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升练含答案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升练含答案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升练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提升练含答案,共6页。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混点  风化和风蚀  (2022浙江“山水联盟”期初改编)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空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盐溶液因水分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据此完成下题。1.形成岩块表面凹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易错点1  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紧邻其上的另一级阶地称为二级阶地,依此类推。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B.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C.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D.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3.图中(  )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易错点2  冲淤转换问题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监测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5.推测1992—1997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易错点3  不同空间视角下的内外力相互作用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易混易错练1.A 由材料可知,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破裂,使得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与风力和流水作用无关,应属于风化作用。A正确。易混辨析  风化作用虽然有“风”字,但其和风并没有关系。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区分:第一,从外力的状况来区分,风化作用是外力在静止状态下对岩石的破坏;风蚀作用是动态的风对岩石的破坏。第二,从破坏的过程来区分,风化作用既可以将岩石破坏成碎屑,也可以在化学成分上改变岩石;风蚀作用只能从物理层面上破坏岩石,将其变为碎屑。第三,从破坏产物的位置变化来区分,风化作用产物大多保留在原地或者原地附近;风蚀作用产物大部分随风飘散,位移较远。2.C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为主;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故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3.D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图中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晚;读图可知,河谷不断变宽,河床海拔逐渐升高;阶地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易错分析  阶地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题的易错点是未能梳理清楚内力和外力随时间延续会发生主次地位的转换。4.D 1975—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先增大,说明海底淤积严重,后来又缩小,说明海底侵蚀严重。易错分析  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域位于河海交界处,受河流和海洋两种外力共同作用,河流挟带泥沙入海,沉积在海底,海浪不断侵蚀海底。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域海水深度变化取决于两种外力的强弱对比,冲淤转换则体现了两种外力强弱的转换。5.B 读图可知,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海岸越来越近,说明该海域侵蚀强烈,短期内海水侵蚀作用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故该现象只能是黄河泥沙沉积作用减弱所致。黄河挟带入海的泥沙减少,可能是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造成的,A、D错,B对;也可能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黄河含沙量减少造成的,C错。6.答案 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解析 图示台地是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的平坦、完整的地形单元,而且是多次喷发而成(构成台地、平顶山和尖顶山的岩石形成于 不同时期);后由于外力侵蚀、风化等作用,“破坏”平坦、完整的地形单元。根据外力作用对平坦地形单元的破坏程度,可判断其形成时间的早晚,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其受侵蚀的时间最长,形成的时间最早。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主要是由于对内外力作用的结果形成思维定势,而未将其放在合适的空间尺度视角下来进行分析。 思维定势本题材料信息造成的认知冲突正确解读内力作用(包括岩浆活动)使地表变得崎岖;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坦岩浆喷发冷凝后,形成平坦地形,与原认知(崎岖)产生冲突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平坦地形,海拔较高;在更大的空间尺度视角下,此较高的平坦地形与周围较低的地形对比明显,大区域内地势呈崎岖特点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