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
2.喀斯特溶蚀地貌
“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下图)。大窝凼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优势有( )
①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岩石透水性强,洼坑底部多裂隙,利于排水③地处偏僻,劳动力价格低④多晴天,污染小,大气能见度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与大窝凼这种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
【答案】1.A 2.D
【分析】1.据材料可知,射电望远镜选址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地,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可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故①正确,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裂隙多,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利于排水,故②正确,属于高科技,和劳动力廉价关系不大,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并不是晴天较多的原因,故③④错,本题选A,BCD错。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所以与大窝凼这种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水文,故D正确,尤其和光照、土壤、地形因素没有关系,故ABC错。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
4.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5.形成图示洞穴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
6.该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答案】3.A 4.B 5.B 6.D
【分析】3.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由图可以看出,该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应该分布于石灰岩分布区,故A正确,花岗岩、玄武岩、 片麻岩不能形成喀斯特地貌,故BCD错。
4.我国云贵高原为石灰岩分布区,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故B正确,其他三大高原都不是石灰岩分布区,故ACD错。
5.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所以图示洞穴的地质作用为流水侵蚀,故B正确,和风力、冰川、海浪侵蚀无关,故ACD错。
6.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中,地表裂隙变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水资源较为短缺,故A错,喀斯特发育过程中,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势崎岖,不利于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故BC错,喀斯特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众多性质奇特的地貌,提供更多独特的旅游资源,故D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8.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
9.该地貌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青藏高原
【答案】7.A 8.D 9.A
【解析】7.由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A正确;冰川广布,河流众多,指的是高山地区冰川发源地的地貌特点,B错误;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大河冲积平原的地貌特点,D错误。故选A。
8.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代表)和具有溶蚀力的地表水,D正确;光照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无关,A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岩石的侵蚀溶蚀作用,不是土壤,B、C错误。故选D。
9.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11.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答案】10.D 11.D
【解析】10.图文材料表明,图示地区有大量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溶洞等,这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材料信息表明,该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不远,因此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度,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多,D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少,且这些地形区的位置与该地位置信息不符,排除ABC。故选D。
11.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侵蚀)的结果,所以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与风力侵蚀、流水堆积、冰川侵蚀直接关联度不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小明同学希望游遍人民币上的景点来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今年暑假,小明首先游览了20元人民币上的景点(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景观是( )
A.风沙地貌B.海岸地貌C.冰川地貌D.喀斯特地貌
13.小明泛舟于图中河流之上欣赏山水美景,想用一句古诗描写所见所感,最恰当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答案】12.D 13.B
【解析】12.20元人民币上的景点是桂林山水,是石灰岩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只要是风蚀蘑菇、风蚀谷、风蚀城堡、沙丘等,海岸地貌主要是海蚀崖、海蚀柱、沙滩等,冰川地貌主要有角峰,U形谷等,所以桂林山水不属于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故D正确,ABC错。本题选D。
1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写的是长江山水,AC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江西庐山,D错;“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出自清代袁枚《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由漓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描述的就是桂林山水,B正确。故选B。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和淀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地貌形态的总称。与其它地貌一样,喀斯特地貌经历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后,如果该地块再次被抬升,又会再次经历类似的变化过程,即“侵蚀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序号所示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15.关于图①所处阶段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平谷窄B.山高谷深C.山低谷浅D.奇峰林立
【答案】14.A 15.B
【解析】14.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喀斯特地貌”。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可溶性沉积岩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高地③,石灰岩体露出地面,喀斯特地貌开始发育。原先河流切入石灰岩体内,地面上出现石芽、溶沟,并有少量的溶斗、落水洞出现,地.表水部分开始转入地下,但仍以地表水系占优势。随着地下岩溶作用的加强,地表水除主河流外,大部分转入地下,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和地下洞穴系统,经流水的侵蚀、溶蚀形成②、①;最后整个地面发育成宽广的溶蚀平原,平原上堆积着石灰岩残积红土及孤峰与残丘最终形成低平原,如图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所处阶段,被流水溶蚀形成高大的山体和较深的山谷。B选项正确,排除A、C选项;奇峰林立的地貌应该在④阶段出现,排除D选项。故选B。
沿北纬30°自东向西集中分布着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下图)。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形成各种景观,称钙华景观。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区域内排成了一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喀斯特地貌自西向东演化分布的规律是( )
A.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B.平原—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
C.溶蚀山地—孤峰—峰林峰丛—平原D.平原—峰林峰丛—孤峰—溶蚀山地
17.造就青藏高原东缘钙华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和堆积B.流水溶蚀和堆积C.风力侵蚀和堆积D.海浪侵蚀和堆积
【答案】16.A 17.B
【分析】16.图中自西向东受流水溶蚀作用的时间长、强度大,地势逐渐降低,依次分布为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地质作用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地貌景观。钙华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流水溶蚀、流水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
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
19.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 )
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
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
【答案】18.B 19.D
【分析】18.读材料“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可知,石灰岩为浅海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因此B正确。故选B。
19.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蚀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因此D正确。故选D。
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暗河或者溶洞顶部的透光部位。穿洞是指脱离地下水位的两端开口并透光的残留溶洞通道。当穿洞洞高超过洞顶厚度时,谓之“天生桥”。下图示意湘西某喀斯特“天生桥”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形成该处喀斯特“天生桥”的岩石( )
A.隔水能力强B.含水能力强C.溶解速度快D.鸟类化石多
21.该处喀斯特“天生桥”形成过程中,当地环境( )
A.气候变冷B.降水减少C.断层发育D.地壳上升
22.喀斯特“天生桥”形成过程中,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是( )
A.风化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增强B.侵蚀作用减弱,风化作用增强
C.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同步增强D.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同步减弱
【答案】20.A 21.D 22.B
【分析】20.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岩石以微溶于水的石灰岩等为主,C错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鸟类化石不会太多,D错误;“天生桥”处的岩石能够不被侵蚀,说明其结构致密,隔水能力强,A正确,B错误。故选A。
21.从图中喀斯特“天生桥”形成过程中可看出,原有河流逐渐消失,而湖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不会干涸,最可能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补给减少所致,D正确;从图中喀斯特“天生桥”形成过程中并不能推测其气候变冷,A错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就算降水有所减少,也不会导致河流干涸,B错误;从图中并不能看出有断层发育,C错误。故选D。
22.喀斯特“天生桥”形成过程后期,随地壳上升,地势升高,流水溶蚀减弱,受到光照、温度变化的影响增强,风化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崩塌,天窗不断增大,穿洞越来越短,洞顶厚度越来越薄,洞高超过洞顶厚度时,穿洞演化成“天生桥”,所以喀斯特“天生桥”形成过程中,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是侵蚀作用减弱,风化作用增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多岩溶台地。岩溶台地是类似于平顶山或桌状山的一种岩溶地貌,多与峡谷伴生。下图分别为岩溶台地—峡谷示意图(图a)和景观图(图b)。湘西岩溶台地的绝壁上多悬挂式洞瀑(如图c)。它是由地下溶洞或暗河中的地下水体,从崖壁上岩溶洞穴口流出而成。其形成与地壳运动、地表河流下蚀、地下河溶蚀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描述岩溶台地地貌景观的特征。
(2)简述湘西岩溶台地的形成条件。
(3)推断悬挂式洞瀑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4)分析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答案】(1)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
(2)石灰岩广布;地壳运动相对剧烈;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3)地壳运动石灰岩层断层节理发育,地表水沿断裂处下切侵蚀,形成峡谷陡崖地表水沿裂隙处溶蚀、侵蚀岩层,形成地下溶洞、暗河等地貌,地下暗河在崖壁出露,河水流出形成悬挂式洞瀑。
(4)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加快了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被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分析】本大题以湘西喀斯特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岩溶台地类似于平顶山或者桌状山地貌,说明顶部较为平缓,而该地台地发育众多,与峡谷相伴而生,说明四周坡度较陡,为陡崖绝壁。
(2)湘西岩溶台地的形成原因与岩层性质及气候等有关。湘西位于我国季风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从岩石性质来看,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石灰岩广布,容易与流水发生溶蚀作用,使喀斯特地貌发育。从地壳运动看,地壳运动使部分岩层发生断裂,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峡谷,部分岩体崩塌,面积广大的岩层留存,形成台地。
(3)读图可知,绝壁处有地下暗河的出水口,说明悬瀑应在河流流水溶蚀后发生在陡崖处形成悬挂式瀑布。应先是地壳运动导致石灰岩断层处节理发育,由于断裂处岩石破碎,易于被流水下切侵蚀,使该地地表形成峡谷陡崖;地表水继续沿着裂隙处溶蚀和侵蚀岩层,逐渐形成了地下暗河溶洞等地貌;后来岩层分离,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地下暗河在崖壁处出露,悬挂式洞瀑形成。
(4)据图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则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高。其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率提高,拦截地表径流能力加强,使下渗量和地下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于石灰岩岩层的溶解和侵蚀作用加强,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某些植物的根系会排放出酸性物质,也有利于加强对石灰岩的溶蚀,也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图示
溶沟
地表水对岩石不断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丛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也称喀斯特漏斗,塌陷后形成天坑
溶洞
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地下河
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精品达标测试</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及成土因素,土壤剖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精品课堂检测</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课后作业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杂质的分布特征,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有,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