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水的运动——2024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暑期复习与巩固
展开
这是一份(3)水的运动——2024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暑期复习与巩固,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海域,潮汐能主要来自,潮汐发电,一天内可以发电,等温线a的注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海水运动与其主要能量来源搭配正确的是( )
A.海浪—密度差异
B.海啸—地心引力
C.潮汐—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
2.图示海域( )
A.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小于北部
B.越靠近海岸波浪能密度越小
C.海岸平直处波浪能集中
D.北部水深大于南部
3.下列有关波浪能发电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范围广,利用率较高B.属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C.发电量稳定且效率较高D.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可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2022年5月,它成为我国首座综合利用潮汐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潮汐发电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动,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涡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潮汐能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B.地球内部C.风力作用D.日月引力
5.潮汐发电,一天内可以发电( )
A.两次B.四次C.六次D.无数次
6.为潮汐发电修建的水坝,除发电外还可以( )
①提高沿海防潮标准
②增加海产品养殖容量
③提升港口吞吐量
④提高海水自净能力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通常出现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使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等温线a的注记是( )
A.26B.27C.28D.29
8.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通常出现在夏半年,从海水运动角度解释其成因正确的是( )
A.夏季盛行西北季风把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海域
B.夏季顺时针运动的季风环流,把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海域
C.夏季飓风多发,风暴潮强烈而导致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形成低温区
D.孟加拉湾夏季潮汐运动强烈而导致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形成低温区
9.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夏季风增强,蒸发加快,海域热量支出增加而迅速降温
②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而迅速降温
③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吸收海域潜热增加而迅速降温
④夏季风增强,风力强劲,海水扰动加剧,热量交换迅速而降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陆缘海,是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随着气候变暖,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北极乃至全球升温最快的海区,无冰区海气温差减小,冰区海冰密度降低,过去几十年间,巴伦支海的海水属性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水,称为“大西洋化”,图为巴伦支海冬季海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巴伦支海冬季冰区界线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的是( )
A. 等气温线B. 等海水盐度线C. 等水温线D. 等海水密度线
11.海一气-冰的相互作用使热量产生交换运移,在巴伦支海的“大西洋化”过程中( )
A. 无冰区向大气释放热量增多B. 无冰区向冰区热量输送减少
C. 海冰对冰区海-气热量交换阻隔减弱D. 冰区向大气释放热量减少
12.近几十年来,巴伦支海西北部海域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分布范围正逐渐扩大,种群数量增长,得益于( )
A. 浅海大陆架变得宽广B. 不同性质海水扰动加深变强
C. 高等级动物天敌减少D. 沿岸径流增多带来丰富盐类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A.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B.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C.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14.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15.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纽芬兰渔场位于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早期鳕鱼(冷水鱼)资源丰富,曾有“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的美名,鳕鱼捕捞业的迅速发展给加拿大等国带来了巨额财富,但该渔场也在人类的贪婪捕捞下彻底破产。在加拿大政府下达纽芬兰渔场禁渔令十多年后,该海城仍然难见鳕鱼身影。
每年春季,大量来自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的冰山抵达纽芬兰岛附近,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冰山观赏地。下图为大西洋局部及圣劳伦斯湾位置示意图。
(1)推动冰山抵达纽芬兰岛的洋流性质为______(填“暖流”或“寒流”),对流经海域表层水温的影响是______。
(2)简析纽芬兰渔场早期鳕鱼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推测渔民在该海域捕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4)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低,试分析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远东拟沙丁鱼是一种暖温性的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及我国黄海、东海海域。远东拟沙丁鱼是食物链的中间环节,以桡足类、硅藻类和小型卵为食并为日本鲭等鱼类提供食物。下表为2021年4-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远东拟沙丁鱼生产数据(CPUE指在规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作业单位捕获的渔获量或数量)。
(1)分析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重心变化的原因。
(2)与5月份相比,说明8月份捕捞作业重心区沙丁鱼产量较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为增加渔获量远洋捕捞船队作业应该采取的合理对策。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洋流的分布受盛行风、大陆轮廓等因素综合影响。图A示意白令海海域洋流分布,该海域海水会向北流入北冰洋。
材料二:白令海大陆架边缘海冰的形成、运动和融化对控制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阿留中低压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白令海海冰范围的显著变化。图B为1960—2020年白令海冬季海平面气压差和海冰范围距平(某一年海冰范围数值与多年海冰范围平均值的差值)变化图。
材料三:弗兰格尔群岛位于俄罗斯北部北冰洋沿岸,临近白令海峡,岛屿南北有洋流经过。早期苏联召集以捕猎为生的因纽特人和楚科奇人在岛上建立永久居住点,饲养驯鹿、开矿和守卫国土,到2003年岛上最后一位居民被北极熊咬死,目前该岛已无人居住。图C示意弗兰格尔岛的地理位置。
(1)推断白令海海水向北流入北冰洋最多的季节,并简述该现象对北冰洋海域造成的影响
(2)看图B说出气压变化对白令海气温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分析说明弗兰格尔群岛原居民点设置的合理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海水运动的能量来源。海浪的动力主要是风,A项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滑坡等引发的破坏性海浪,B项错误;潮汐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C项正确;洋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风,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波浪能发电的特点。波浪能是清洁能源,其推广使用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项正确;波浪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且效率较低,目前利用率较低,A、B、C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故潮汐能主要来自日月引力,D正确。
5.答案:B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利用潮汐发电,涨潮时,海水通过水坝进入水库,推动涡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一次;落潮时,海水通过水坝流出水库,推动涡轮机旋转,再次带动发电机发电。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因此利用潮汐一天可发电四次,B正确。
6.答案:A
解析:为潮汐发电修建的水坝,可拦截潮水,防止海水入侵,从而提高沿海防潮标准,①正确。水坝拦截形成的水库,可增加水域面积,从而增加海产品养殖容量,②正确。水坝对提升港口吞吐量和提高海水自净能力影响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此处海域形成冷池,说明水温较低,冷池两边等温线的温度为29°C,据材料信息可知,冷池a等温线的数值应为28°C,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B
解析: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顺时针运动的季风环流,可将图上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海区(冷舌)的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而形成冷池,B正确;A错误;飓风、潮汐运动会导致海水发生大规模运动,影响的不会是局部地区,C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海面蒸发加大,吸收海域热量增加,①正确;降水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冷池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②正确;风力增强,海水扰动加剧,热量交换迅速而降温,④正确;①②④正确,季风增强,降水增多,释放的热量增加会使海水增温,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海冰的分布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因此与巴伦支海冬季冰区界线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的是等水温线,C正确。
11.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无冰区海气温差减小,因此无冰区向大气释放热量减少,A错,在巴伦支海的“大西洋化”过程中,无冰区的海水温度升高,无冰区向冰区热量输送增多,B错,冰区海冰面积减少、密度降低,海冰对冰区海-气热量交换效果减弱,冰区向大气释放热量增加,C正确
12.答案:B
解析:浅海大陆架面积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A错,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北冰洋的过程中,更温暖、盐分相对更高的大西洋海水一般会沉向海洋深处,而含盐量更低的北冰洋海水往往浮在表层,两者不会完全混合。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减少,北冰洋的表面温度在升高,来自大西洋的海水更容易与上层海水混合,导致海水扰动加深变强,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分布范围正逐渐扩大,B正确,鱼类分布范围的扩大与高等级动物天敌减少关系不大,C错。
13.答案:D
解析:西南大西洋海区36°S附近为巴西暖流,41°S附近为北上寒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36°S海区为负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巴西暖流增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41°S海区为正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北上寒流减弱。
14.答案:B
解析: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说明盛行西风向高纬(南极)方向移动,极地东风纬度位置较高,不会影响该海域,AC错误: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会导致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
15.答案:C
解析: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南,③曲线符合。
16.答案:(1)寒流;降低水温
(2)地处中纬度海域,水温适合冷水鱼种的鳕鱼生存;地处暖流与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海水深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鳕鱼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大型河流注入该海域,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3)该海域由于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强烈,影响渔船行驶安全;春季大量的冰山对渔船安全行驶、捕捞造成威胁;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冰山主要来自北边的格陵兰岛冰川和北冰洋冰川,将冰山带到纽芬兰岛的洋流自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其性质为寒流,可以降低流经海域表层水温。
第(2)问,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其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又有圣劳伦斯河注入该海域,营养物质丰富,且在中纬度海域,水温适宜。
第(3)问,从洋流、冰山、海雾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4)问,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径流等角度分析。
17.答案:(1)4-9月,太阳辐射增强,西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升高,加上日本暖流将暖海水向北输送,沙丁鱼鱼群随之北移;9-11月,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加上千岛寒流将冷海水向南输送,沙丁鱼鱼群随之南移。
(2)8月份,鱼群集中,渔船寻找鱼群时间减少,捕捞效率提高;沙丁鱼生长速度较春季快,沙丁鱼体重增加;作业天数增加,捕捞渔获量增加,产量较大。
(3)春季,渔船沿沙丁鱼洄游方向驶向东北方向并沿途捕捞;夏季,在沙丁鱼聚集区处(捕捞作业重心区)增加捕捞日数;秋季,沿沙丁鱼洄游方向驶向西南方向并沿途捕捞。
解析:(1)读表格可知,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重心变化4-9月先由西南向东北移动,4-9月,因太阳辐射增强,西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升高,加上日本暖流将暖海水向北输送,远东拟沙丁鱼是一种暖温性的中上层鱼类,故随温度升高,沙丁鱼鱼群随之北移;9-11月由东北向西南移动,因此时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加上千岛寒流将冷海水向南输送,故随温度降低,沙丁鱼鱼群随之南移。
(2)8月份为夏季,鱼群集中,渔船寻找鱼群时间减少,捕捞效率提高,捕获量大;夏季气温高,沙丁鱼生长速度较春季快,沙丁鱼体重增加;夏季昼长时间长,作业天数增加,捕捞渔获量增加,产量较大。
(3)根据表格,春季,远东拟沙丁鱼位置偏北,渔船沿沙丁鱼洄游方向驶向东北方向并沿途捕捞;夏季,在沙丁鱼聚集区处(捕捞作业重心区)增加捕捞日数,提高捕获数量:秋季,根据沿沙丁鱼向西南洄游,故渔船驶向西南方向并沿途捕捞,增加捕捞量。
18.答案:(1)夏季。
影响:白令海海水温度较高,进入北冰洋后,会带来较多浮游生物,使北冰洋相关海域浮游生物增多;白令海海区北上的暖流,有增温增湿的效果,对北冰洋海域气候有调节作用,加速北极地区的海冰消融。
(2)气压变化使白令海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化会使北太平洋海温升高,使阿留申群岛与白令海气压差增大,导致从阿留申群岛到白令海北部的相对温暖空气增多,携带热量到达白令海,使白令海北部的相对温暖空气增多,携带热量到达白令海,使白令海的气温升高。
(3)原居民点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群岛南侧受欧洲西部北大西洋暖流北上东进影响,温暖的海水为沿岸增温,缓解酷寒的气候;弗兰格尔群岛南侧处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带,风速较小,利于保温,宜于人居。
月份
作业重心
远东拟沙丁鱼
作业天数/d
CPUE/
(t/d)
经度/
(°)
纬度/
(°)
产量/
(t)
产量占比/
(%)
4月
146.22
36.41
33.6
6.48
6
5.6
5月
147.66
39.62
33.3
6.42
8
4.16
6月
149.68
41.03
44.97
8.67
12
3.75
7月
153.68
42.93
45.15
8.71
15
3.01
8月
153.61
43.19
157.5
30.37
27
5.83
9月
154.52
43.41
66.48
12.82
17
3.91
10月
152.18
42.54
99.45
19.18
13
7.65
11月
149.22
40.74
38.1
7.35
3
12.7
选项
分析
结论
A
波浪能密度高值区在图示海域的南部更靠近陆地,说明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整体大于北部
×
B
图示等值线数值变化说明越靠近海岸波浪能密度越小
√
C
图示海域北部海岸较平直,但北部沿海波浪能密度较小
×
D
图示海域水深南部整体大于北部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课时训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单元检测-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检测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检测提升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