寻找《唐豪赛》中的人物,然而我失败了。我的眼前既未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妖娆的仙姑,那位在盛宴上放歌豪饮的英雄更是无影无踪。我在音乐中感觉到的是毫不相干的一种景象。
    ⑩似乎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飘扬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闷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白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开裂了,露出了隙缝,一道阳光从隙缝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浪波又把阳光反映到空中。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和音乐有关的经历,思考音乐独特的价值,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想象与联想并用,诗意地表现出音乐的魅力。
    B.住在荒僻乡野的作者听见了附近人家的开门声, 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进而产生一系列关于音乐的美好幻想,这也算是美丽的错误。
    C.第③段中“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运用通感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音乐的灵动和飘逸之美。
    D.文章从二十年前的感受写起,最后又联想到二十年前漫步江堤的情景,前后呼应,有虚有实,表现出音乐带给人的强烈而深刻的震撼。
    15.文章开头两段有关深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6.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第⑤段画线处写道:“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银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1.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11.D 12.A 13.A
    【解析】11.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是因为他始终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归因单一化。原文表述为: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还有其他原因存在。
    B项,“讲求对偶、声律,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理解错误,“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的不是中唐“大历十才子”的创作特点。原文表述为:唐自安史之乱后,进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阶段,文人们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背离了士人的责任,也扭曲了文艺的主要功用。
    C项,“其创作意图不是‘裨补时阙’”理解错误,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的意图是“救济人病、禅补时阙”,但这一意图在当时必须先通过“愿得天子知”,然后辅助君王革新天下。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章直接针对我国当前文艺创作所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直接针对我国当前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而是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影响写起,引出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思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诗歌应“救济人病、禅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创作主张,从而进一步指出这一创作思想在当前的重要意义。
    故选A。
    1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只要……就……”这样的表达是错误的。原文的表述是:“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反映现实”即“内容符合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只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14.B 15.①写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荒僻,营造出寂静沉闷的氛围,突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②为后文出现的细微声音及关于音乐的联想做铺垫,前后对比,表现了音乐的美好和对人心灵的抚慰。 16.(1)①音乐能通过无形的音符表现人类复杂微妙的情感和曲折丰富的体验。②音乐能通过声响撞击人的灵魂,抚慰人的心灵。③音乐无所不在,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自由的想象。(2)①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映照合欢树的美丽画面,更具意境美。②呼应开头,并借景象的变化,表现作者在想象音乐后,由孤寂苦闷变得宁静平和的心理状态。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B项“误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不妥,从原文第六自然段可知作者知道这是开门声。
    故选B。
    15.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所写环境的特点。再结合具体内容,从人物、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一定要注意描写句段所在的位置,比如开头一般引起下文,渲染气氛等。本题是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有关深夜的描写的作用。阅读前两段抓住“冷峻而肃穆”“难熬的寂静”“沉闷”等词或短语可概括出特点。结合语境可知符合作者此时孤独苦闷的心境。后文写因为有了音乐作者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改变,由这两段的位置并纵观全文内容,可知其在结构上和主题表达上的作用。
    16.(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内容区间,并分层梳理;最后找出关键语句,归纳概括之后即可得出答案。本题题干要求回答作者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答案的内容范围在第七自然段,根据“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即可整理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作答时还要考虑句子的特殊位置,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过渡句等,还需考虑结构上的效果。本题画线句“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银边”,用暗喻写合欢树在月光映照下的美好景象。此句处在文章结尾处,再考虑结构上与前文的关系,分析后可知因为有了音乐,才有了心理上前后截然不同的状态。
    17.A 18.C 19.D 20.(1)她曾经跟随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
    (2)(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 21.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
    ②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
    ③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
    “好文之主”做“逢”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生平”修饰“所贮”,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错误。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可知,除了“越权进谏”外,还有其他原因。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善才”,技艺高超的乐师;“色”,容颜;“委身”,嫁给。
    (2)“意”,立意;“存”,含有;“箴”,针砭;“病”,弊病;“多”,赞赏。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可知,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由此可知,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
    由原文“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可知,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由此可知,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
    由原文“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可知,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由此可知,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文段二: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的“弃置”一词点明了被贬之意,流露出了怨愤之情。
    B.第三句的意思是,时光不会倒流,怀念旧时岁月也只能是念念而已。
    C.第四句借对回乡情景的想象,表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和还京途中恍如隔世的感觉。
    D.尾联点明“席上”“酬赠”之题意,表达了要从痛苦中走出的决心。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将漫长凄苦的贬谪生活高度浓缩,抒情委婉细腻,极富感染力。
    B.三、四两句接连用典,言简意丰,含蓄地表达了思念、怨愤与无奈之情。
    C.五、六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展示了生活的哲理。
    D.全诗前半部伤感低沉,后半部开朗昂扬,情思跌宕,和谐完整,沉郁中更见豪放。
    9.D 10.A
    【解析】9.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D项,尾联写“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没有表达“要从痛苦中走出的决心 ”。
    故选D。
    10.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A项,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并非委婉细腻。
    故选A。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①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2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3.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六、情景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一诗中不止一次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
    七、语言运用
    《琵琶行》一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到底有什么魔力,______能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通关全诗,一曲琵琶吟,情动知音心,弹奏者充沛的情感表达,首先拨动了听者的心弦。随之,诗人摹写弹奏乐曲的______,极尽变化之美,用丰富的画面形式将抽象的听觉意象化为视觉意象,调动了读者的感官,牵动了读者的情丝。
    诗人善将______、强弱有致的音乐描摹出来,讲究浓与淡、密与疏的错落有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暴风骤雨,(1)______。这两种刚柔不已的艺术节奏错落有致,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急剧变化的音乐节奏美感与(2)______的艺术效果。一开始乐曲的氛围是明丽轻快的,转眼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从莺语之流畅轻盈逐渐转向沉咽,再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沉涩之处幽细难寻,而音乐所拨动的情感之声却在曲调进入“休止”之时悄然延伸。“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时,唤人想象,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丰足意味。片刻休止是为蓄势,即刻“银瓶年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发,千军万马,铁骑奔突,刀枪齐鸣,达至全曲激越雄健、亢奋澎湃的高潮。在雄壮的乐声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______。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致 杂乱无章 变化多姿 余音绕梁
    B.以致 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 戛然而止
    C.以至 纷繁复杂 变化多姿 戛然而止
    D.以至 杂乱无章 变化多端 余音绕梁
    2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拖拉机开进农田却常陷进淤泥,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B.红烛啊!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为了追求自己的“种子事业”,钟扬的足迹甚至延伸到了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27.在文中(1)(2)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因为地处偏远,政务不多,正好可以安静地疗伤,总结过往。一方面生存环境变得 ,另一方面又迎来精神上的舒阔旷敞。【甲】由于与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诗人能够客观而清晰地观望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样的冷寂期和疏离期, 是他诗作最多的时期之一,佳作迭出, 。被视为一生之杰作的《琵琶行》就是来江州第二年所作。古往今来,《琵琶行》赢得了无数赞叹,庙堂与民间,仕人与庶人,皆能共鸣。
    现实主义的《琵琶行》又是那么浪漫,那么另具幽怀、 。它展示了诗人特异的才情与飞扬的想象力,是高超的语言艺术的结晶。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九组妙句极尽夸张和奇喻。【乙】那些精彩的意象,流淌着的翻卷着的奔涌着的使人心旌摇动唏嘘感叹怅惘低徊的快乐、哀伤、悲愤与不甘。【丙】让人在感慨中不忍目睹却又无可奈何:背过身去,它还要顽强地浮现出来。
    2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恶劣 恰恰 汗牛充栋 别出心裁
    B.狭促 因而 精彩纷呈 别有会心
    C.狭促 恰恰 精彩纷呈 别出心裁
    D.恶劣 因而 汗牛充栋 别有会心
    29.画线句【甲】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与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的心理距离,使得诗人能够客观而清晰地观望那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与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得诗人能够客观清晰地观望那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朝廷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使得诗人能够客观而冷静地观望那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由于朝廷的距离影响到了心理距离,诗人能够客观而冷静地观望那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0.画线句【乙】原为:“快乐、哀伤、悲愤与不甘,在那些精彩的意象中流淌着,翻卷着,奔涌着,使人心旌摇动、唏嘘感叹、怅惘低徊。”分析作者修改的原因。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对诗歌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培养阅读诗歌和鉴赏诗歌能力。
    把握文体特点;
    2.鉴赏诗歌意象;
    3.了解白居易的诗风。
    1.把握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22.D 23.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此处以声写声,描写琵琶演奏的高潮,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24.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绕、舫、唯、妆、阑。
    25.C 26.B 27.(1)小弦发音清细柔美如窃窃私语;(2)跳跃、轻快、明丽、圆润。
    【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
    此处非不好的结果,选用“以至”更合理。
    第二空: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纷繁复杂,头绪、表象多而且复杂。
    此处强调乐曲变化之多,与“极尽变化之美”相匹配,“纷繁复杂”更加合适。
    第三空:变化多姿,形容姿态变换多样;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此处修饰音乐,强调“变化多姿”更突出音乐的美感。
    第四空: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处“戛然而止”与“四弦一声如裂帛”更匹配。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为引用,与B项相同。
    A.表示讽刺;
    C.特殊含义;
    D.表强调。
    故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1)空要和“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暴风骤雨”句子对称,写出小弦的音乐特征,结合“小弦切切如私语”,应填“小弦发音清细柔美如窃窃私语”。
    第(2)空要写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中体现出的音乐的特点,故写出“跳跃、轻快、圆润、明丽”意思对即可。
    28.C 29.B 30.①由两个偏正式的短语构成,强化了意象和情感的中心地位,以及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
    ②通过修饰词的集中浓缩,有利于突出强调“意象”的精妙和情感的强烈。
    ③不用标点,使节奏加快,更能突出强调诗歌给作者内心带来的震撼,以及将这种震撼一吐为快的酣畅。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狭促:指心胸、见识狭隘。恶劣:非常坏,坏到接近于极点;常用做形容天气,环境,也广泛用于形容人的品行、作风等思想方面。“狭促”与精神上的“舒阔旷敞”相对应,应用“狭促”。
    第二组,恰恰:正好,正。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恰恰”蕴含一种出人意料的意思,与前文语境“冷寂期和疏离期”相反相合,“因而”表因果,与上下文不符,应用“恰恰”。
    第三组,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汗牛充栋”形容作品不合适,“精彩纷呈”兼有好与多之意,应用“精彩纷呈”。
    第四组,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有会心:另外有一种独特的领悟。“别有会心”与《琵琶行》搭配不当,且不合语境,“别出心裁”指有创新,与众不同,和“另具幽怀”正好搭配起强调作用。
    故选C。
    2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甲处语病为成分残缺,“由于……使得……”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去掉介词“由于”或“使得”。
    CD成分残缺,“朝廷的距离”前缺少“与”,应是“与朝廷的距离”。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那些精彩的意象”“流淌着的翻卷着的奔涌着的使人心旌摇动唏嘘感叹怅惘低徊的快乐、哀伤、悲愤与不甘”为两个偏正短语,强调中心词“意象”和“快乐、哀伤、悲愤与不甘”,能更好地体现两者有机融合。
    文中句子修饰语“流淌着的翻卷着的奔涌着的使人心旌摇动唏嘘感叹怅惘低徊的”多而长,高度集中,有利于突出强调“意象”的精妙和情感的强烈。
    文中句子没有标点,节奏加快,更能突出强调诗歌给作者内心带来的震撼,原来的句子语气舒缓,没有这种效果。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习题</a>,文件包含第101课劝学第一课时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101课劝学第一课时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3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一课一练</a>,文件包含第93课声声慢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93课声声慢学生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8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静女当堂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诗词诵读《静女》习题解析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诗词诵读《静女》习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古诗词诵读 静女(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