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ppt课件,共25页。
       (2)影响因素: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 大,海—气间水分交换越频繁。如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 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过程 
    注:①潜热是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②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2)影响因素①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如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②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 量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如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所形成的。
    4.全球水热平衡(1)基础: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是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的基础。(2)原理 
    (3)水分平衡  全球的水分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长期来看,全球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 平均蒸发量,维持着全球水分的动态平衡。(4)热量平衡①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②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主要由大气环流 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知识点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 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正常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 气流上升。
    正常情况下洋流对周围气候的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1)表现: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2)影响
    厄尔尼诺对周围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的 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 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3. 拉尼娜现象  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 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定点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沃克环流(为大气环流)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引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引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产生的不利影响(1)对全球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全球一部分地区会发生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而另一 部分地区却会遭受多年未遇的暴雨和洪水。台风、冰雹、雪灾、冻害、龙卷风等灾害会在 全球各地频繁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秘鲁、厄瓜多尔等地发生洪灾;澳大利亚东部、东南亚发生干旱、森林 火灾;秘鲁渔场减产。  拉尼娜现象:秘鲁、厄瓜多尔旱灾加剧;澳大利亚东部、东南亚洪涝灾害加剧。
    素养 湖泊水文特征及湖泊的演变(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情境探究  马隆贝湖位于非洲东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希雷河注入该湖,从南端流出并最终入海, 湖水平均深度2~2.5米,最大深度6米。湖区人口增长快,草地被大量开垦,90%的耕地用于种 植玉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气候趋于干旱,马隆贝湖快速萎缩。为改变现状,当地政府 积极鼓励湖区农户在耕作之余养殖蜜蜂创收。下图示意马隆贝湖流域。
    问题1 分析4—9月马隆贝湖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提示    该区域位于非洲东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4—9月为当地的干季,降水量小,入湖径流 量小,湖泊的水量少,水位低;入湖河流流量小,搬运能力有限,湖泊的含沙量较小;该湖泊地处 热带地区,无结冰现象;有入湖径流和出湖径流,属淡水湖。
    问题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隆贝湖快速萎缩,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气候变干,湖水蒸发增强(或降水减少);湖泊水位较浅,湖水容量较少;周围村庄多,人口 增长快,生活生产用水量大增,入湖水量减少;过度开垦草地,湖区水土流失加剧,使湖盆淤积。
    讲解分析1.湖泊水文特征(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 期长短与冰层厚薄。无,则只答“无结冰期”。(4)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继续答盐度高低。(6)含沙量→取决于流域植被覆盖状况。
    (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2.咸水湖的形成演化条件
    3.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例题 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4 090 m,年降水量约为300 mm,年蒸发量高 达1 000 mm,为高原淡水湖。湖泊东北部发育有蒿草滩,蒿草喜湿怕旱。近年来随着全球变 暖,湖泊水位持续下降,为保证托索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目前需要从冬给措纳湖人工提水到 托索河。下图示意冬给措纳湖与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冬给措纳湖湖面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却是淡水湖,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水补给B.径流排出盐分C.盐分析出较多D.蒿草吸收盐分(2)根据材料,指出冬给措纳湖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     )A.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B.生活耗水量大C.降水减少   D.地壳下沉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东部,温润多雨,干燥少雨,热量交换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背景图课件ppt,共35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主题探究,素养培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