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一、风沙活动的条
二、危害
1.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危害的具体表现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三措施
1.措施: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如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2.目的: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绿洲边缘,其中的灌丛能降低风速、阻沙和固沙,从而形成灌丛沙丘这一独特景观。受此启发,交通建设者发明了许多措施来防治风沙。下图为灌丛沙丘景观。完成1~2题。
1.灌丛沙丘出现在绿洲边缘的原因主要是( )
A.水源充足 B.风速较小
C.光照丰富 D.土地退化
2.为防流沙侵害,沙漠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建草方格,形成矮草沙障
B.修建风电场,降低风速
C.修建高立式沙障阻挡流沙
D.采用滴灌技术种耐旱树种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绿洲边缘,其中的灌丛能降低风速、阻沙和固沙,从而形成灌丛沙丘这一独特景观。因此,灌丛沙丘多出现在绿洲边缘,往往因为土地退化。D正确。第2题,在荒漠地区,公路两侧可以采用一些措施降低风速或者阻挡风沙,草方格、高立式沙障、耐旱树种都可以,但是在此处修建风电场技术难度高,且阻沙作用不明显,故选B。
新疆台特马湖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风沙活动活跃,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内,对铁路建设与运营安全带来威胁,阻碍格库铁路台特马湖段的建设进程。格库铁路西侧并行的G218国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风侧设置2道间距20米、高为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显,但仅过5个月积沙就完全将其填满。2018年,台特马湖特大桥(下图)建成,成功解决风沙流问题,为格库铁路全线通车奠定基础。据此完成3~4题。
3.草方格沙障不到半年就被积沙填满,其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较往年弱 B.地面植被茂盛
C.风沙活动活跃 D.高度设计不足
4.格库铁路台特马湖段最终选择以架设桥梁方案通过是为了( )
A.避让风沙 B.降低生态
C.保护生态 D.增加动量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当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风力强劲,风沙活动活跃。故选C。第4题,架设桥梁可以减少风沙活动对铁路的掩埋,桥下通风沙。故选A。
机械防沙措施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械防沙的材料可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材料(作物秸秆为主)、矿物质材料(黏土和砾石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或以农作物经发酵生成的产品为原料)。草方格(左图)是常用的传统防沙材料,尼龙网沙障(右图)是一种新型的防护材料。据此完成5~7题。
5.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更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
A.对环境污染小 B.环境适应性强
C.需要劳动量小 D.治理成本低
6.机械防沙的原理是( )
A.增加降水 B.削减风力
C.提高地下水位 D.增强光合作用
7.相对于草方格沙障,尼龙网沙障的优势主要是( )
A.地形起伏适应性好
B.短期救急防护效果好
C.截留水分效果突出
D.材料易降解
答案 5.B 6.B 7.B
解析 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机械防沙措施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无须灌溉水源,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措施环境适应性强,B选项正确;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措施用到矿物质材料、石油化工原料、尼龙网等,环境污染更大,成本更高,投入劳动力更多。第6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机械防沙主要适用于流动沙丘,运用草方格、尼龙网削减风力,固定沙丘,B选项正确;与机械防沙相比,生物措施原理是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A选项错误;机械防沙措施主要是固定地表沙丘,对地下水位影响小,C选项错误;机械防沙措施适用于无灌溉条件地区,植被缺乏,主要运用工程措施,其原理与增强光合作用无关,D选项错误。第7题,尼龙网沙障,受自然条件限制小,建设时间短,见效快;草方格沙障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建设时间长,见效慢,尼龙网沙障更适用于短期救急防护,B选项正确;尼龙网沙障要求地形起伏小,草方格沙障地形适应性强,尼龙网沙障地形适应性差,A选项错误;尼龙网沙障材料为工业产品,材料不易降解,草方格沙障材料为草类生物,涵养水分、截留水分效果突出,C、D选项错误。
宜兰县位于我国台湾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称为“宜兰浊水溪”。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图1为“台湾局部地区地形及兰阳平原位置示意图”,图2为“宜兰县风频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兰阳平原沿海沙丘的成因及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浪沉积 东坡陡西坡缓 B.河流沉积 东坡缓西坡陡
C.风力沉积 东坡陡西坡缓 D.风力沉积 东坡缓西坡陡
9.在该地营造沿海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
A.沙丘不断拓宽 B.沙丘不断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丘体两翼扩展速度加快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根据题意,兰阳溪孕育了兰阳平原,该处沙丘的沙主要来自兰阳溪,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在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下,在海岸边沉积成沙丘,A、B项错误。根据风频图,该处盛行偏东风,所以该处的沙丘东坡较缓,西坡较陡,C项错误、D项正确。第9题,在该地营造沿海防护林,有效地削弱了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沙丘不会不断拓宽,A项错误。沙丘不会不断增高,B项错误。沙丘受东风的影响减弱,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项正确。沙丘两翼扩展速度变慢,D项错误。
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1.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 10.B 11.D
解析 第10题,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输沙率越低,即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正相关。故选B。第11题,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植被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挟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错;植被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D对。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 800 m,年均降水量514 mm。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据此完成12~14题。
12.加查—米林段河谷沙滩面积最大的时间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3.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风力搬运—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B.流水、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堆积
C.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搬运—流水堆积
D.流水搬运—流水堆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
14.该河段挡沙墙的修建对流动沙丘影响最小的是( )
A.沙丘高度 B.沙丘走向
C.沙丘粒径 D.沙丘面积
答案 12.D 13.D 14.B
解析 第12题,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夏、秋季节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再加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位较高,B、C错;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河谷裸露的沙滩面积较大,与冬季相比,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水位开始上升,部分裸露的沙滩开始被水淹没,河谷裸露的沙滩面积开始减少,D对、A错。选D。第13题,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雅鲁藏布江河水从上游搬运泥沙;在加查—米林段流速减缓,泥沙经过流水堆积于河床;枯水季节水位下降,出露的沙滩受到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泥沙被风搬运的过程中,因受到挡沙墙和防风林的削弱,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流动沙丘。选D。第14题,挡沙墙的修建能削减风力,减弱风的挟带能力。使得风挟带的泥沙数量减少,粒径减小,从而影响沙丘的高度、面积,A、C、D错。沙丘的走向主要与风向有关,而挡沙墙只能削减风力,不能改变风向,选B。
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B.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
C.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16.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
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B.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
C.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
【答案】15.A 16.D
【解析】15.由材料可知,兰阳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沿岸堆积下来,由风频图看出,该地盛行东风,东风携带岸边的沙粒在沿海堆积形成沙丘,故A正确;河流搬运堆积和海浪搬运堆积一般都会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或沙滩,而不会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错误;该地盛行风为东风,且该地东侧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是盛行风吹来泥沙,D错误。故选A。
16.由该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风,盛行风携带颗粒物从沙丘东侧吹向西侧,东侧为迎风坡,坡度小,风在此遇到沙丘阻挡,风速开始减小,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下来,西坡为背风坡,风速进一步降低,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后沉积下来,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秋·全国·高一随堂练习)2023年3月21日到2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北京等地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沙尘暴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17.沙尘暴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影响有( )
A.大量农田被埋B.主干道交通拥堵C.气温急剧上升D.大气能见度升高
18.遇到沙尘暴天气时应( )
A.高速骑车,远离沙尘B.室外锻炼,强身健体
C.关好门窗,正常出行D.佩戴口罩,做好防护
【答案】17.B 18.D
【解析】17.北京中心城区没有大量农田分布,不会造成大量农田被埋,A错误;沙尘暴影响能见度,使交通运输被迫限速,可能造成主干道交通拥堵,B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次沙尘暴为冷空气带来”,因此气温不会急剧上升,C错误;沙尘暴造成能见度降低,D错误。故选B。
18.高速骑行易造成事故,沙尘暴规模较大,无法通过高速骑行无法远离沙尘,A错误;沙尘暴发生时空气质量较差,不适宜室外锻炼,B错误;沙尘暴发生时应该关好门窗,减少出行,C错误;沙尘暴天气出行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D正确。故选D。
2023年3月19日至23日,我国出现了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大、势力最强的沙尘暴天气。
19.强沙尘暴的发生对内蒙古地区的影响是( )
A.降低土壤肥力B.白昼时长变短
C.加剧水分蒸发D.降低农作物品质
20.沙尘暴加剧了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 )
A.气候资源破坏,沙尘暴天气频发,影响旅游发展
B.土地资源退化,影响粮食安全,危及人类生存
C.土壤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资源破坏
D.水资源短缺,干旱程度加剧,城市和乡村聚落废弃
【答案】19.A 20.B
【解析】19.根据分析可知,强沙尘暴会导致内蒙古地区表层土壤随风搬运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正确;对蒙古地区的昼夜长短和水分蒸发情况影响不大,沙尘暴一般会导致部分地区农业减产,但并不会降低农作物品质,BCD错误;故选A。
20.结合所学知识,沙尘暴加剧了沙漠化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在于土地资源退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影响粮食安全,危及人类生存,B正确;沙尘暴同时还影响了气候资源,土壤结构,生物资源以及水资源等方面,但不是最严重的方面,排除ACD。故选B。
在紧邻长江南岸的现代江滨湖滨地带一、二级阶地上,多发育砂山-黄土堆积序列。砂山多发育在距长江约5km范围之内,黄土堆积则在延伸至距长江20km岗地附近,且其堆积在山前具有明显增厚的特点,往南进入赣东北中低山丘陵地带则很难再发现有黄土沉积。下图为长江南岸现代江滨湖滨地带一、二级阶地上砂山黄土堆积序列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长江南岸一二级阶地上砂山一黄土堆积物的可能来源( )
①河漫滩细颗粒物质
②湖岸枯水期裸露沉积物
③北方黄土高原的粉尘颗粒
④中亚、西北沙漠远程输送的粉尘颗粒
⑤赣东北山地风化碎屑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
22.区域内风成沉积体系的发育始于末次间冰期晚期,推测全球变冷对黄土沉积速率的变化及原因( )
A.变大流水堆积能力增强B.变大河漫滩干露物源增多
C.变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小D.变小风力的搬运能力减弱
【答案】21.D 22.B
【解析】21.结合材料可知长江南岸一二级阶地上有砂山一黄土堆积物,结合长江河道和堆积物的位置可知,堆积物主要为冬季风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物质来源主要是上风方向的长江沿岸的河漫滩以及长江河床细颗粒物质,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季风源自蒙古西比利亚地区,其运动过程中途径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可以携带其粉尘颗粒;中亚及西北沙漠广布,冬季风会远程输送的粉尘颗粒,③④正确。结合图示可知,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湖岸枯水期裸露沉积物受冬季风的搬运无法到达图示的砂山-黄土堆积物堆积区,因此不是源自鄱阳湖区,②错误。结合材料“往南进入赣东北中低山丘陵地带则很难再发现有黄土沉积”,根据图示中堆积物和赣东北山地的位置可知,堆积物主要受山地阻挡而风速降低,在此沉积,因此堆积物不来自于赣东北山地风化碎屑物,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D。
22.冰期时,全球温度较低,陆地冰川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冬季风的风力增强,冬季风的搬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下降,长江河床、河漫滩大面积干露,物源丰富,从而黄土沉积速率增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新疆沙漠公路(下图)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流动沙丘分布最广的沙漠公路。公路两侧由灌丛和草方格沙障组成的防风沙体系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壮举,其中灌木是在试验苗圃中反复试种、筛选、繁育出来之后,春季移栽过来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灌木幼苗移栽到公路两侧后,生长初期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 )
A.大风B.暴晒C.干旱D.雨雪
24.公路两侧的防风沙体系宽窄不同,较宽侧一般处于( )
A.向阳坡B.水源处C.上风向D.低洼处
25.该沙漠公路每隔4km打一口井以保证灌溉用水。与集中打井相比,分散打井有利于( )
A.降低生产成本B.恢复地下水位C.固土固沙D.灌丛生长
【答案】23.A 24.C 25.B
【解析】23.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灌木幼苗移栽到公路两侧后,生长初期扎根还不稳定,易被大风吹倒,所以生长初期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大风,A正确;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气候干旱,但移栽过去的灌木具备耐旱的特征,B和C错误;西北地区雨雪天气少,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4.公路两侧的防风沙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前进,防风沙体系宽窄的设定主要看风力的强弱,与光照,水源和地形条件关系不大,故ABD错误;在上风向种更多的树,能够更好的起到阻挡风沙,保护公路的作用,C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
25.该沙漠公路每隔4km打一口井以保证灌溉用水。与集中打井相比,分散打井有利于使每一口井附近的地下水位不会下降太多,利于恢复地下水位,B正确;与集中打井相比,分散打井的生产成本更高,A错误;分散打井不利于固土固沙,反而会使沙土更加疏松,C错误;集中打井更有利于灌丛生长,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06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 142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蚀。图1为石方格景观,图2为高立式沙障景观。
(1)说出该路段风沙活动的沙源,并简述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6分)
(2)说明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在保护铁路中的作用。(8分)
答案 (1)沙源:裸露的河床、湖床。危害:风沙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风沙侵蚀路基和铁路,破坏交通设施。
(2)石方格可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高立式沙障可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挟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沙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精品达标测试</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及成土因素,土壤剖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精品课堂检测</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课后作业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杂质的分布特征,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有,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