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精品讲义:第10讲 质量守恒定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2116/0-17216347359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品讲义:第10讲 质量守恒定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2116/0-17216347360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品讲义:第10讲 质量守恒定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2116/0-1721634736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导入,知识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讲
讲
第10讲
讲
质量守恒定律
概 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
盟。”同学,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使用建议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基本原理之一,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理解化学的基本手段。此部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于化学在定量分析上的理解和认识。
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
子质量也没有变化
(1)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
(3)“两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②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气体时)。
3、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3H2O:3表示3个水分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H2O: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考点2 化学方程式
使用建议说明: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在写文字表达式时,可以很好地接触化学反应发生的原理,但是其在写化学方程式时问题较大,尤其是关于配平思想。
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C + O2 CO2
12 : 16×2 12+16×2
12 : 32 44
(1)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
(2)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
(3)反应条件
(4)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5)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点燃= CO2为例)
(1)物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 、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1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式二氧化碳与甲烷生成C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确;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原子质量比,故反应的质量比为44:16=11:4,C正确;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三种物质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D错误,故选D。
例题2
“气体烙铁”足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eq \(=====,\s\up7(点燃))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O原子个数为26个,反应后C
原子个数为8个,O原子个数为26,H原子个数为20,X前有化学计量数2,故X的化学式为C4H10。故
选B。
例题3
将16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
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3:1 D、4:1
【答案】D
【解析】 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g+8g﹣16g=4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6g:4g=4:1。故选D。
例题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
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答案】D
例题5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
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该反应的反应物X和Y,生成物是Z和W。A选项中,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A错误。B选项中,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也无法说明Z、W为化合物和单质,故无法确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B错误。C选项中,Y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则m的数值为32g+3g=35g,故C错误。D选项中,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D正确。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式二氧化碳与甲烷生成C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确;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原子质量比,故反应的质量比为44:16=11:4,C正确;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三种物质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D错误,故选D。
例题5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答案】A
【解析】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
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
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 3B2=2AB3,故D正确。
四 、课堂运用
使用建议说明: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马上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
基础
1、在化学反应A + B=C中,1.5 g 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3 g B、9.5 g C、8 g D、4 g
2、煤气中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 C、CO2 D、CO
3、在化学方程式aC2H6 + bO2mCO2 + nH2O中,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3m=2n D、2b=m+n
【答案】
1、C2、A 3、B
【解析】
1、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9.5g -1.5g =8.0g
2、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方程式的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X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在X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SO2
3、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各原子在反应前后的关系如下:C原子:2a=m;H原子:6a=2n,即3a=n;O原子:2b=2m+n,故B正确
巩固
4、在封闭的容器里有A、B、C、D等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 =16 B、参加反应的A为158 g C、B是生成物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5、充分加热a g高锰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g B、(a-b-c)g C、(a + b-c)g D、(a-b + c)g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碳酸钠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7、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H4 C、C2H2 D、C6H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9、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还可能含有 元素。
【答案】
4、B5、C 6、C 7、C 8、B 9、碳 氧
【解析】
4、(1)由质量守恒定律得a =(160+1.5+1.5)-(2+100+45)=16;(2)计算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及其质量:
反应是A→B+C+D,属于分解反应。
5、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为(a+b),反应后为c,其中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的质量为(a+b-c)
6、由于容器是敞口容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的质量会减少;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氧气,容器内质量会减少;镁条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发生化合反应,容器内的质量会增加。
7、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发生改变,故根据此定力可以得出C正确,故选C。
8、凡是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9、由于物质燃烧时只生成了二氧化碳,由于又有氧气的参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
拔高
10、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
是 。
11、(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
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12、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气三种物质。经测定,10.1g氯仿可与11.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同时生成 g氯气。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 共 种元素组成。
【答案】
10、(1)分解;(2)D;(3)质量守恒定律
11、(1)右;遵守;产生的CO2溢出到空气中;(2)①②⑤
12、7.1g;C、H、O;三
【解析】
10、(1)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发生改变可知,虚线框应填写的微观示意图是D。
11、(1)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溢出,多以导致天平不平,从而指针向右偏转;但是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元素种类均不发生改变。
12、(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所以有等式
10.1g+11.2g-8.8g-5.4g=7.1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氯仿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课堂小结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1、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2、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掌握好的同学可以适当的布置难度大一些的作业,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以基础题和巩固题目为主,但是一定要控制作业的数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一般不要超过5题,这样学生才能保证做题的质量。
基础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个数 D、原子种类
2、在A+B→C的反应中,4 g A和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 g C,则B的质量是( )
A、18 g B、7 g C、8 g D、6 g
3、在反应2Mg+O22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A、48∶32∶80 B、24∶32∶40 C、24∶32∶64 D、24∶32∶80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
A、XY2 B、X2Y2 C、X2Y4 D、X2Y
5、 某物质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
A、Cu、O B、Cu、O、H C、O、H D、Cu、H
【答案】
1、A2、C 3、A 4、A 5、B
巩固
6、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
A、反应条件 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7、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g C,则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是 ( )
A、1∶5 B、1∶4 C、4∶1 D、5∶1
8、在反应S + O2SO2中,若生成m个S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 。
9、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
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近几年来,科学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
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
式为4NH3 + 5O24NO + 6X ,则X的化学式是 。
【答案】
6、D 7、B 8、2m 9、总质量 总质量 H2O
拔高
10、现以2H2O2H2↑ +O2↑为例,请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1)反应前后 没变;
(2)反应前后 不变;
(3)而 不变,故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H2质量和O2质量总
和。
11、在化学反应A+2BC中,1.5 g 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 g 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3 g B、9.5 g C、8 g D、4 g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
数据如下表: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13、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
(1)现在大气的成分是在千万年前固定下来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现在大气属于 (填
“混合物”或“纯净物”)。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氢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其质子数为 。
(3)次生大气主要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A、B、C、D、E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②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一定条件下,3.4 g C物质和 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4 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
质是(填序号)。
A、N2 B、NO C、NO2 D、N2O5
【答案】
10、(1)氢原子总数 (2)氧原子总数 (3)同种原子的质量
11、C
12、A
13、(1)混合物 (2)1
(3) = 1 \* GB3 ① A
= 2 \* GB3 ② 2H2O 2H2 + O2 (条件写“太阳远紫外辐射”、“辐射”、“一定条件下”等均给分,写气体符号不扣分)
③ A
教学反思
此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和比较失败的地方进行反思总结,同时也可以利用问卷星或调研表等对学生进行调研,以便于更好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适用学科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5.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60
1.5
1.5
0
反应后的质量/g
2
100
45
a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60
1.5
1.5
0
反应后的质量/g
2
100
45
16
质量变化/g
(反应物或生成物)
﹣158
(反应物)
+98.5
(生成物)
+43.5
(生成物)
+16
(生成物)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
B
C
D
E
氢原子
氧原子
氮原子
碳原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优秀精练,文件包含第19讲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docx、第19讲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9讲 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9讲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第19讲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综合训练题,共3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