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模块桂枝香·金陵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
展开统编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八单元《桂香枝·金陵怀古》
学时
讲授
2
练习
1
授课人
小红书@紫荆老师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读懂诗歌,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并背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发现与鉴赏: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参与: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重点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体会诗人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导入
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
金陵古城,它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更替。我们的前辈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这古迹的不朽篇章。
任务一:导读,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播放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二十二岁中进士,做过地方官,关心民众疾苦,上万言书,主张宋王朝改革法度。宋神宗时推行新法。由于旧党的阻挠,王安石屡次被罢相,屡被起用。
王安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写作背景:(播放视频,以便更加清晰的了解诗人及其背景)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解题: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
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手法:对比 烘托 用典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
情感:感慨国运衰微 昔盛今衰 盛衰无常
抒发个人感慨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 爱国情怀
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任务二:诵读,感受诗意
1.听读正音
正音澄江(chénɡ) 如簇(cù) 去棹(zhà)
斜矗(chù) 鹭起(lù) 漫嗟(jiē)
2.教师示范 学生自读
3.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阕: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下阕: 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任务三:赏读,文本探究
(一)上阙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这三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给你怎样的感觉?
故国:点名地点
晚秋:点名时令
初肃:点明天气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2.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起鹭
雄伟壮阔 繁华热闹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运用比喻的手法: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远景 静景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残阳、西风:点出黄昏,具有秋日景物的特点
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船与酒反应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
远近结合 动景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水天融为一体,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雄壮气度与开阔视野不相上下。
(二)下阙
在下阕中,词人怀想的史实是什么?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史实:
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
现实: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作者忆六朝统治者“繁华竞逐”的典故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典故:“门外楼头”,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的例子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结果:“悲恨相续”,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奢靡生活,导致国家灭亡。
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竞逐繁华的国家相继灭亡。
面对过去的历史,千古以来的文人骚客是如何做的?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感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变法),很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乏兴亡感慨。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化用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是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奋起变革的主张。
任务四:研读,体悟情怀
1.文章主旨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怀古伤今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免蹈覆辙
2.艺术特色
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
用典贴切自然,思想深刻精辟
语言苍劲 笔力刚劲 意境开阔 风格豪放
体悟情怀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能感慨朝代兴亡,但王安石却在本词中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居安思危,非常希望宋朝的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摆脱了个人荣辱的小圈子,虽然第二次被罢相,但仍然把眼光放在国家前途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词作推荐
周汝昌评说:“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道,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语文职业模块书愤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职业模块<a href="/yw/tb_c40401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书愤一等奖教案</a>,共5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三 品质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a href="/yw/tb_c404010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三 品质优秀教案</a>,共9页。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a href="/yw/tb_c40400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任务一,任务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