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小题,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壬(rén)戌 窈窕(tiǎ) 桂棹(zhà)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 )妇 愀(qiǎ)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不知其所止 客喜而笑
    C.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乎骤得
    3.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句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诗经·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子”也是一样的意思。
    4.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ー。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二、文言小题
    5.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和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都是化用此句。
    (2)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出了含泪相望、默默无言的场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意义丰富。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推崇菊花,用诗歌吟咏菊花,如“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乡愁在文人墨客笔下经久不衰,而用叠字来表达乡愁亦是常见的现象,如当代诗歌中余光中的乡愁是“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而《涉江采芙蓉》中“ , ”也蕴含着浓烈的思乡之情。
    (2)吊古伤今,古今常情。《赤壁赋》中,苏子与客遥想曹操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洒脱,不禁发出“ , ”的人生无常的慨叹。
    (3)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古代文人有登山喜好,登上山顶在他们心里,自有其精神上的象征,如“ , ”。
    8.按要求填空。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 )《过秦论》)
    (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 ”。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材料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泉。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 ①坂:斜坡,山坡。②栖鹘:睡在树上的鹘。鹘,鹰的一种。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⑤俛:同“俯”,低头。⑥畴昔之夜:昨天晚上。出自《礼记·椒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
    9.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不能断开,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是携酒A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B江流有声断C岸千尺D山高月小E水落石出F曾日月之几何而G江山不可复识矣!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起,与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中的“兴”含义不同。
    B.凌,越过,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含义不同。
    C.望,农历每月十五为望日,与《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含义相同。
    D.横,横贯,横穿,“横江东来”与《赤壁赋》中“白露横江”的“横”含义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均以“赤壁”为写作对象,作者、文体相同,前者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者写江岸冬景,景色幽深寥落。
    B.材料一正面写诗人与客“泛舟”游赤壁,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游赏之乐,可谓融情于景。
    C.材料二首段中插入的“归而谋诸妇”,第三段中“东来”“长鸣”的孤鹤,不仅使文章摇曳多姿,也为下文的叙写作了极好的铺垫。
    D.材料二也采用赋体主客问答的形式,句式整散结合,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抒发了诗人济世扶危的宏大的人生抱负。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3.《后赤壁赋》中虚实结合,历来为后人称道,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二)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车。原指车上可载人的部分,后借指大地、疆域,如古代常称国家疆域为“舆图”。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文中合在一起表示“一步又一步”。
    C.盈虚者,指月亮。“盈”为满,“虚”为缺,月亮时圆时缺,容易引发人们对变化的思考。
    D.盏,小而浅的杯子。从“洗盏更酌”到“杯盘狼籍”,写出了主客二人饮酒至酣的过程。
    1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蚓无爪牙之利/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16.下列对两个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本虽体裁各不相同,但语言表达都以整句为主,节奏鲜明。
    B.荀子认为君子要善于借助学习提升自己,要重视学习方法与态度。
    C.苏子在探讨圆满与残缺的辩证关系后,阐述了关于舍与取的选择。
    D.两个文本都擅长取譬说理,自然或生活成为作者思想的重要载体。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赤壁赋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材料二:
    《宋史·苏轼传》节选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端正
    C.举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端起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19.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B.①扣舷而歌之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C.①惟江上之清风 ②锻炼久之,不决
    D.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筑室于东坡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②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22.请以《赤壁赋》第④段为例,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服客人使其从“悲”转为“喜而笑”的?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冯虚御风”的“冯”应读píng;
    B.“舳舻”的“舳”应读zhú;
    D.“枕藉”的“藉”应读jiè;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于”,介词,在。/介词,被。
    B.“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
    D.“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将子无怒”中的“子”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赤壁赋》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识记能力。
    C项,“‘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错误,其中司马光不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唐宋八大家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没有通假字。句意: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遮蔽住。
    B.有通假字。“冯”同“凭”,乘。句意:就如同凭空乘风。
    C.没有通假字。句意:我明知道不可能突然实现或者得到。
    D.没有通假字。句意:(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
    故选B。
    6. 老鱼跳波瘦蛟舞 舞幽壑之潜蛟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瘦、幽壑、蛟、惟、篱、盈、丛。
    7.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顾”“浩”“哉”“凌”“览”“畏”。
    8.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赢粮而景从 贾谊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词:侣、麋鹿、赢、景、善、犹。
    9.ACG 10.C 11.D 12.(1)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划到江心,听凭它漂流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2)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3.实景描写,文章开头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
    虚景描写,诗人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旷达与苦闷交织,怅然若失的情感。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峻直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曾经来过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已变得不认识了。
    本题中,A处不可断开,因“于是携酒与鱼”是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酒”和“鱼”均为“携”的宾语,故不可断开;
    C处不可断句,由后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结合前面“江流有声”,可知,此处应为“断岸千尺”,且“断岸”为一个词语“江边绝壁”之意,故C处不可断开,应在“江流有声”后断开;
    G处,作者感慨“才曾经来过多少日子,然而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已变得不认识了”,“而”为连词,可放句首后连接句子,应在“而”前断开,故G处不可断开。
    故ACG三处不能断开。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起。/振兴。句意:水面波澜不起。/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B.正确。越过。/登上。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
    C.“含义相同”错误。“望”为农历每月十五,而“既望”则指农历每月十六。
    D.正确。句意: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个江面。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抒发了诗人济世扶危的宏大的人生抱负”错,无中生有,由原文第三段对“羽化”为道士的孤鹤与梦境的描写可知,材料二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旷达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反”,同“返”,回到;“中流”,江心;“听”,听凭。
    (2)“顾”,回头;“寤”,醒来;“户”,门。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虚景实景的区分: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实景写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抬头可望见明月高悬。俯仰环顾,觉得很快乐,主客唱歌,相互应和,感觉天高地阔。爬山之时,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登上形如虬龙的古树,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等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
    虚景描写则是梦中场景,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飘然起舞,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诗人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间惊醒,门外一片茫然。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内心旷达与苦闷交织,怅然若失的情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材料二: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俯仰环顾,觉得很快乐,主客唱歌,相互应和。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可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夫人商量。夫人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峻直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曾经来过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已变得不认识了。
    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崖,拨开纷乱的野草,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登上形如虬龙的古树,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划到江心,听凭它漂流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飘然起舞,经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4.B 15.A 16.C 17.(1)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2)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错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句末语气助词,都表示判断。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句意: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
    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译为“它们”。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
    D.助词,无义,与后句的“也”构成判断句式/代词,……的方面(或角度)。句意: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探讨圆满与残缺的辩证关系后”错误,苏子在“阐述关于舍与取的选择”前,探讨的是“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骐骥”,骏马;“驾”,一天的行程;“功”,功效。
    (2)“将”,如果;“曾”,连……都。
    参考译文:
    (一)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疾劲,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远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的心怀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实为“八”)条腿,还有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二)
    我说:“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18.B 19.D 20.C 21.①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②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 22.①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②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③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
    B.正:整理。句意: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
    C.句意: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D.句意: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句意: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句意:敲着船边唱起歌来/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C.“之”,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意。句意:只有江上的清风/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
    D.“于”,都是介词,在。句意: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在东坡建造房屋。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错。应该是“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举”,端起,举起;“属”,劝酒。
    ②“以”,因为;“讽”,讽谏;“补”,对……有益。
    2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字面意思容易懂:变化着的水与月,其实本质并没有变。水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存在;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有些类似能量守恒定律或者热量守恒定律。如果死亡并不代表永远消亡,而是生命换了一种存在形态,死亡似乎就没有那么可怕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你要执著于以变化的眼光看问题,那么有什么不是变化的呢?如果时间足够长,宇宙都有消亡的一天,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宇宙存在的也不过是转瞬吧。抛开对时间、对未来的忧虑,活在当下,你会发现当下广阔的空间里,可以选择的实在太多了。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话,就是“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于功业如此,对于理想如此。旷世美景,有幸体验到也是有缘。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③由原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知,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正是因为苏轼一一解决了客人之愁,才出现“客喜而笑”的场景。而结尾的“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说明客人已专注享受当下,物我两忘了。
    材料一:
    赤壁赋
    ①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②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③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④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⑤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材料二:
    《宋史·苏轼传》节选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练习,文件包含第161课《赤壁赋》同步检测原卷版docx、第161课《赤壁赋》同步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精品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类,小阅读-课内,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完成下列题目,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