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练习+综合强化练习(Word版附解析)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7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7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附解析),共5页。
大江东去,浪沙淘尽。古僰国、僰侯国、戎州、叙州府、宜宾…… A 的城市文化的发展长卷,与夹镜楼所藏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古代非遗的酿酒技艺,以及古人宴饮作画的浪漫场景,都以彩绘的方式镌刻于二楼亭阁的横梁之上,怎能不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真正沟通心灵的,当属迎面而来的长江文化镌刻。它以长江生态为主题,分布于夹镜楼第一层,像长江一样 B ,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竞相挥毫泼墨。①我不禁侧耳仔细倾听, C 地,似乎传来了江水的浪涛声,纤夫的号子声,诗人的吟咏声……②这是清代宜宾一知县描述的三江口盛景。③流连光阴,昔人已去,但江还是从前的江,今人修建的夹镜楼,依然宏伟;④“双江秋涨”的奇观,依然可见。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致以为对严重犯罪分子一定要依法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
B.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物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C.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D.广大航天人以苦为荣,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
(3)“秋雨蛟龙吼,双江涨水来。”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A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B波澜壮阔(大气磅礴) C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2)D (3)B
解析:(1)正确使用成语。A处,语境强调古僰国、僰侯国、戎州、叙州府、宜宾……城市文化之间有继承关系,故填写“一脉相承”或“一脉相传”。一脉相承:从同一个血统或派别世代承接流传下来。一脉相传: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B处,语境把长江文化镌刻比喻成长江,长江的特点是声势(气势)浩大,强调了长江文化和长江一样,特点是声势(气势)浩大,故此处可填写“波澜壮阔”或“大气磅礴”。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大气磅礴:形容气势浩大。C处,结合“侧耳仔细倾听”“似乎传来了江水的浪涛声,纤夫的号子声,诗人的吟咏声……”分析,此处是说这些声音听起来模糊不清,不真切,也不明朗,故此处可填写“隐隐约约”或“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上去或听起来模糊不清;感觉不明显。若隐若现:好像隐没,又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2)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文中加点的“以”与D项意义和用法相同,均为介词,意为“把”,“以……为”意为“把……作为”。A项,“以为”连用,动词,意为“认为”。B项,“以”,介词,意为“按照”。C项,“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方位的界限。(3)语言衔接连贯。“这是清代宜宾一知县描述的三江口盛景”中“这”指的正是“秋雨蛟龙吼,双江涨水来”。故“秋雨蛟龙吼,双江涨水来”句,放在文中②处最恰当。
2.[2024·甘肃省定西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不同的食物油所含的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 ① ,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
一般来说,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建议 ② 。不过,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但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会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一些损害。此外,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比如n3不饱和脂肪酸,还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因此,在考虑人体通过食用植物油这一途径所摄入的脂肪量时,必须同时考虑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而常见的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 ③ ,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2)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选择食用油的建议,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答:
答案:(1)①需要控制摄入量 ②优先选择植物油 ③长期食用单一油脂
(2)建议人们选择食用油时,要优先选择植物油,并且最好和动物油时常换着吃,这样才能达到营养平衡。
解析:(1)补写句子。①处,根据“不同的食物油所含的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同”“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可知,推荐中,“饱和脂肪酸”摄入的量比“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的量要少,“而”表转折,故横线处可填“需要控制摄入量”。②处,与前文“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存在因果联系,结合上段语意“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和下文“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可知,横线处可填“优先选择植物油”。③处,由“在考虑人体通过食用植物油这一途径所摄入的脂肪量时,必须同时考虑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可知,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需要平衡,如果“常见的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要保持营养平衡,在优先选择吃植物油的时候,也要吃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动物油,不能长期食用单一油脂。结果是“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故横线处可填“长期食用单一油脂”。(2)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表意,应从语段中找出条件和结果。材料中提到“人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的话题,后面是对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指导性说明,意在说明如何在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油上做到营养平衡,可先确定结果是“达到营养平衡”。接着再找条件。由“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可知,食用烹调油时,应优先选择植物油。由“一般来说,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常见的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可知,植物油和动物油最好时常换着吃,由此可知条件是“要优先选择植物油,并且最好和动物油时常换着吃”。根据题干要求中的“提出选择食用油的建议”,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建议,可最终组合为:建议人们选择食用油时,要优先选择植物油,并且最好和动物油时常换着吃,这样才能达到营养平衡。
3.[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为政》中说“ , ”,成为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经典语录。
(2)《劝学》中荀子指岀,螃蟹的身体虽比蚯蚓强健,但它们“ ”,这是螃蟹“ ”的缘故。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进行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 , ”。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4.[2024·广州市普通高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故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而孟子则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然孟子学子思者也。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孟子之学子思,既知夫仁义为利之大,而其对梁王,则终不以利言之,何哉?善夫温公【注】之论:“子思、孟轲之言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此说可谓尽之矣。
盖仁义非无利,仁义之利,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与世俗而言仁义之利,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果何以得仁义之利哉?以利心而求于仁义,虽近仁义,而卒不免于利。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盖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则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则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罕与世之人言也。夫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之道传之孟子。夫子罕言利,而子思言之于孟子,此子思之所以为善学夫子也。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梁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譬如医家之用药,此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之于彼人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为墨子而言则可,为始皇而言之则不可。俭非圣人之中制,为魏晋之君俭啬言之则可,为武帝言之则不可矣。(节选自林之奇《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
【注】 温公:指司马光。
(1)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盖其兵屡败 eq \x(A) 意夫 eq \x(B) 孟子之来 eq \x(C) 必有奇谋 eq \x(D) 秘计以取胜 eq \x(E) 于邻国 eq \x(F) 而洗 eq \x(G) 其屡败之 eq \x(H) 过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往、到,与《孔雀东南飞并序》“始适还家门”中“适”词义相同。
B.有以,指有什么,与《劝学》“无以至千里”中“无以”意思相反。
C.固,本来,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固”词义不同。
D.何以,即以何,与《屈原列传》“是以见放”中“是以”结构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在马陵战败,公子卬被秦国掳掠,魏国处境非常艰难,魏王希望远道而来的孟子能够帮助魏国改变这种处境。
B.孟子向子思学习治民之道,子思告诉他要以利为先,但孟子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义教人,建议魏王治国要注重仁义。
C.与世俗之人谈论仁义之利,可能使他们从利益出发求取仁义,但即使接近仁义,最终难免因求利而失去仁义之利。
D.可以与墨子、魏晋之君谈论节俭,而不能与秦始皇、汉武帝谈论节俭,这是因为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译文:
②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译文:
(5)子思言利与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答:
答案:(1)ACF (2)A (3)D
(4)①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手下的人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②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
(5)①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他说话的对象是智者,②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他谈话对象是俗人,③两人都强调以仁义治国。
解析:(1)文言断句。“盖其兵屡败”意为“大概魏国军队屡败”,句意完整,故应放在一起,在“败”后断开;“意”意为“料想”,“孟子之来”作“意”的宾语,故中间不能断开,在“来”后断开;“奇谋秘计”作“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取胜于邻国”意为“战胜邻国”,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在“邻国”后断开;“洗”意为洗刷,“其屡败之过”作“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2)A项“词义相同”错误。文中“孟子之适魏”中“适”的意思是“往、到”;《孔雀东南飞并序》“始适还家门”中“适”的意思是“女子出嫁”。故词义不同。(3)D项“这是因为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归因有误,原因应是“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5)理解和概括文意。由原文“盖仁义非无利,仁义之利,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可知,仁义并非没有好处,仁义的好处,可以对智者说,很难和俗人说。再结合孟子和子思的言行和主张来分析二人言利和不言利的原因,由原文第三段中的“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可知,只有仁者才明白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明白的,所以孟子面对梁惠王这样的世俗之人,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因为谈话对象不同,由此可知,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他的谈话对象是俗人。由原文第二段来看,“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仁义本来也是利益,对于国君来说,不仁义是最大的不利。子思的话是对孟子说的,从原文第四段中的“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来看,孟子是智者,所以子思可以与他言利,这样不会错失人才。由此可知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他的谈话对象是智者。原文最后一段中说“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梁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孟子善于学习,当谈话的对象不是子思,而是梁惠王这样的世俗之人,就按照老师说的“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只谈仁义而不谈利,这样不会给魏国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子思言利和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人都强调以仁义治国。
【参考译文】
孟子到魏国去,正值魏国人在马陵战败,秦国人掳掠魏国公子卬,魏国的国家局势可以说陷入了困境。魏王说:“您老人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国家,会有办法让我的国家受利吧?”大概魏国军队屡败,想着孟子到来,一定有奇谋秘计来战胜邻国,一洗之前屡败的耻辱。所以魏王问孟子怎样用兵才有好处,怎样用兵是不利的。而孟子就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谈利益呢,只要说仁义就足够了。”
然而孟子是受学于子思的。他曾经(向子思)询问治理百姓的方法以什么为先,子思说“先要让百姓得利”。孟子说:“君子用来教导人的,也只是仁义罢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利益呢?”子思说:“仁义本来就是用来使百姓得利的,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手下的人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孟子向子思学习,已经明白仁义对利的重大意义,而他对梁惠王就始终不用利来劝说他,为什么呢?温公(司马光)的评论说得好啊:“子思、孟子的说法是一致的。只有仁者才明白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明白的。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这种说法可以说是透彻啊。
仁义并非没有好处,仁义的好处,可以对智者说,很难和俗人说。与世俗之人说仁义的好处,他将用利欲之心去求取仁义,结果又凭什么能得到仁义的好处呢?用利益的想法去追求仁义,即使接近仁义,但最终也不能免于求利。所以只有孟子可以与其谈论利,不是孟子还与其谈论利,就是失去意义。可以与其言利而不说,就是没有辨明对象;不可以与其言利却说了,就是说错了话。智者不会错判对象,也不会说错话。
孔子很少说利的原因,是很少和世俗之人说利。夫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的学说传授给孟子。夫子很少谈利,而子思对孟子说利,这是子思善于学习夫子的原因。子思已经说到了利,而孟子并不对梁惠王说利,这是孟子善于学习子思的原因。就好像医生用药,这个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在那个人身上。君子不因为天下而俭省父母的用度,对墨子说就可以,对秦始皇说就不可以。节俭并不是圣人的中庸之道,对魏晋时的君主说要节俭是可以的,而对武帝说就不可以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9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1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