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638/0-1721621610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638/0-17216216109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638/0-17216216110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638/0-172162161105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638/0-172162161108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638/0-172162161112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课件+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课件,共12页。
选择性必修1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 1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3)空间上的规律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全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弱。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比较明显。知识点 2 地带性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组合类型。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作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知识点 3 非地带性现象1.影响因素 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形成原因(1)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南纬3°附近;同时,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也限制了荒漠向东扩展,从而形成了南纬3°至南纬30°之间平行于海岸分布的狭长荒漠带。(2)天山的伊犁河谷受大西洋水汽和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在西北干旱区形成了比较湿润的绿洲环境。疑难 1 如何分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情境探究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北方建筑厚重高大,门窗院落封闭,如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等;南方建筑单薄、细巧、开敞,如江浙的民居、西双版纳的竹楼等。我国南北方建筑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巢北穴”的原始居住特点。问题1 我国南北方传统建筑的差异反映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问题2 如何分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讲解分析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气候与自然带的联系(以北半球为例)情境探究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疑难 2 与山地垂直自然带相关的判读有哪些?问题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发生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什么?(2)通过带谱的基带类型确定所在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若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则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3)通过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判断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出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的自然带数量多于阴坡。若南坡为阳坡,则此山地位于北半球;若北坡为阳坡,则此山地位于南半球。讲解分析与山地垂直自然带相关的判读(1)通过南、北坡同类自然带海拔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若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问题1 沙漠中绿洲的地理成因是什么?问题2 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有哪些?疑难 3 如何分析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情境探究(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自然带分布范围狭窄,呈条状分布。(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昆仑山北部山麓地区受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在沙漠中形成了比较湿润的绿洲环境。讲解分析非地带性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是热带草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