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第九章 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选取案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分析原因,探讨影响;概括总结,形成结论;举一反三;
教学
目标
1.例说出区际联系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意义。(区域认知)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探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明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3.归纳案例分析法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综合思维能力)
4.尝试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其他体现区际联系的重大工程,收集资料,自主探究。(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探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明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归纳案例分析法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其他体现区际联系的重大工程,收集资料,自主探究。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整理、案例分析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互动交流:说一说:区际联系有哪些主要形式?区际联系有什么意义?
互动阐述区及联系的意义:有利于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有效运行。
二.展示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方法亦称为个案分析方法或典型分析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事物(现象)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一、想一想,说一说:人口流动、资源运输、信息传播等
二、认识案例分析法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选取案例、提出问题
1.说一说,我国有哪些大型资源调配工程?
图片展示:
2.讨论案例选取的根据
教师引领:西气东输工程经过众多省级行政区域,连接数以百计的城市,惠及千家万户。
定结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西气东输是比较典型的工程,而且时代性强。
3.针对案例提出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2)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二:收集资料、整理归纳
活动主题——搜集整理:认识西气东输工程
1.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广泛收集资料,并对其分类和筛选。
2.展示搜集资料:
西气东输工程,始建于2002年7月4日,2004年10月 1日一线工程全线贯通并送气,2011年6月30日二线工程全线贯通并送气。西气东输工程,通过管道运输的方式,主要将我国塔里木盆地以及周边国家生产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往东部地区,形成横贯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天然气输送及供气系统。目前,后续工程还在实施中。
2.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结合材料,归纳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活动三:分析原因、探讨影响
1.合作探究——工程建设的背景
运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是案例研究的关键环节。
(1)同学们在了解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时代背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补充:西部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低于东部地区,需要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2)结合图表,分别找出东、西部天然气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并归纳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
(3)结合图表,分别找出东、西部天然气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并归纳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
归纳总结:天然气资源丰富,产量大于消费量,需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合作探究——西气东输的影响
思考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天然气的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补充:
对输出地的影响:
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扩大就业机会
③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④促进西部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保护生态环境;
⑤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活动四:概括总结、形成结论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气东输的意义。
活动五:举一反三、实践应用
1.合作探究——西气东输案例的方法归纳。
归纳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确定案例——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探究——归纳总结。
2.案例实践一—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概况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3.案例实践二—西电东送工程
北部通道: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
1.说一说:主要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
2.思考交流:
A同学:西气东输工程跨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大经济带,具有典型性。
B同学: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目前还在建设中。
3.小组讨论,挑选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题目。
1.准备资料:采用网络搜集、查阅书籍、请教学校老师或其他专家等。
2.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1)读图查找,整理归纳:
(2)归纳整理:
将我国塔里木盆地以及周边国家生产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输往东部地区,形成横贯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经济地带
1.学习交流:
(1)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国家建设长距离管道线路的能力已经具备。
(2)对比分析:
西部:生产量>消费量
东中部:生产量<消费量
(3)思考交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
天然气产量小而消费量大,迫切需要清洁能源。
2.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对输出地、输入地的影响,并进行整理归纳。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②减少生活开支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污染,促进环境改善;
④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
(1)说出东西部地区的优势:
东部地区有资金、技术等的优势;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2)对东西部地区产生的意义:
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东部地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调配资源分布不均状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对全国是合作共赢、协调发展。
1.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剖析,归纳案例分析法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
第一步 原因:资源和市场的差异——区域差异;
第二步 地理事件:西气东输—区际联系;
第三步 结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 区际协调发展
2.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概况,说说南水北调的意义。
对输入地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对其他地区的意义:
(1)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2)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3.分析交流:
搜集资料,归纳总结:
西电东送是把中国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工程项目。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 学
反 思
1.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成果,让评价成为学习过程的润滑剂。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总结,注重归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过程,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手、脑、口并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强化知识的纸面落实。
初中商务星球版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商务星球版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教案,共3页。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活动课 认识欧洲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活动课 认识欧洲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