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96/0-17217245412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96/0-17217245413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96/0-17217245413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共16页。
考点精讲
化学方程式[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木炭和氧气的反应为例:C+ O2 eq \\ac(\s\up7(点燃),\(===,====))CO2
(1)按质的方面读: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按量的方面读: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中~国%&*教育出^版网]
(3)按粒子的方面读: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典型例题】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w^ww.z&zste@p%.cm*]
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C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表明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方程式不能表明化学反应的快慢,故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
1.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 2H2O2eq \\ac(\s\up6(MnO2),\s\up1(───),\s\d1(───))2H2O+O2↑
反应②: 2KMnO4eq \(===,\s\up4(△)) K2MnO4 + MnO2 +O2↑
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 .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 .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答案】C[来%:#中^教*网&]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不符合题意;[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C.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是否放热,符合题意;[来:z^z#s*tep.c~&m]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化学方程式2Mg +O2eq \\ac(\s\up7(点燃),\(===,====))2MgO可读作( )
A. 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 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氧化镁[来@^:z&zs*te#p.cm]
C. 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 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C
【解析】化学方程式中的“+ ”读作“和”或“与”,“=”读作“生成”。
A.该方程式可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故A错误;
B.该方程式可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故B错误;
C.该方程式可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故C正确;
D.该方程式可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故D错误。
故选: C。
3. 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2H2+O2eq \\ac(\s\up7(点燃),\(===,====))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中&%国*教^育出版~网]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 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来&%:~^中教@网]
C.设2g氢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4:32=2g :x, x=16g,故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3g水,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eq \\ac(\s\up7(点燃),\(===,====))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
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
【答案】D[来@:^zzste*p.cm~#]
【解析】A.该反应可读作: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烷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C.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则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36g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对于化学方程式 S+O2eq \\ac(\s\up7(点燃),\(===,====))SO2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硫
B.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D.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来%^~&:中#教网]
B.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C.微观上,该反应可读作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
B.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来%:中教~#*网^]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答案】D
【解析】[w~ww.%zzst*@ep.c#m]
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反映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分子的数目,不是物质的质量,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从物质的角度应读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从围观的角度应读为: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水分子,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从物质的角度应读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选项正确,故选D。
4.下列关于S+O2eq \\ac(\s\up7(点燃),\(====,=====))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w#ww.zzs%~@tep^.cm]
C.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2[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C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A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B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32:32=1:1,故C错误。
D.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D正确。故选C。
5.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eq \\ac(\s\up7(点燃),\(====,=====))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V(C2H2):V(O2):V(CO2):V(H2O)=2:5:4:2。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来:zz&step%.cm@#~]
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
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
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来#:中*@教&网%]
【答案】A
【解析】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2×2+2):5×(16×2)=13:40,符合题意;
B.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之比,故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不符合题意;
C.在同温同压下,分子个数比就是气体的体积比,故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不符合题意;[来*:^中教%@#网]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的个数,故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故选A。
6.工业上制取尿素的主要反应原理是:CO2+2NH3eq \\ac(\s\up7(一定条件),\(======,=======))CO(NH2)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B.尿素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C.尿素中碳、氧、氮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中*国教^&育%#出版网]
D.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22:17
【答案】D
【解析】A.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中国教育&出*^@版网#]
B.铵态氮肥和碱混合反应会生成氨气,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可以遇碱混合使用,故B错误;
C.尿素中碳、氧、氮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4):(4×1)=3:4:7:1,故C错误;
D.CO2+2NH3eq \\ac(\s\up7(一定条件),\(======,=======))CO(NH2)2+H2O,[来~%:zz#s*tep.c&m]
44 34[中^国教育出%*#~版网]
所以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22:17,故D正确。
故选:D
7.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答案】D[www.%z@&zste^#p.cm]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B错误;
C.表述错误,应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故C错误;
D.表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技巧方法】
解答微观反应示意图相关问题的方法:
①抵消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即由相同的小球组成,且结构也相同的物质)。
②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可对不同原子进行命名,用“A,B……”代表不同原子,然后写出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逐项判断正误。
【拓展延伸】
①“△”表示加热,“↑”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只能在化学式前加合适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
③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物中就不要标“↑”(或“↓”)。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步骤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来&:zzs~t#e*p.@cm]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来:zz^step.c*~#&m]
(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连接;
(2)配——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原子的数目相等;[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3)注——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并把“——”改成“=”;
【典型例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KClO3eq \\ac(\s\up6(MnO2),\s\up1(───),\s\d1(───),\s\d6(△))KCl+O3↑
B.2KMnO4═K2MnO4+MnO2+O2↑
C.2P+O5eq \\ac(\s\up7(点燃),\(===,====))P2O5
D.2H2+O2eq \\ac(\s\up7(点燃),\(===,====))2H2O
【答案】D[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A.该反应的生成物氧气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eq \\ac(\s\up6(MnO2),\s\up1(───),\s\d1(───),\s\d6(△))2KCl+3O2↑,不合题意;
B.缺少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eq \(===,\s\up4(△))K2MnO4+MnO2+O2↑,不合题意;
C.氧气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不合题意;
D.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举一反三】
1.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eq \\ac(\s\up7(点燃),\(====,=====))mCO2+nH2O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B.3a=nC.3m=nD.2b=m+n
【答案】B
【解析】反应物中含有2a个碳原子、6a个氢原子、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碳原子、2n个氢原子、(2m+n)个氧原子。
A.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选项正确。
C.2a=m,3a=n,则6a=3m,6a=2n,则3m=2n,故选项错误。
D.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eq \\ac(\s\up7(点燃),\(====,=====))MgO2
B.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NaOH+CO2═Na2CO3+H2O[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C.硫酸的制备:Na2SO4+2HCl═2NaCl+H2SO4
D.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eq \(===,\s\up6(△))2Hg+O2↑
【答案】D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eq \\ac(\s\up7(点燃),\(====,=====))2MgO。[ww@w.zzstep.#%cm&*]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CO2═Na2CO3+H2O。[来:~中教&%*网^]
C.硫酸钠与盐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P+O2点燃P2O5
B.小苏打受热分解:NaHCO3eq \(===,\s\up6(△))NaOH+CO2↑
C.不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2Fe+3CuSO4=Fe2(SO4)3+3Cu[中~国教@%*^育出版网]
D.用食盐生产氯气和烧碱:2NaCl+2H2Oeq \(======,\s\up6(通电))Cl2↑十2NaOH+H2↑[来%:#中教^*网&]
【答案】D
【解析】
A.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故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eq \(===,\s\up6(△))Na2CO3+H2O+CO2↑,故错误;
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正确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错误;
D.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技巧方法】
(1)误区一 条件“点燃”可写作“燃烧”
“燃烧”是一种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一般认为有燃烧现象产生的,要把反应条件标注成“点燃”。
(2)误区二 “点燃”“加热”“高温”是一回事
“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温度条件;“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500 ℃左右),一般用酒精灯作热;“高温”指当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发生反应,而需用酒精喷灯(800 ℃以上)加热时。
(3)误区三 有气体生成标注“↑”,有固体生成标注“↓”
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气体才能标注“↑”号;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沉淀,沉淀后才能标注“↓”号。
【拓展延伸】
反应物状态的标注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反应物无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如:
2NaHCO3Na2CO3+H2O+CO2↑
AgNO3+NaCl=AgCl↓+NaNO3(溶液中进行)
[来:zzst%~ep.c#m&^]
【针对训练】[中国%^教*育@出~版网]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 )
A.S+O2=SO2B.H2SO4+CuO=CuSO4+H2O
C.2NaOH+K2CO3=2KOH+Na2CO3D.2Fe+6HCl=2FeCl3+3H2↑
【答案】B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eq \\ac(\s\up7(点燃),\(====,=====))SO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氢氧化钠与碳酸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选:B。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H2↑B.ZnO+H2SO4═ZnSO4+H2O
C.CO2+Ceq \(=====,\s\up6(高温))CO D.CuSO4+NaOH═Cu(OH)2↓+Na2SO4
【答案】B[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来#%@:~中教网^]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eq \(=====,\s\up6(高温))2CO。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选:B。
3.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铜投入到稀硫酸中:Cu+H2SO4=CuSO4+H2↑
B.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eq \\ac(\s\up7(点燃),\(====,=====))2SO3
C.氢氧化钾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CO2+2KOH=K2CO3+H2O
D.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分解:NaHCO3=Na2CO3+H2O+CO2↑
【答案】B
【解析】
A.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B.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S+O2eq \\ac(\s\up7(点燃),\(====,=====))SO2,故错误;[来@&^%:#中教网]
C.氢氧化钾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方程式书写正确;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还缺少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eq \(===,\s\up6(△))Na2CO3+H2O+CO2↑,故错误。故选:B。[中~国%教@*育出版网&]
4.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B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循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且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发生改变,因此选项A.B.C正确;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气体符号是否标注与反应物有关,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则生成物中气体符号不必标注,选项D不正确,故选D。
5.请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反应中伴有发光、放热现象: 。
(2)加热某种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后固体质量减小: 。
【答案】
(1)2Mg+O2eq \\ac(\s\up7(点燃),\(====,=====))2MgO(合理即可)
(2)2KMnO4eq \\ac(\s\up7(△),\(====,=====))K2MnO4+MnO2+O2↑(合理即可)
6.根据要求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来#:zzst*ep@.c^%m]
物质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Cl2+2NaOH=NaCl+NaClO+H2O
(2)2H2S+O2eq \\ac(\s\up7(点燃),\(====,=====))2S↓+2H2O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定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2.常用配平方法及步骤
【典型例题】
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来%:^中*教网]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配平后反应前后的分子总数、物质的体积、各物质的质量并一定相等,所以选项D正确。
【举一反三】
1.二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煤燃烧会产生一部分二氧化氮气体,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NO2+O2+H2O═HNO3,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
A.1,1,1,2B.2,1,1,2C.4,1,2,4D.6,2,3,6[来%:@~z&z#step.cm]
【答案】C。
【解析】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N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4、12,同时扩大4倍,则、HNO3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eq \\ac(\s\up7(点燃),\(===,====))yCO2+4H2O,其中x、y分别是( )
A.5;3B.7;3C.1;3D.1;5
【答案】A。
【解析】由于反应物中有3个C,8个H,所以在二氧化碳前面放上3,在水前面放上4,这时生成物中含有O一共10个,所以在反应物氧气前面放上5就可以了,所以x是5,y是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www^~.&zzstep.c@m%]
B.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C.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能拆开的
D.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固体,所以在只要生成物是固体就必须标↓
【答案】A。
【解析】A.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在配平化学反应时在改变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因物质的组成固定,则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故B错误;[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C.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则原子团可能变化,即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拆开,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要求,在反应前有固体的,在反应后也有固体,则不需要标↓,故D错误;
【技巧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来理解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2.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含义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细心地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分数,要化为整数);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只有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才能将短线改写为等号。[中&%国*教^育出版~网]
3.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只能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
【拓展延伸】
如何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检查反应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2.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检查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原子的数目是否相等。
3.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调位
化学方程式不能倒写和移项,但“=”同一边的物质的化学式位置可以互换。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如不能把化学方程式CH4+2O2eq \\ac(\s\up7(点燃),\(===,====))CO2+2H2O写成:2CH4+4O2eq \\ac(\s\up7(点燃),\(===,====))2CO2+4H2O,虽然化学方程式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但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是最简整数比,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5.是否滥用“↑”或“↓”等符号
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与,则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时,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不用注“↑”号;如果是反应物中有固体物质参与,则生成物中不溶物生成时,不溶物的的化学式右边不用注“↓”号。
6.是否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检查反应条件是否写错、漏写或多写。
【针对训练】
1.[ ]WO3+[ ]CO=[ ]W+[ ]CO2
【答案】[w%w*w.zz^s&tep.c~m]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CO→CO2需要1个氧原子,而WO3提供了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来接受这3个氧原子,从而生成3个CO2,最后配W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1。[来%#:zz~step.*cm&]
2.[ ]C+[ ]Fe2O3=[ ]Fe+[ ]CO2
【答案】[来:z#z~step&.c%m*]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C→CO2需要2个氧原子,而Fe2O3提供了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2个C来接受这3个氧原子,从而生成3/2个CO2,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2。考虑到不能用分数表示化学计量数,最后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
3.[ ]C+[ ]Fe3O4=[ ]Fe+[ ]CO2
【答案】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C→CO2需要2个氧原子,而Fe3O4提供了4个氧原子,所以需要2个C来接受这4个氧原子,从而生2个CO2,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3。
4.[ ]H2+[ ]Fe2O3=[ ]Fe+[ ]H2O
【答案】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H2→H2O需要1个氧原子,而Fe2O3提供了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H2来接受这3个氧原子,从而生成3个H2O,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2。[来%^:zzst~ep.cm@&]
5.[ ]H2+[ ]Fe3O4=[ ]Fe+[ ]H2O
【答案】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H2→H2O需要1个氧原子,而Fe2O3提供了4个氧原子,所以需要4个H2来接受这4个氧原子,从而生成4个H2O,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3。
6.[ ]H2+[ ]WO3=[ ]W+[ ]H2O
【答案】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H2→H2O需要1个氧原子,而Fe2O3提供了3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H2来接受这3个氧原子,从而生成3个H2O,最后配W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1。
7.[ ]CO+[ ]FexOy=[ ]Fe+[ ]CO2
【答案】y、1.x、y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CO→CO2需要1个氧原子,而FexOy提供了y个氧原子,所以需要y个CO来接受这y个氧原子,从而生成y个CO2,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x。[中国#教%@育*出版网&]
8.[ ]C+[ ]FexOy=[ ]Fe+[ ]CO2
【答案】y、2.2x、y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C→CO2需要2个氧原子,而FexOy提供了y个氧原子,所以需要y/2个C来接受这y个氧原子,从而生y/2个CO2,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x。考虑到不能用分数表示化学计量数,最后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
9.[ ]H2+[ ]FexOy=[ ]Fe+[ ]H2O
【答案】y、1.x、y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H2→H2O需要1个氧原子,而FexOy提供了y个氧原子,所以需要y个H2来接受这y个氧原子,从而生成y个H2O,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x。
0.[ ]Fe3O4+[ ]CO=[ ]Fe+[ ]CO2
【答案】
【解析】从整体上观察该反应,可发现:CO→CO2需要1个氧原子,而Fe3O4提供了4个氧原子,所以需要4个CO来接受这4个氧原子,从而生成4个CO2,最后配Fe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3。[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1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
组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z~z^step.@cm]
【答案】2N2H4+N2O4eq \\ac(\s\up7(点燃),\(===,====))3N2+4H2O
【解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生成物为N2和H2O,反应条件为点燃,分别按固定的位置写好后配平即可。
意 义
实例:C+O2eq \\ac(\s\up7(点燃),\(===,====))CO2
质的
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C和O2,生成物是CO2,反应条件是点燃
量的
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 + O2eq \\ac(\s\up7(点燃),\(===,====))CO2
12∶32 ∶ 44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C+O2eq \\ac(\s\up7(点燃),\(===,====))CO2
1∶ 1 ∶ 1
方法名称
方法步骤
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
H2O + Fe Fe3O4 + H2 [以 Fe3O4为出发点]
4H2O +3Fe Fe3O4 +H2 [配平O和Fe]
4H2O + 3Fe eq \\ac(\s\up7(高温),\(===,====)) Fe3O4 + 4H2 [配平反应,并添加反应条件]
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首先找出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的原子作为配平起点,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如P+O2——P2O5中的O的最小公倍数为2×5=10,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如P2O5中含有5个O原子,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 QUOTE =2;O2中有2个O原子,O2的化学计量数为 QUOTE =5;从而知P的化学计量数为4,最后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并注明反应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即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奇数配偶法(以氯酸钾分解为例)
首先选出反应式两边原子个数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若有几种元素在反应式两边同时出现奇偶数时,从出现次数最多的那种元素开始,将奇数配成偶数。
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如在KClO3——KCl+O2中,配平时应从氧元素开始,将KClO3前配以“2”,然后,根据已有的化学计量数“2”,确定KCl的化学计量数也为“2”,O2的化学计量数为“3”,即可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注明反应条件,把“——”改为“=”,生成物O2右边注明“↑”号,即2KClO3eq \\ac(\s\up6(MnO2),\s\up1(───),\s\d1(───),\s\d6(△))2KCl+3O2↑
暂定分数分配法(以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1)先用反应式中含有多原子的化学式中的原子数,配平其他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数,如在C2H2+O2eq \\ac(\s\up5(点燃),\s\d0(———→))CO2+H2O反应中,配平C.H的原子数而得下式:C2H2+O2eq \\ac(\s\up5(点燃),\s\d0(———→))2CO2+H2O;
(2)根据已配平的元素原子数,可用暂定分数化学计量数来确定未配平的元素的原子数,如在上述反应中,把O2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即为C2H2+O2eq \\ac(\s\up5(点燃),\s\d0(———→))2CO2+H2O;
(3)将反应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乘以暂定分数的分母,把“——”改为“=”,即为2C2H2+5O2eq \\ac(\s\up7(点燃),\(===,====))4CO2+2H2O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引导自学,巧学妙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巧记口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