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课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练习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贵州省境内的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图中①自然带是,推测该山地N坡为,推测甲地的自然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一 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024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形崎岖破碎,森林覆盖率超过60%。在独特的气候、地貌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当地“丰水又缺水”。下图示意贵州省部分城市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贵州省的四个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为( )
A.都匀>贵阳>遵义>毕节
B.贵阳>都匀>遵义>毕节
C.都匀>遵义>贵阳>毕节
D.贵阳>都匀>毕节>遵义
2.贵州省境内的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 )
A.山地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22天津五校期中联考)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4.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林木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2024河南洛阳月考)读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完成下面两题。
5.“秋裤预警”等级的南北差异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6.导致成都和拉萨“秋裤预警”等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太阳辐射
C.海拔 D.海陆位置
(2024辽宁县级重点高中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①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导致图中①②③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光照
题组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4河南湘豫名校期中)高大的山脉通过山体和海拔的差异影响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下图示意四川某山地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推测该山地N坡为( )
A.夏季风迎风坡 B.夏季风背风坡
C.冬季风迎风坡 D.冬季风背风坡
10.推测甲地的自然带为( )
A.山地针叶林带
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C.山地草原带
D.山地草原荒漠带
(2024陕西西安期中)南迦巴瓦峰,海拔约7 7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海拔约7 556米,是大雪山的主峰,也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下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南坡和贡嘎山东坡典型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带幅(海拔范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影响南迦巴瓦峰南坡和贡嘎山东坡植被垂直带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和热量
B.地形和坡度
C.太阳辐射
D.土壤有机质含量
12.与贡嘎山东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 )
A.植被垂直带幅分布范围均较大
B.基带植被对水热条件要求更高
C.植被垂直带幅间过渡变化小
D.植被垂直带幅的完整性更差
(2022江苏南京模拟)国家地质科考队计划在夏季赴我国某山体进行植被考察,下图为该山体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图示山体可能位于( )
A.滇 B.川 C.鲁 D.新
14.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山体植被垂直带谱的是( )
题组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4河南周口月考)下图示意新西兰某地沿海小尺度范围内沙丘地带随着向陆地距离的增加而出现的不同植被。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该景观在新西兰的主要分布位置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东海岸,洋流性质
B.东海岸,盛行风向
C.西海岸,洋流性质
D.西海岸,盛行风向
16.该景观( )
A.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森林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生物
D.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4江苏苏州期中)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为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图1示意某地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图2示意该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17.图1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形封闭 D.陡崖反射阳光
18.导致图2中山顶中部与外围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土壤
C.热量 D.坡向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经典题)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经典题)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024山东滨州期中)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
A.东非高原 B.江南丘陵
C.华北地区 D.大兴安岭地区
4.下列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说法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题组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4广东佛山一检)新疆天山垂直地带性显著,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其南、北山坡的土壤垂直分异规律有明显不同。下图示意博格达峰(北坡)和托木尔峰(南坡)不同海拔的坡积土类型及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高山原始土对应的原始自然带最可能是( )
A.冰原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6.与博格达峰(北坡)相比,托木尔峰(南坡)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的原因在于该地( )
A.温度较低 B.降水较少
C.植被稀少 D.地势起伏大
(2024江西上饶月考)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 )
A.丙表示温带荒漠带
B.甲表示东坡,乙表示西坡
C.丙表示山地草甸带
D.甲表示北坡,乙表示南坡
8.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相对高度
C.气温 D.降水
题组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4河北邢台月考)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区域内地形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低悬殊,垂直气候差异较大,区域内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林芝市北部高山组成巨大屏障阻挡了北方寒流的南下,南部开口,有利于南部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环境使林芝市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为“高原江南”。下图为林芝市所在雅鲁藏布江河段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林芝市能出现“高原江南”景观的关键要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水源 D.热量
10.与林芝市“高原江南”景观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巴西高原7月的草原枯黄
B.罗马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C.亚洲东部夏季多雨的气候
D.东非高原茂盛的热带草原
11.(2024湖南名校联合体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大理苍山位于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山顶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全年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温度15.5℃,降水量在1 000~2 000 mm。下图是我国大理苍山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
(1)指出西坡2 500 m以下没有出现大规模天然阔叶林的原因。(4分)
(2)推测大理苍山东西两侧自然带中景观、物种内部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并分析原因。(5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读图可知,都匀处于闭合的等降水量线内部,且该闭合等降水量线数值与其两侧等值线中数值(1 300 mm)大的相等,所以该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应比1 300 mm大;图中显示,贵阳降水量在1 100~1 200 mm,遵义降水量在1 000~1 100 mm,毕节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四个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为都匀>贵阳>遵义>毕节,A正确。
2.D 结合图中经纬度和所学知识可知,贵州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A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自然植被,B错误;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自然植被,C错误。
3.A
4.C 甲图为大漠胡杨,出现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胡杨的根系发达,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干旱,地表水少,A错误;乙图景观所在地区林木叶成针状是由于该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B错误;丙图景观所在地区林木四季常青,是由于该地区位于热带,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图景观所在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误。
5.A 读图可知,“秋裤预警”的南北差异大致为由南向北等级越来越高,即越往北越需要穿秋裤,而我国在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秋裤预警”等级的南北差异反映了我国由秋入冬时南北气温的差异,其主要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因此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体现的是距海远近的差异,B错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因海拔不同,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不能体现南北差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是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D错误。
6.C 读图可知,成都“秋裤预警”等级为Ⅱ,而拉萨“秋裤预警”等级为Ⅳ,这说明由秋入冬时节,成都气温高于拉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较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导致成都和拉萨“秋裤预警”等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C正确;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距离海洋都较远,A、D错误;与成都相比,拉萨太阳辐射更强,因此太阳辐射不是导致拉萨气温低于成都的主要因素,B错误。
7.D 根据图中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地区大部分为欧洲,图中显示①自然带处于45°N—60°N的大陆西岸,大部分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
8.B 图中显示,①②③自然带呈现的大致是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自然带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多少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是这三个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
9.A 图中显示,该山地N坡森林植被分布多,而同海拔的M坡草原、荒漠分布多,故N坡水分条件更好,又因该山地位于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N坡应为夏季风迎风坡,A正确。
10.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坡为夏季风背风坡,甲地位于M坡的山麓,正是背风坡气流下沉处,所以甲地降水较少,水分条件差,应为山地草原荒漠带,D正确。森林带需要水分较多,甲地水分条件差,A、B错误。图中显示,甲地自然带上方为山地草原带,说明该自然带不可能是山地草原带,C错误。
11.A 读图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和贡嘎山东坡植被垂直带数量均较多,带幅变化明显。根据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最东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南坡应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材料显示贡嘎山位于四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东坡应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两山坡均位于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不同海拔降水量差异大,水分条件变化大,而且图中显示两山垂直高差均较大,随着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差异大。因此两山坡不同海拔水热条件变化显著,即不同高度上水热组合差异大,适宜生长不同类型的植被,形成不同植被带,故植被垂直带幅变化明显,A正确;地形和坡度、太阳辐射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两山地植被垂直带幅变化的影响较小,B、C、D错误。
12.B 读图可知,贡嘎山东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而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为半常绿雨林带,其上才为常绿阔叶林带,由此可知,与贡嘎山东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对水热条件要求更高,B正确;南迦巴瓦峰南坡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带幅分布范围明显比贡嘎山东坡小,A错误;材料显示两山海拔相差很小,而南迦巴瓦峰南坡由下往上从半常绿雨林带过渡到高山永久冰雪带,贡嘎山东坡由下往上从常绿阔叶林带过渡到高山永久冰雪带,即在接近相同的高差下,南迦巴瓦峰植被垂直带幅数量更多,带幅间过渡变化更大,C错误;南迦巴瓦峰南坡比贡嘎山东坡基面高度更低,垂直高差更大,且分布的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变化更显著,植被垂直带幅的种类更多、完整性更好,D错误。
13.D 读图可知,该山体的基带植被类型为荒漠,且该山体位于我国,说明其所处气候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选项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新疆(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D正确。其余三个省级行政区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地带性植被为森林,A、B、C错误。
14.C 结合上题结论可进一步验证,新疆地区整体降水稀少,阴坡(北坡)水分条件更好,雪线高度更低;阳坡(南坡)水分条件较差,雪线高度更高。进而可推知N坡为阴坡(北坡),M坡为阳坡(南坡)。另再结合图中山地南北坡各存在一个独特自然带可知C正确。
15.B 结合图中指向标及海陆分布可知,该地应位于新西兰东海岸,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盛行西风控制,所以其西海岸为迎风坡、降水多,应发育森林;东海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发育沙丘。而材料中“沙丘地带”说明该景观主要为沙丘景观,是在盛行风向与地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应出现在降水少的背风坡一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景观位于新西兰东海岸这一结论,B正确。新西兰东海岸应存在暖流,若洋流性质是主要影响因素,该地降水应较多,不应形成沙丘景观,A错误。
16.D 根据材料可知,该景观是小尺度范围内沙丘地带随着向陆地距离的增加而出现不同植被形成的,小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受局地地形、土壤、水分等微观条件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图示区域纬度差异小,热量差异不明显,A错误;新西兰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景观中森林最可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导致该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向与地形,而非生物,C错误。
17.C 读图1并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沟谷雨林位于崖底,而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所以沟谷雨林区域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长时间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使得崖底热量异常充足,C正确;材料中没有该地区的纬度信息,且整个丹霞地貌沟谷区是局部小尺度区域,区域内纬度差异小,沟谷热量异常充足应与纬度无关,A错误;丹霞地貌海拔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故沟谷雨林区域周边高差较小,由海拔引起的温度差异不大,B错误;陡崖能否反射阳光、反射强度大小及反射后阳光能否照到沟谷雨林区域等均为不确定因素,D错误。
18.B 图2中显示,山顶中部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较好,而山顶外围土层较薄,土壤保水性差,因此导致土层较厚的山顶分布着对水分需求大的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而外围地区则分布着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小的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等耐旱植物,B正确;山顶区域面积相对较小,高差小,降水、热量等差异小,A、C错误;山顶中部和外围,没有体现不同坡向之间的差异,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而应是落叶阔叶树种。常绿灌木是人工种植的,而杂树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因此杂树应为当地自然植被,故B正确。
2.A 常绿灌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因图中①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甲”,故甲处应为亚寒带针叶林(或者针阔叶混交林)。大兴安岭地区地带性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D正确;东非高原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草原,江南丘陵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华北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B、C错误。
4.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④的水平地域分异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体现了不同坡向带来的热量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B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也可以理解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错误;“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说明纬度较高地区的雪与纬度较低地区的杏花同时出现,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正确。
5.C 山地垂直自然带一般随海拔上升水热条件变差,图中显示高山原始土在高山草甸土之上,高山草甸土主要发育于高山草甸带,所以高山原始土所在自然带的水热条件比高山草甸带更差,对应的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之上的高山寒漠带,C正确、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原带应在雪线之上,位置应在山顶附近,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水热条件优于高山草甸带,应在高山草甸带之下,D错误。
规律总结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一般变化
(1)热量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
(2)降水量变化: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表现为少→多→少;背风坡降水较少。
(3)植被: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表现为森林→灌木→草原草甸→荒漠→冰川。
6.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棕漠土对应的自然带是荒漠带,其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而博格达峰北坡属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托木尔峰南坡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与博格达峰(北坡)相比,托木尔峰(南坡)对应的棕漠土分布范围更广,上限更高,B正确;托木尔峰南坡为阳坡,博格达峰北坡为阴坡,相对而言,托木尔峰(南坡)温度更高,A错误;托木尔峰(南坡)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说明该山降水少,而植被稀少与降水较少的关系应该为降水少导致植被稀少,即植被稀少是降水少的表现,而不是降水少的原因,也就不会是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的原因,C错误;题目中没有关于两山地势起伏的信息,D无法判断。
7.A 图解如下:
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本题比较的是同一座山两坡的垂直带谱的差异,所以海拔是相同的,A错误;图中显示,甲坡地面高度即山麓海拔为4 600米左右,乙坡地面高度即山麓海拔为1 300米左右,所以甲坡相对高度小于乙坡,且乙坡自然带谱较复杂、甲坡自然带谱简单,所以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相对高度,B正确;气温、降水对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影响相对较小,C、D错误。
9.D 分析材料“林芝市北部高山组成巨大屏障阻挡了北方寒流的南下,南部开口,有利于南部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环境使林芝市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为‘高原江南’”可知,“高原江南”主要指该地因地形原因,阻挡寒流、利于暖湿气流进入,而使得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利于植被生长。而同纬度高原面上的其他地区则因气候高寒、热量不足而无法出现“高原江南”景观,因此热量是关键要素,D正确。林芝市纬度较低,但高原面上也有与其纬度相近或纬度比其还低仍未出现“高原江南”景观的地区,因此纬度不是关键要素,A错误。林芝市位于内陆地区,洋流对其影响小,B错误。在“高原江南”的形成中,水源不如热量条件重要,因此水源不是关键要素,C错误。
10.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林芝市能出现“高原江南”景观的关键要素是热量,该景观属于小尺度的地方性分异规律。东非高原虽位于赤道,但为高原地形,地势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上升气流相对较弱导致降水较少,进而形成热带草原景观,与林芝市“高原江南”景观分布规律相类似,D正确;巴西高原7月的草原枯黄、罗马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均为正常的地带性事物的变化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不同,A、B错误;亚洲东部夏季多雨的气候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也属于正常的地带性事物的变化规律,排除C。
11.答案 (1)该地位于横断山区,西坡为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2 500 m以下水分条件差,不适宜发育大规模天然阔叶林;海拔较低,大部分位于耕作线以下,人类活动频繁,对自然林带破坏严重。
(2)自然带名称:杜鹃灌丛带。
原因:杜鹃灌丛带分布的海拔最高,气温最低,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不足,因此植被景观可能较为单一,物种内部组成差异最小;东西两侧自然带地处山顶,面积较小,水汽、热量交换频繁,水热差异小。
解析 (1)该山地位于云南西部,属于横断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西坡为夏季风背风坡,存在焚风效应,降水稀少,出现倒置的地带性植被,从山顶向下植被逐渐稀疏,最终变为河谷灌丛,即2 500 m以下水分条件较差,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天然阔叶林的生长;图中显示2 500 m以下存在耕作线,且大部分位于耕作线以下,说明该区域人类活动较多,对自然林带尤其是天然林种的破坏严重。
(2)自然带景观的主要表现是植被,自然带景观、物种内部组成差异小,说明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差异小,而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和水分条件,所以热量和水分条件差异小的自然带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杜鹃灌丛带位于山顶,该处山体东西两侧都是海拔最高的,所以该自然带气温低,水分条件差,内部差异小,即整个自然带内气候条件较为相似,植被的生长环境相对单一,因此自然带景观、物种内部组成差异最小;山顶处山体宽度小,东西两侧地域邻近,且面积较小,水汽、热量交换频繁,水热差异小,所以自然环境差异最小。
推理过程
结论
甲图为大漠胡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景观,该地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光照充足
A正确
乙图为兴安林海,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并非雪域高原
B错误
丙图为海南椰树,海南没有大量黑土分布
C错误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丁图为黄山迎客松,位于安徽
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综合训练题,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