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93/0-17217245220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93/0-17217245221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93/0-17217245222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6页。
【教材知识讲解】
★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否一致?
化学方程式中的“+”“”与数学方程式中的“+”“=”写法相似,但读法不同。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与”“跟”等,不能读成“加上”;“”读作“生成”或“变成”,不能读作“等于”。另外化学方程式不能颠倒或移项,如S+O2eq \\ac(\s\up7(点燃),\(===,====))SO2,不能写成SO2eq \\ac(\s\up7(点燃),\(===,====))S+O2或Seq \\ac(\s\up7(点燃),\(===,====))SO2-O2。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木炭和氧气的反应为例:C+ O2 eq \\ac(\s\up7(点燃),\(===,====))CO2
(1)按质的方面读: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按量的方面读: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按粒子的方面读: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连接;
(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原子的数目相等;
(3)注——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并把“——”改成“”;
(4)查。
巧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准化学式,计量数配平;
中间等号连,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标明。
☆误区警示☆
(1)误区一 条件“点燃”可写作“燃烧”
“燃烧”是一种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一般认为有燃烧现象产生的,要把反应条件标注成“点燃”。
(2)误区二 “点燃”“加热”“高温”是一回事
“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温度条件;“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500 ℃左右),一般用酒精灯作热;“高温”指当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发生反应,而需用酒精喷灯(800 ℃以上)加热时。
(3)误区三 有气体生成标注“↑”,有固体生成标注“↓”
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气体才能标注“↑”号;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沉淀后才能标注“↓”号。
★知识点3常用配平方法及步骤
提分技巧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检查反应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2.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检查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原子的数目是否相等。
3.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调位
化学方程式不能倒写和移项,但“”同一边的物质的化学式位置可以互换。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如不能把化学方程式CH4+2O2eq \\ac(\s\up7(点燃),\(===,====))CO2+2H2O写成:2CH4+4O2eq \\ac(\s\up7(点燃),\(===,====))2CO2+4H2O,虽然化学方程式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但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是最简整数比,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5.是否滥用“↑”或“↓”等符号
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则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时,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不用注“↑”号;如果是反应物中有固体物质参与,则生成物中不溶物生成时,不溶物的的化学式右边不用注“↓”号。
6.是否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检查反应条件是否写错、漏写或多写。
【教材知识点练习】
【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101:练习与应用:3题
【答案】由题意知,反应物为KClO3( MnO2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生成物为KCl和O2即KClO3—KCl+O2,用奇数配偶法配平:从氧元素开始,在KCO3前配2,然后根据已有的化学计量数2,确定KCl的化学计量数也为2, O2的化学计量数为3;反应条件为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将MnO2写在“—”的上方,而“△”写在“一 ”的下方,标注气体符号“↑”,最后把“一” 改为“﹦” 。
【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101:练习与应用:4题
【答案】(1)不正确:未配平且没有注明反应条件“△"。
(2)不正确:符号“↑”使用不当, 应把“↑”删掉。
(3)不正确:应把“一” 改为“=” .并在“﹦”上标二氧化锰,氧气后面还应标“↑”。
【教材知识点三】教材P100: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点燃天然气:CH4+2O22H2O+CO2↑
B.铁粉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D.高炉炼铁:Fe2O3+CO2Fe+CO2
【答案】C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后不加气体符号,故A错误;B、铁粉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 B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D、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故选:C。
【教材知识点四】教材P99、P100: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
①②
③④
⑤ ⑥
(1)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有____________;
(2)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的有 ______________ ;
(3)未注明反应条件或条件有误的有____________;
(4)气体符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⑥ ;(2)④;(3)③ ⑤ ;(4)①
【解析】① ,该反应是符号使用不当,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的气体符号不用标注;② ,该反应不符合实验事实,锰酸钾受热生成高锰酸钾和氧气,不符合事实;③ ,该反应没有注明反应条件,磷燃烧需要点燃;④ ,该反应没有配平,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相等;⑤ ,该反应条件注明错误,镁燃烧条件是点燃;⑥ ,该反应不符合实验事实,铁燃烧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
【变式练习1】某同学写了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
(1);
(2)
其他同学认为这两个方程式都错了。理由是:
(1)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客观事实;(2)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1),该反应违反了客观实验事实,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而不是生成过氧化氢。(2),该反应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氧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相等。
【变式练习2】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O+2CO2CO2+N2 ;(2)MgH2+2H2O=Mg(OH)2+2H2↑
【解析】(1)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氮气;(2)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须做到:化学式正确、已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气体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遗漏。 (1)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2CO2+N2。(2)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2H2O=Mg(OH)2+2H2↑。
【综合提升检测】
1.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符合客观事实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标注
【答案】D
【解析】A、书写化学方程式首要的一点就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的条件,如加热、高温、点燃、通电等,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生成物中的气体不标气体符号,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Mg + O2 = MgOB.4Fe + 3O2 = 2Fe2O3
C.2KMnO4 = K2MnO4 + MnO2 + O2↑D.CO2 + Ca(OH)2 = CaCO3↓+ H2O
【答案】D
【解析】A、2Mg+O2 = 2MgO,故A错误;B、3Fe + 2O2 Fe3O4,故B错误;C、2KMnO4K2MnO4 + MnO2 + O2↑,故C错误;D、CO2 + Ca(OH)2 = CaCO3↓+ H2O,故D正确。故选D。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CO3CaO+CO2B.H2+CuO=Cu+H2O
C.C+CO2COD.2KClO32KCl+3O2↑
【答案】D
【解析】A、CaCO3CaO+CO2,没有正确使用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B、H2+CuO=Cu+H2O,没有注明反应条件,不符合题意;C、C+CO2CO,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D、2KClO32KCl+3O2↑是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故选D。
4.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多选)
A. S+O2SO2,化合反应
B. H2O2H2↑+O2↑,分解反应
C.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D. Ca(OH)2+HCl=CaCl2+H2O,复分解反应
【答案】AC
【解析】A、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多变一的原则,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该反应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为:,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D错误;故选AC。
5.丙烷(分子式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 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
A.3、4B.3、8
C.1、3D.1、5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故X、y分别为3、4;故选A。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2S + 3O22SO3B. HgOHg + O2↑
C.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D. 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
【答案】C
【解析】A、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程式是:;错误;B、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方程式是;错误;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方程式是:;正确;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是:;错误;故选C。
7.在化学反应C+O2CO2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气体符号使用错误,不符合题意;B、,生成物化学式错误,产物应该是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客观事实,过氧化氢分解应该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D、,完全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9.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
A.1B.2
C.3D.4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故选B。
10.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为2)和原子数目均未发生改变,选项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醛、二氧化碳、水,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故选:B
1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分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
A.4∶1∶3B.3∶1∶2
C.1∶3∶2D.4∶1∶2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3∶1∶2。
12.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CO2↑+3H2O
D.2C3H6O3+6O2=6CO2+6H2O
【答案】A
【解析】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6O3+3O2=3CO2+
3H2O。故选A。
13.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所以该反应的特点是两个化合物的分子(不同原子的个数比是1:1)和一个单质的分子化合成2个化合物的分子(原子的个数比是2:1);
A、符合两个化合物的分子(不同原子的个数比是1:1)和一个单质的分子化合成2个化合物的分子(原子的个数比是2:1),故A正确;B、是两种单质的分子发生的反应,故B错误;C、,生成物是两种分子,故C错误;D、,是两种单质的反应,故D错误。故选A。
14.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2AB2+B2===2CB.3AB2+B2===2C
C.4AB2+B2===2CD.AB2+4B2===2C
【答案】C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A、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2个,B原子的个数是6个,反应后2个C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A、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3个,B原子的个数是8个,反应后2个C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错误;C、根据反应前后A、 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4个,B原子的个数是10个,反应后2个C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符合题意,正确;D、根据反应前后A、 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1个,B原子的个数是10个,反应后2个C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错误。故选C。
15.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A. CB. CH4
C. CH3OHD. CH2O
【答案】C
【解析】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围观本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必须提供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C。
二、填空题
16.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CO2 S+O2SO2 4P+5O22P2O5 2H2+O22H2O 3Fe+2O2Fe3O4 2Mg+O22MgO
【解析】(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水2H2+O22H2O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3Fe+2O2Fe3O4。(6)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
17.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上)。
(1)_____NH3+_____Cl2_____N2+_____HCl
(2)_____C2H4+_____O2_____CO2+_____H2O
(3)_____Fe2O3+_____CO_____Fe+_____CO2
(4)_____Na2SO4+_____BaCl2=_____NaCl+_____BaSO4↓
【答案】(1)2 ; 3 ; 1 ; 6;(2)1 ;3 ;2;2 ;(3)1;3 ;2 ;3 ;(4)1;1 ;2 ;1
【解析】(1)利用观察法,根据一个氮气分子的原子个数2,氨气前面为2,反应前一共有6个氢原子,氯化氢前面为6,反应后一共有6个氯原子,氯气前面为3,即2NH3+3Cl21N2+6HCl。(2)利用奇数变偶法,水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变为2,产物中有4个氢原子,C2H4前面为1,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二氧化碳为2,产物中一共有6个氧原子,氧气前面为3,即1C2H4+3O22CO2+2H2O。(3) 利用定“1”法,氧化铁前面定为1,1个氧化铁分子中有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其他物质遇到铁原子为2,遇到氧原子为3,即1Fe2O3+3CO2Fe+3CO2(4)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即1Na2SO4+1BaCl2=2NaCl+1BaSO4↓。
1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钠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2H2O2H2↑+O2↑ 分解 2H2O22H2O+O2↑ 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 2Na+Cl22NaCl 化合
【解析】(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2H2O2H2↑+O2↑。(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2H2O22H2O+O2↑。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二氧化锰、锰酸钾,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4)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化合反应; 2Na+Cl22NaCl。
19.某同学写了下面四个化学方程式,根据下列问题填写答案(填序号)。
①Al+O2↑AlO2
②KMnO4K2MnO4+MnO2+O2↑
③4P+5O2=2P2O5
④2H2O2H2+O2↑
(1)化学式写错的有______。
(2)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的有______。
(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______。
(4)气体符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______。
【答案】① ② ③ ④
【解析】①Al+O2↑eq \(=====,\s\up7(点燃))AlO2,生成物是Al2O3,气体符号只标产物,氧气后面不标;②KMnO4K2MnO4+MnO2+O2↑,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③4P+5O2=2P2O5,没有注明反应条件;④2H2O2H2+O2↑,氢气是气体,需要标明气体符号。(1)化学式写错的有① 。(2)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的有②。(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③。(4)气体符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④。
20.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任写一种)。
(2)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12:1 D 2C2H2+ 5O2 eq \(=====,\s\up7(点燃))4CO2 +2 H2O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乙物质是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难溶于水,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2)甲物质是C2H2,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2:2×1=12:1;(3) 由图中信息可知: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正确;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正确;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错误;故选D;(4)该反应是乙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2H2+ 5O2 eq \(=====,\s\up7(点燃))4CO2 +2 H2O。21.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O2;②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
(1)试分别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固体MgH2是氢能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 2KClO32KCl+3O2↑ ;化合反应;(2)Cl2;(3)MgH2+2H2O=Mg(OH)2+2H2↑。
【解析】(1)①中的反应是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反应②是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尚缺的2个氯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l2,故填Cl2。(3)由题文可知,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H2+2H2O=Mg(OH)2+2H2↑。
意 义
实例:C+O2eq \\ac(\s\up7(点燃),\(===,====))CO2
质的
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C和O2,生成物是CO2,反应条件是点燃
量的
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 + O2eq \\ac(\s\up7(点燃),\(===,====))CO2
12∶32 ∶ 44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C+O2eq \\ac(\s\up7(点燃),\(===,====))CO2
1∶ 1 ∶ 1
方法名称
方法步骤
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
H2O + Fe Fe3O4 + H2 [以 Fe3O4为出发点]
4H2O +3Fe Fe3O4 +H2 [配平O和Fe]
4H2O + 3Fe eq \\ac(\s\up7(高温),\(===,====)) Fe3O4 + 4H2 [配平反应,并添加反应条件]
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首先找出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的原子作为配平起点,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如P+O2——P2O5中的O的最小公倍数为2×5=10,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如P2O5中含有5个O原子,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 QUOTE =2;O2中有2个O原子,O2的化学计量数为 QUOTE =5;从而知P的化学计量数为4,最后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并注明反应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即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奇数配偶法(以氯酸钾分解为例)
首先选出反应式两边原子个数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若有几种元素在反应式两边同时出现奇偶数时,从出现次数最多的那种元素开始,将奇数配成偶数。
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如在KClO3——KCl+O2中,配平时应从氧元素开始,将KClO3前配以“2”,然后,根据已有的化学计量数“2”,确定KCl的化学计量数也为“2”,O2的化学计量数为“3”,即可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注明反应条件,把“——”改为“”,生成物O2右边注明“↑”号,即2KClO3eq \\ac(\s\up6(MnO2),\s\up1(───),\s\d1(───),\s\d6(△))2KCl+3O2↑
暂定分数分配法(以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1)先用反应式中含有多原子的化学式中的原子数,配平其他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数,如在C2H2+O2CO2+H2O反应中,配平C、H的原子数而得下式:C2H2+O22CO2+H2O;
(2)根据已配平的元素原子数,可用暂定分数化学计量数来确定未配平的元素的原子数,如在上述反应中,把O2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即为C2H2+O22CO2+H2O;
(3)将反应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乘以暂定分数的分母,把“——”改为“”,即为2C2H2+5O2eq \\ac(\s\up7(点燃),\(===,====))4CO2+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课后练习题,共1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测试题,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