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提升练+拔高练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复习提升练含答案,共5页。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混点1 不会区分地方时和区时 2019年元旦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据此推断当天北京的日落时间应为( )A.16:04 B.16:20 C.16:36 D.16:522.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0:00 B.23:40 C.1:40 D.2:00易混点2 混淆昼夜长短与昼夜长短变化 下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纬度的四地在连续两个月内白昼时间长度的变化,a月早于b月。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月初,②地的昼长约为5小时B.从a月到b月,四地的白昼越来越长C.③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②地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全年昼夜平分4.若a、b两月在上半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地处于北半球,④地处于南半球B.①②③三地处于南半球,④地处于北半球C.a月是2月,b月是3月D.a月是3月,b月是4月易错点1 经过国际日界线时的日期变化5.(2024浙江海盐二中阶段测)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下图海区内。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9日14时15分 B.8日15时15分C.9日15时15分 D.7日16时15分易错点2 未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中)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南极某科考站每两小时拍摄一次太阳照片合成的一天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两题。6.该科考站的地理纬度约为( )A.66.5°S B.69.5°S C.73.5°S D.80.5°S7.照片中甲的方位是(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D 我国采用北京时间来计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7:40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7:24;地方时日出时刻和日落时刻关于12:00对称,与7:24日出时刻对称的日落时刻为16:36,此时北京时间为16:52。故选D。2.B 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计算可知国际标准时间为23:40。易混辨析 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地方时和区时,地方时为某一“地方”自己的时间,即某条经线的时间;区时为某一“区域”共用的时间,即东西跨15°的区域共用的时间,实际操作中将这东西跨15°的区域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3.D 据材料可知,a月早于b月,在a月初,②地的昼长约为3小时;图中四地,①②③三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位于同一半球,④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位于另一半球;③地和④地之间的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③地。4.A 若a、b两月在上半年(1—6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位于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又由于①②③三地昼短夜长,④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b两月只能分别是1月和2月。易混辨析 昼夜长短是一种静态的时间对比,是某一地自己的昼长与夜长相比,其只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是一种动态的时间对比,是某一地某时段的昼长与另一时段的昼长相比,它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反之。5.B 根据题意,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在图示范围内,若船在西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区时加一小时,可能是7日16时15分,D可能。若船在西十一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区时减一小时,可能是9日14时15分,A可能。过日界线,日期一定改变,不可能是8日15时15分,B不可能。若船在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区时不变,日期加一天,是9日15时15分,C可能。故选B。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项,原因是同学们将日期计算法则与时间计算法则混为一谈,忽略了自西向东跨国际日界线日期要相应减一天的事实。关于日期计算,逻辑起点要从新旧一天的划分开始,即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在时间上,新一天要大于旧一天,因此自西向东跨国际日界线日期要相应减一天才符合实际情况,本题中若船只从西十二区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则进入了旧的一天,因此为7日。6.B 由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可知,当地出现了极昼现象,根据“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4°S,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的纬度为69.5°S,B正确。易错分析 本题因不能推导出子夜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可能错选C项或D项。极昼区的正午太阳高度(H)和子夜太阳高度(h)可用公式表示如下:H=90°-(α-β)、h=α+β-90°(α为当地纬度,β为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7.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从正南方升起,正午在正北,最后从正南方落下,太阳轨迹呈逆时针。图中甲在正午太阳高度出现之前两个小时,故太阳位于东北方向,C正确。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易受思维定势影响,误认为太阳视运动的移动轨迹是自左向右。本题中的落脚点是南极,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旋转,因此从南极看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应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即在本题中从右向左,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处于正北,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处于正南,处于南向北轨迹中间的为正东,由此可得照片中甲的方位为东北。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混点1 不会区分地方时和区时 2019年元旦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据此推断当天北京的日落时间应为( )A.16:04 B.16:20 C.16:36 D.16:522.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0:00 B.23:40 C.1:40 D.2:00易混点2 混淆昼夜长短与昼夜长短变化 下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纬度的四地在连续两个月内白昼时间长度的变化,a月早于b月。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月初,②地的昼长约为5小时B.从a月到b月,四地的白昼越来越长C.③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②地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全年昼夜平分4.若a、b两月在上半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地处于北半球,④地处于南半球B.①②③三地处于南半球,④地处于北半球C.a月是2月,b月是3月D.a月是3月,b月是4月易错点1 经过国际日界线时的日期变化5.(2024浙江海盐二中阶段测)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下图海区内。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9日14时15分 B.8日15时15分C.9日15时15分 D.7日16时15分易错点2 未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中)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南极某科考站每两小时拍摄一次太阳照片合成的一天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两题。6.该科考站的地理纬度约为( )A.66.5°S B.69.5°S C.73.5°S D.80.5°S7.照片中甲的方位是(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D 我国采用北京时间来计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7:40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7:24;地方时日出时刻和日落时刻关于12:00对称,与7:24日出时刻对称的日落时刻为16:36,此时北京时间为16:52。故选D。2.B 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计算可知国际标准时间为23:40。易混辨析 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地方时和区时,地方时为某一“地方”自己的时间,即某条经线的时间;区时为某一“区域”共用的时间,即东西跨15°的区域共用的时间,实际操作中将这东西跨15°的区域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3.D 据材料可知,a月早于b月,在a月初,②地的昼长约为3小时;图中四地,①②③三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位于同一半球,④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位于另一半球;③地和④地之间的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③地。4.A 若a、b两月在上半年(1—6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位于北半球,④地位于南半球;又由于①②③三地昼短夜长,④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b两月只能分别是1月和2月。易混辨析 昼夜长短是一种静态的时间对比,是某一地自己的昼长与夜长相比,其只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是一种动态的时间对比,是某一地某时段的昼长与另一时段的昼长相比,它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反之。5.B 根据题意,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在图示范围内,若船在西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区时加一小时,可能是7日16时15分,D可能。若船在西十一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区时减一小时,可能是9日14时15分,A可能。过日界线,日期一定改变,不可能是8日15时15分,B不可能。若船在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区时不变,日期加一天,是9日15时15分,C可能。故选B。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项,原因是同学们将日期计算法则与时间计算法则混为一谈,忽略了自西向东跨国际日界线日期要相应减一天的事实。关于日期计算,逻辑起点要从新旧一天的划分开始,即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在时间上,新一天要大于旧一天,因此自西向东跨国际日界线日期要相应减一天才符合实际情况,本题中若船只从西十二区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则进入了旧的一天,因此为7日。6.B 由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可知,当地出现了极昼现象,根据“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4°S,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的纬度为69.5°S,B正确。易错分析 本题因不能推导出子夜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可能错选C项或D项。极昼区的正午太阳高度(H)和子夜太阳高度(h)可用公式表示如下:H=90°-(α-β)、h=α+β-90°(α为当地纬度,β为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7.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从正南方升起,正午在正北,最后从正南方落下,太阳轨迹呈逆时针。图中甲在正午太阳高度出现之前两个小时,故太阳位于东北方向,C正确。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易受思维定势影响,误认为太阳视运动的移动轨迹是自左向右。本题中的落脚点是南极,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旋转,因此从南极看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应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即在本题中从右向左,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处于正北,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处于正南,处于南向北轨迹中间的为正东,由此可得照片中甲的方位为东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