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八下第6章第3节《黄土高原》第2课时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11916/0-17218919644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星球版八下第6章第3节《黄土高原》第2课时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11916/0-17218919645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 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 第3节 黄土高原(课时二)
教学内容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教学
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并阐述其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的措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并阐述其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的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
教学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教师播放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的变化《黄土高原的治理典范——走进米脂县高西沟村》
二、教师提问:1.说一说,从昔日荒芜贫瘠的小山沟到陕西小江南,当地人们做了哪些努力?
2.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一、学生观看视频;
二、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 了解能源基地
2. 走进能源基地
引导学生完成如下读图任务:
找出大同、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补充:展示图片——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乌金三角”。
3.能源外运方式
(1)读图分析: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补充图片,引导学生观看煤炭外运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等。
拓展运煤专线——大秦铁路,简称大秦线,是中国华北地区一条连接山西省大同市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国铁I级货运专线铁路 、首条煤运通道干线铁路 。
(2)能源转化——出示材料,引导学生说一说能源转换的方式有哪些?
追问:与把煤铁路或公路运输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送出去,有什么优势?
探究二: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1.案例探究
(1)结合课本材料——南小河沟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区
提问:读材料,分析南小河沟是怎样实现草木葱荒、瓜果飘香、环境优美的?
(2)寻根探源——①修建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②打坝淤地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治理利用的结果——“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2.播放视频《陕北黄土的改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典范,观看总结,陕北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3.通过以上的案例引导学生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4.活动辩论:黄土高原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退耕还林(牧),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是其必然趋势。请同学们组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团队,选取下面某个辩题展开辩论。
1.读材料,说一说: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尤为丰富,而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多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低,被称为“乌金高原”。
2.读图展示,完成学案。
3.互动交流:
(1)陇海线、同蒲——太焦线、包头——西安的包西线。
促进当地煤铁资源开发利用,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读一读。
(2)展示交流:能源转换的方式——转化成煤液化气、电力等方式。
思考交流:
①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及造成的环境污染;②优化能源输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环境污染;③能源运输不受时间、自然条件的限制。
1. 小组合作学习
(1)分析归纳措施:打坝於地、缓坡修筑梯田、塬面上平整土地;
(2)思考交流:
①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2)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优良。
2.观看视频,总结归纳:
植树造林等措施。
3.总结归纳: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和堤坝、打坝於地、修筑梯田;
4.分组讨论:全员参与,各抒己见。
正方主题——黄土高原不应该全部退耕。
反方主题——退耕的土地应该全部植树种草。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 学
反 思
1.通过视频或者材料,引导学生感受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2.问题设置要梯级化,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降低难度,形成问题的探究过程。
3.利用案例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功办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归纳。
4.注重学生思维构建的过程和知识的应用。,将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