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素养综合检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素养综合检测课件,共34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D解析 我们能辨别出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故D错误。2.(新考法·分析论证)(2023山东广饶期中)以下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不同实验,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CA.图甲中,8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体积的水,用棍子分别敲击8只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一定相同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改变手指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改变所发出声音的音调C.图丙中,敲击音叉发出声音时,紧贴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图丁中,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铃声逐渐减小,说明闹铃的振动越来越弱解析 图甲中,8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它们时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图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所发出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图丙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图丁中,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3.(2024福建明溪期中)如图所示,这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C.甲和丙 D.甲、乙和丙C解析 从题中所示的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C正确。4.(跨学科·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山东淄博淄川期中)下列现象中主要描述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C.声波使蜡烛熄灭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C解析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声波使蜡烛熄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医生通过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选C。5.(2024山东淄博淄川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C解析 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C正确;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D错误。D解析 用相同的力从上至下拨动每一根橡皮筋,响度相同,拨动的橡皮筋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A、B、C错误。7.(新情境·环境保护)(2023山东淄博临淄期中)为减少烟花爆竹的危害,某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B.燃放过程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C.燃放过程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燃放后烟雾飘散,说明烟雾不会污染环境D解析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燃放过程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此时声音的响度太大,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故B正确;燃放过程中,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燃放鞭炮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ACD解析 地砖发出的声音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而产生声音的音调与力的大小无关,所以产生声音的音调相同,故C正确;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正确。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 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 越高。响度音调解析 钟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0.(跨学科·体育与健康)(2024山东淄博淄川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振动音调解析 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周围空气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11.(新考向·项目式学习)(2024山东栖霞期中)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各处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响度音调频率解析 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发出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大小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山东龙口期中)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振动音调音色解析 三弦发出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别三弦、曲笛的声音。三、实验探究题(10分)13.(新考法·分析论证)(2023山东淄博张店期中)小美和小丽用如图1所示的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 Hz的音叉,并靠近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再次靠近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振动振幅(3)换用512 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4)图2为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音调低 B.甲比乙的响度小C.甲比乙的音调高 D.甲比乙的响度大频率D解析 (1)轻敲音叉,并靠近悬吊着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听到的声音更大,实验表明,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512 Hz的音叉比256 Hz的音叉频率大,音调高,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4)如图甲、乙所示,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甲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正确。四、计算题(第14题9分,第15题11分,共20分)14.(2022山东招远期中改编)如表所示为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 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到第二次声响。(假设环境温度为15 ℃)(1)求这段铁轨的长度。(2)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新素材·现代科技)(2024山东招远期中)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问:(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的位置相距多少?(3)若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开始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结束所用的时间为0.85 s,则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 s,由v=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 m/s×0.25 s=85 m。(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 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 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 m/s×0.2 s=68 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的位置相距:s'=s1-s2=85 m-68 m=17 m。(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为:v'= = =20 m/s。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D解析 我们能辨别出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故D错误。2.(新考法·分析论证)(2023山东广饶期中)以下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不同实验,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CA.图甲中,8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体积的水,用棍子分别敲击8只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一定相同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改变手指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改变所发出声音的音调C.图丙中,敲击音叉发出声音时,紧贴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图丁中,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铃声逐渐减小,说明闹铃的振动越来越弱解析 图甲中,8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它们时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图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所发出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图丙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图丁中,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3.(2024福建明溪期中)如图所示,这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C.甲和丙 D.甲、乙和丙C解析 从题中所示的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C正确。4.(跨学科·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山东淄博淄川期中)下列现象中主要描述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C.声波使蜡烛熄灭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C解析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声波使蜡烛熄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医生通过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选C。5.(2024山东淄博淄川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C解析 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C正确;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D错误。D解析 用相同的力从上至下拨动每一根橡皮筋,响度相同,拨动的橡皮筋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A、B、C错误。7.(新情境·环境保护)(2023山东淄博临淄期中)为减少烟花爆竹的危害,某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B.燃放过程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C.燃放过程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燃放后烟雾飘散,说明烟雾不会污染环境D解析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燃放过程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此时声音的响度太大,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故B正确;燃放过程中,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燃放鞭炮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ACD解析 地砖发出的声音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而产生声音的音调与力的大小无关,所以产生声音的音调相同,故C正确;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正确。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 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 越高。响度音调解析 钟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0.(跨学科·体育与健康)(2024山东淄博淄川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振动音调解析 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周围空气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11.(新考向·项目式学习)(2024山东栖霞期中)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各处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响度音调频率解析 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发出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大小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山东龙口期中)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振动音调音色解析 三弦发出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别三弦、曲笛的声音。三、实验探究题(10分)13.(新考法·分析论证)(2023山东淄博张店期中)小美和小丽用如图1所示的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 Hz的音叉,并靠近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再次靠近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振动振幅(3)换用512 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4)图2为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音调低 B.甲比乙的响度小C.甲比乙的音调高 D.甲比乙的响度大频率D解析 (1)轻敲音叉,并靠近悬吊着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听到的声音更大,实验表明,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512 Hz的音叉比256 Hz的音叉频率大,音调高,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4)如图甲、乙所示,频率相同,音调相同,甲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正确。四、计算题(第14题9分,第15题11分,共20分)14.(2022山东招远期中改编)如表所示为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 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到第二次声响。(假设环境温度为15 ℃)(1)求这段铁轨的长度。(2)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新素材·现代科技)(2024山东招远期中)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问:(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的位置相距多少?(3)若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开始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结束所用的时间为0.85 s,则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 s,由v=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 m/s×0.25 s=85 m。(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 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 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 m/s×0.2 s=68 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的位置相距:s'=s1-s2=85 m-68 m=17 m。(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为:v'= = =20 m/s。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