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8份)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平原水库是指以供水、灌溉等为目的,在平原地区,利用局部低洼地圈筑围堤进行蓄水的工程设施。水库大坝多为包围式土石坝,库区开挖土料可作为筑坝材料,水库一般水深较浅,水面积较大。下图为天山北麓平原水库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平原水库大坝多为包围式土石坝,主要由于( )
A.土石多 B.水深浅 C.水面大 D.地势平
答案:D
解析:平原水库是在平原地区、利用局部低洼地圈筑围堤形成,平原地形平坦,局部低洼地海拔不够低,需要圈筑包围式土石坝才能满足蓄水的高度要求,D正确;而土石多、水深浅、水面大均不是包围式结构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2.天山北麓平原水库地区表层的土壤类型多为( )
A.砂土 B.石砾 C.黏土 D.荒漠土
答案:C
解析:平原水库位于天山北麓的潜水溢出带,可判断此处为山麓冲积扇的下部边缘,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粒径依次为:砾石、砂、黏土,C正确,A、B错误;荒漠土并非分布在山麓处,D错误。故选C。
3.天山北麓修建平原水库后,水库周围地区要主要防止( )
A.沙尘暴肆虐 B.土壤盐渍化
C.地下水渗漏 D.土壤沙漠化
答案:B
解析:天山北麓气候干燥,易发生沙尘天气和土地沙化问题,不是水库建设后引发的生态问题,A、D错误;水库蓄水后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土壤盐渍化,B正确;地下水渗漏是库区要防止的问题,而不是水库周围地区,C错误。故选B。
[2024·湖南湘潭一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效用,人类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其产品和服务。长江经济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是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江流域内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表为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单位:109元)。据此完成4~5题。
4.上表中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 )
A.长江全面禁渔政策的实施
B.人工养殖导致水产品产量增加
C.加强了河流的治理,防洪能力提高
D.长江上游植树造林和中游退田还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服务。长江全面禁渔政策的实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但会降低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A错误;人工养殖只增加了水产品产量,不能增加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B错误;加强河流治理,可以提高防洪能力,对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影响不大,C错误;长江上游植树造林、中游退田还湖等措施能增加水域面积,增加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D正确。故选D。
5.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推测下列属于高供给区的是( )
A.贵州中西部 B.长江三角洲
C.长江流域上游 D.江苏和安徽北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服务。据表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最多的是林地,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最大的是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故选C。
二、综合题
6.[202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松嫩平原南部某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27 mm,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约1 600 mm。该地某研究断面由沙丘、接合部及草甸三个部位组成,沙丘距离接合部300 m,接合部距离草甸380 m。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图a为该研究断面各部位分布示意图。图b示意5~10月该研究断面不同部位0~30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情况。
(1)指出该研究断面0~300 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关系,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7分)
(2)分析上层土壤(0~10 cm深度)中接合部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6分)
(3)指出该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对当地区域发展的益处。(6分)
答案:(1)大小关系:草甸>沙丘>接合部。原因:草甸的地势低,能够聚集较多的雨水,平均土壤含水率最高;沙丘的土壤质地比较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平均土壤含水率较高;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板结,水分下渗困难,平均土壤含水率最低。
(2)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接合部植被主要为羊草,草甸植被主要为盐地碱蓬,相比之下,接合部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对接合部地表的保护更强,减弱了蒸发作用,从而使接合部上层土壤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
(3)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利用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利于减弱盐碱活动,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因素。根据图b可知,该地0~300 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关系是草甸>沙丘>接合部。根据图a可知,草甸的地势最低,雨水多聚集于此,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最高;沙丘质地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较高;接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板结,水分不易下渗,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最低。第(2)题,本题考查接合部上层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上层土壤(0~10 cm深度)有植被生长,因此植被对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最大。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平均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的强弱。材料指出,接合部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因为草甸盐碱化严重,因此相比之下,接合部植被的覆盖度比草甸高,对蒸发的减弱能力更强,从而使接合部上层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地区。第(3)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的影响。据材料“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可知,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材料“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可知,草甸区域曾经为荒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充分利用了原来的荒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草甸盐碱化严重,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抑制了盐碱活动,有利于盐碱地的改善和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生态系统
服务供给
2000年
11 083.78
51 492.74
6 208.16
6 622.55
23.02
75 430.25
2005年
10 970.50
51 555.02
6 182.35
6 795.31
22.77
75 525.96
2010年
10 884.41
51 577.76
6 172.96
6 836.91
22.99
75 495.03
2015年
10 745.78
51 424.89
6 176.21
6 954.05
22.97
75 314.9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7非洲,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