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光的色散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光的色散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粗细不变,同一高度,缩小的实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图中为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当蜡烛处于30 cm处时,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C.当蜡烛处于35 cm处时,移动光屏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D.当蜡烛处于45 cm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解析 如图所示,此时物距u=50 cm-0 cm=50 cm>2f,根据u>2f
时,2f>v>f,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故A错误;当蜡烛处于30 cm处
时,u=2f,则v=2f,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当蜡烛处于
35 cm处时,2f>u>f,则移动光屏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
错误;当蜡烛处于45 cm处时,u2f,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应该减小像距,即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才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 cm刻度线处,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线处,物距u=5 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5.(2024山东桓台期中,13,★★☆)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
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小明用
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当物体距透镜8 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
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
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解析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体距透镜8 cm
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当物
体距透镜16 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D错误。
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28 cm,像距v=25 cm,物距大于像距,则u>2f、2f>v>f,即28 cm>2f,2f>25 cm>f,解得14 cm>f>12.5 cm,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15 cm处,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2023湖南郴州中考,10改编,★★☆)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
现清晰的像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
在图中B区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解析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故A错误;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说明蜡烛可能在一倍焦距内或一倍焦距上,即C区域;因光具座足够长,则不可能是物距太小、像距太大,即蜡烛不是放在图中B区域,故C错误;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应该放在图中B区域,故D错误。
8.(教材变式)(2024山东烟台芝罘期末,16改编,★☆☆)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瓶里装有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靠近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形状 (选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 (选填“变长”或“变短”),同时会看到铅笔 (选填“变粗”“变细”或“粗细不变”),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 (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解析 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刚开始铅笔靠近玻璃瓶放置时,处于玻璃瓶的一倍焦距
以内,此时铅笔透过玻璃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铅笔的形
状变化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根
据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铅笔所
成的虚像会越来越大,因此笔尖会越来越长;因为装水的玻璃
瓶在竖直方向上粗细相同,所以看到铅笔的粗细是不变的;当
铅笔移动到玻璃瓶的一倍焦距以外时,由于此时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所以铅笔尖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9.(新考法·分析论证)(2020山东威海中考,23,★★☆)小明用
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几个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
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
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
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
等大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 (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
(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
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
(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
在哪个方面有区别: (选填“正倒”“大小”或“完
整度”)。
解析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
光屏的上方,此时应该将透镜下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此时物距等于像
距等于二倍焦距,故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2)小孔成像
时,要想光屏上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物距应该等于像距,光
源位置不变,则光屏应该保持不动;实验1是凸透镜成像,其原
理是光的折射,对光有会聚作用,实验2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照射到小孔以外的光
被遮光板阻挡,成像光没有实验1的多,所以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较暗。(3)实验3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看到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在正倒、虚实方面有区别。
10.(2024山东荣成实验中学期中)吴江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光源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
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吴江小组按照实验步骤做了4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是第1次
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①吴江小组忘了记录第1次像的性质,表格中标有“△”的
位置的像的性质是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
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③第4次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在透镜的右侧观察,看到
的像在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4)实验中手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有手指尖的像;这时光屏上所成的
像会 (选填“变亮”“变暗”或“亮度不变”)。
解析 (1)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此位置即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为60.0 cm-50.0 cm=10.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2)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
光屏的中央;(3)①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根据表中序号
为1的数据可知,40 cm>2f,2f>13 cm>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②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导入,放大镜,照相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pptx、凸透镜成像的规律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思考并回答,学习目标,知识讲解,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录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成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