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变化的地形单元训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展开
这是一份第6章变化的地形单元训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共6页。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单元训练 科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立即跑向室外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来救援D.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2.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日珥等都发生在色球层上B.耀斑是指太阳表面温度较高的地方,它的多少是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地球上的有些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紧密相关,如极光现象D.太阳活动可能引发地震火山3.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A.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B.宇宙的起源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4.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B.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C.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D.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5.如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地气温较a地高B.c为山峰,海拔高度为1100米C.a和b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599米D.d地附近地势比较缓,b地附近地势比较陡6.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地壳运动 B.地震C.流水 D.火山7.下列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B.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C.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D.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8.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9.形成如图地形(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 B.波浪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波浪沉积作用10.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 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11.下列现象可能为地震前兆的是( ) ①出现地光 ②水井涌水 ③鸡飞狗跳 ④马不进圈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A.地中海 B.大西洋C.红海 D.印度洋13.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B.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C.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D.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1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全球岩石圈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B.地核的内部是炽热的岩浆,被称为“软流层”C.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的作用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15.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二、填空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力作用主要是指 、 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 ,如图 (填字母)所示;也会使石灰岩溶蚀而形成许多 ,如图 (填字母)所示;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 和 ,如图 (填字母)所示。(3)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会形成 ,如图 (填字母)所示;沙的沉积会形成 ,如图 (填字母)所示。(4)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的移动作用下会形成 和 ,如图 (填字母)所示。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________很相似。(2)岩石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的。18.在高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若海底发现煤层,说明这里曾是__________。所以,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19.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主要是因__________(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而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主要是因______(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而形成的。(注:五大连池是火山湖)三、探究题20.根据所述内容,正确连线.A风 ①富士山B流水 ②沙漠C火山 ③角峰D冰川 ④黄土高原的沟壑四、简答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非大裂谷(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 50 千米- 80 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 500 - 800 米,纵深地带相隔 3 000 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 5895 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 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岩石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 A 图就是用 岩、 岩作为建筑物的内表面装饰; B 图反映了某些岩石是良好的工艺品材料,如新疆的 、浙江的 等。(2)有一些岩石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它们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_。参考答案:1.B2.C3.B4.D5.C6.C7.A8.D9.C10.B11.D12.A13.B14.D15.A16.(1)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2)流水;沟壑纵横; A ;溶洞; C ;平原;三角洲; B(3)风蚀城堡; F ;沙丘; D (4)角峰;冰斗谷; E17.(1)地壳;地幔;地核;煮熟的鸡蛋(2)地壳;上地幔的顶部18.海洋森林地球内部风力 流水19.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20.A-②,B一④,C一①,D--③21.(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22.()花岗;大理;和田玉;青田石(2)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