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68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61交通与社会变迁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61交通与社会变迁,共3页。
A.推动了罗马城市的兴起
B.扩展了罗马共和国的版图
C.保证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D.便利了罗马商贸活动开展
答案:D
解析:材料“罗马的道路几乎遍及整个意大利,并且开始向其他行省延伸”体现的是罗马帝国境内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这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往来,便利了罗马商贸活动开展,D正确,B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2.[2024·佛山市高三一模]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规模一般较小,临时性质者居多,但已经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度支府,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比如,北魏重新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延续。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战乱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漕运规模一般较小,临时性质者居多,但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也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表述中“满足了”说法绝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铜陵市高三一模]元朝通过大运河将江南米粮运往都城;明太祖时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北方地区的政治局势持续动荡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运河漕运对政局稳定作用重大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可知,元朝和明成祖以后的都城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需要通过大运河漕运保证都城的物资供应,明太祖时都城在南京,因此不需要大运河漕运提供物资。这说明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D。
4.[2024·朔州市高三一模]在近代中国,随着铁路、轮船和汽车的传入,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进步青年“为求学,不惜负笈乘槎,漂洋过海。许多地方的农民因生产和生活需要,离村外出,到通商口岸做工者亦日渐增多”。这反映出( )
A.近代交通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B.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解体
C.近代交通扩展了人们的空间意识
D.列强借助新式交通扩张势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铁路、轮船和汽车的传入,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学习或工作,与外界的联系增强,这说明人们的空间意识得到了扩展,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解体不能在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列强扩张势力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岳阳市高三一模]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表明( )
A.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中国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西方垄断了中国近代运输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看出轮船的进入与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近代铁路的开通是靠清政府举债和丧失路权相关联的,公路又是在租界出现的,所以晚清中国的交通呈现出鲜明的殖民化色彩,晚清中国交通的发展逐渐丧失独立性,被列强控制,A项正确;外国侵略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是否缓慢,排除C项;D项“垄断了”过于夸大,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项。
6.[2024·合肥市高三一模]根据1907年美国纽约市交通调查显示,当时马车的行驶速度平均为每小时11.5英里,而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只有6英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
B.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C.传统交通工具仍占据城市主导地位
D.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问题的突出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美国纽约市交通调查显示,当时马车的行驶速度平均为每小时11.5英里,而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只有6英里”及所学知识可知,汽车以内燃机驱动,其速度应该快于马车的速度,但由于当时纽约主要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汽车没有专门的道路,也受到了传统交通工具的阻碍,所以汽车的速度反而低于马车,所以材料整体反映了传统交通工具仍占据城市主导地位,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此时期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支撑,排除A项;汽车以内燃机驱动,其速度低于马车,并非因为汽车的问题,而是传统交通工具和道路问题,排除B项;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方面,仅通过汽车的速度低于马车,不能反映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金华市高三一模]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建设( )
A.导致财政赤字严重
B.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C.符合人们出行需求
D.推动国际贸易繁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是为了改善城市出行状况,C项正确;地铁建设导致财政赤字严重,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地铁的修建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排除B项;地铁主要是国内城市,不直接涉及国际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惠州市高三一模]1932年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投入使用,成为德国第一条用于公共交通的高速公路。1950年,德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2 128公里。2009年,德国高速公路运量达2 254亿辆,平均每天通车数量为48 800辆。这一成就( )
A.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受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C.说明工业革命造成道路堵塞
D.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运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并获得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排除A项;“工业革命造成道路堵塞”的说法有误,且材料并未涉及道路堵塞的问题,排除C项;“直接推动了”仅从材料无法判断,而且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德国国内交通事业的发展,同世界市场的形成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4·青岛市高三二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了革命性发展,出现了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新生事物。下列有关这一发展及表现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B.英法海底隧道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
C.空中通道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20世纪70年代后宽体客机成为客运主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法海底隧道并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了革命性发展,出现了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新生事物。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空中通道便利了人们的出行,20世纪70年代后宽体客机成为客运主流,A、C、D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3法律与教化,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2西方的文官制度,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33走向整体的世界,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