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8份)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7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7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共3页。
[2024·海南海口高三阶段练习]读下图,完成1~2题。
1.河流N是我国( )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区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河流N为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A正确;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故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C错误;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D错误。故选A。
2.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答案:C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经过地区,以北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C正确;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夏汛(雨水补给),A错误;凌汛发生要满足河流存在结冰现象和河流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B错误; N 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选C。
[2024·武汉调研]黄河每年约有十多亿吨泥沙入海,造陆近30平方千米,近年来黄河入海的水量和泥沙量有所减少。据此完成3~4题。
3.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河套平原
答案:C
解析: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C项正确。
4.有关黄河下游水文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沙量减少,下游河道淤塞状况缓解
B.含沙量减少,入海地区造陆能力减弱
C.径流量减少,下游地区用水压力增加
D.径流量减少,近海渔业生产环境趋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黄河入海的水量和泥沙量有所减少,含沙量减少,导致下游河道淤塞状况缓解,A项正确;入海泥沙量减少,入海地区造陆能力减弱,B项正确;径流量减少,下游地区用水压力增大,C项正确;入海径流减少渔业环境恶化,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4·北京海淀期中]海河水系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五大支流组成,水系呈扇形,汇水集中。下图示意海河水系和周边水利工程。据此完成5~7题。
5.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是( )
A.发展水电 B.改善航运
C.减轻洪涝 D.灌溉农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流域新开河道的意义。据材料可知,海河水系呈扇形,支流多,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汛期来水量大。海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海河流域新开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减轻洪涝灾害。
6.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气候 B.调节径流
C.涵养水源 D.拦截泥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修建水库的目的。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拦蓄雨季降水,调节下游地区的下泄水量,减轻防洪压力,等到枯水期再供应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7.促进海河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②大力发展桑基农业
③流域水源统一调配 ④加大退田还湖力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收,减少旱涝灾害损失,①正确;海河流域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不适宜发展桑基农业,②错误;海河流域水资源相对短缺,统一调配水资源,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③正确;海河流域湖泊较少,很少出现围湖造田现象,④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6中国的气候,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