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1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2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3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4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5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7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1电荷精品课件1第8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电荷量,静电感应,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验电器检验电荷原理,解题技巧总结,元电荷,符号e,最早由密立根测得,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界中有许多与电荷有关的现象
    生活中与电荷转移有关的现象
    让我们一起探究电荷这个“熟悉”的新朋友吧!
    问题引入:用塑料尺子摩擦头发,尺子会吸引碎纸屑。用钢制尺子摩擦头发,钢尺不会吸引,问什么呢?本节课一起探究。
    复习引入:初中时,同学们已经知道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阅读教材第三页内容,思考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类似地,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为什么带正电?
    解答思路:橡胶棒与毛皮相比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强,故在与其相互摩擦过程中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双方的外层电子由于摩擦获得能量而变得活跃,丝绸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强,在摩擦的过程中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而玻璃棒相比较而言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1)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雷电的性质与摩擦产生的电的性质完全相同,并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电荷的由来(回顾初中知识)
    (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思考:正、负电荷的由来和定义?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
    (3)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注:1881年第1届国际电学大会确定库仑(C)为电荷量的国际单位,定义为1 A恒定电流在1 s时间间隔内所传送的电荷量为1 C。
    例1:如图所示,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 a,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旁有一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球 b,开始时,a、b 都不带电,现使 b 带电,则(  )
    A.b 先吸引 a,吸住后不放开B.b 先吸引 a,接触后又把 a 排斥开C.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 立即把 a 排斥开
    将塑料尺与头发摩擦而使其带电的方式称为摩擦起电。塑料材质的梳子有同样的效果。这是三种带电方式的一种。
    将塑料尺与头发摩擦而使其带电的方式称为摩擦起电。塑料材质的梳子有同样的效果。为什么梳子会带电呢?
    通常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例2: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本节开始提到金属梳子与头发摩擦后不能吸引轻小纸屑。金属的导电原理是什么呢?
    摩擦和接触可使物体带电,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吗?
    观察静电感应现象视频,了解静电感应现象
    观看静电感应实验视频,回答下页问题
    解答:会发现A、B的两片金属箔均张开,说明A、B两导体均带了电。
    问题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解答:(1)若将C移走会发现A、B两导体的金属箔均立即闭合。(2)若保持C不动,先把A和B分开,再移走C,可以看到A、B的两片金属箔仍张开。
    问题2:若将C移走会发生什么现象?若保持C不动,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结果又怎样?
    解答:A、B的两片金属箔都处于张开状态。原因是触摸A或B时,大地变为远端,和A、B组成一个整体,A、B带同种电荷,手移开后再将C移开时,A、B已无法和大地进行电荷转移。
    问题3:若保持C位置不动,并保持A、B始终接触,用手触摸一下A或B,再移开C,会发生什么现象?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的现象。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例3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所示。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带电体C移近导体A时,两边的金属箔都张开B.保持C不动,先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张开的金属箔都合拢C.保持A和B接触,C不动,若用手触碰导体A的左端,则导体A下方的金属箔合拢D.保持A和B接触,C不动,若用手触碰导体B的右端,则导体B下方的金属箔合拢
    导体一旦跟大地接触,大地才是远端。此时无论是导体的哪一部分跟大地相连,导体都为近端,同时遵循“近异远同”的原则。
    除了摩擦起电外,接触带电也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式。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Q,一个不带电,接触一下后再分开,两小球的带电情况如何?
    电子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有没有产生和消失?
    尽管有中和现象,但不是电荷的消失,只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电性抵消。从小球接触电荷发生重新分配来看,电荷既没产生也没消失。
    对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均分。若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后均分。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守恒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
    不仅是习题中列举的摩擦起电,无论哪种起电方式都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更普遍的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4.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例5.(多选)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例6.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B分开,再将C移走。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A、B均不带电 D.A、B均带正电
    至此,已经学习了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物体带电后,如何知道它是否带电呢?
    可以用验电器(左图)来检测。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制作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右图)又叫作静电计。
    验电器的原理及自制验电器
    (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电荷量越大,金属箔的张角越大。(3)可以接触带电检验也可以静电感应检验,两种方式不太一样。甲图是静电感应检验,乙图是接触带电检验。
    1.对于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这些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只有电子在进行转移,正电荷没有移动。
    2.对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均分。若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后均分。
    1.定义: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3.数值:在计算中,可取e=1.60×10-19 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4.带电粒子的比荷:所带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电子的质量me=9.11×10-31 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
    例7 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所带电荷量等于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C.某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要用实验最早测定了元电荷的数量值
    1.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 C的正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正电荷从M转移到N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1.6×10-10 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2.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图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3.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

    相关课件

    物理必修 第三册1 电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1 电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PART01,物质的微观结构,PART02,起电的三种方式,PART03,验电器和静电计,电荷守恒定律,PART04,元电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说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为什么金属容易带电,金属的微观结构,感应起电,BDE,接触起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密立根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电荷的提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两种电荷,1正电荷,2负电荷,富兰克林命名,正电荷用正数表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起电方式,摩擦起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