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视频《美妙的化学变化》。
【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变化千奇百怪,变化现象丰富多彩。定性研究化学变化,我们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产,那么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又会有什么发现呢?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或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历程。
【归纳】
1. 1673年,波义耳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两个小时后,打开进行称重,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3. 1774年,拉瓦锡用45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过渡】通过这个资料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相等的,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一下吧!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或播放实验视频)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最终天平平衡。
【结论】红磷在燃烧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交流讨论】为什么红磷在燃烧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呢?
【讲解】分别列出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物质,对照比较,变化的物质有哪些。通过对比发现,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产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讨论】该实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锥形瓶底部为何铺一层细沙?
2.导管口上端为何系一个小气球?
3.瓶塞没塞紧会怎样影响实验结果?
【过渡】下面再通过一个探究实验验证一下上述结论。
【实验活动】探究实验二: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或播放实验视频)
【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从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保持平衡。
【结论】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交流讨论】分析这两个方案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总结与交流】通过两个实验方案的实验结果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人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这一规律呢?有没有例外呢?
下面再通过两组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信息反馈】实验5-1结果是:反应后称得物质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称得物质的总质量;实验5-2结果是: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略大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实验1的现象:盐酸和碳酸钠接触以后,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盐酸+碳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反应后称得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称得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2的现象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即:镁+氧气氧化镁,同时又有一部分生成物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略有增加。
【总结与交流】通过以上几组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归纳】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交流讨论】以水电解反应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质量守恒的原因?
【总结与交流】
从宏观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各元素的质量也没有变。
从微观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没有变,各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总结】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的“五不变两改变两可能”。
“五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
“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可能”指: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发生变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仪器和药品,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