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13756/0-17219479354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13756/0-1721947935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13756/0-17219479355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提示的区域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共2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B. 烛焰C. 人的眼睛D. 水晶杯
2.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B. 形影紧相依C. 潭清疑水浅D. 镜子正衣冠
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4.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 光的漫反射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 光沿直线传播
5.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 站在原地下蹲B. 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 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 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6.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A. 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 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 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 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7.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 )
A. 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 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10.中国诗词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二、多选题(共20分)
11.以下是在机州亚运会上出现的物体,其中是光源的有( )
A. 点燃的“薪火”火炬
B. 亮闪闪的亚运会奖牌“湖山”
C. 开幕式当晚天空中的“超级满月”
D. “大莲花”场馆中央显示着画面的地屏
12.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发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造成
D. 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1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下列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未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
C. 如果将点燃的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变小
D. 为了便于测量,应保证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14.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中的“逾静、更幽”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们看到的地平线上的“落日”实际上是光经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15.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 近视眼镜是利用凸透镜来矫正的
D. 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10分)
16.美丽的仙女湖,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大别山中,“河畔竹林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竹林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鸟在平静的河面上飞过,河水深40m,当小鸟距水面4m时,小鸟的“倒影”距小鸟 m。
17.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如图所示),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当一个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8.如图所示,AB之间的距离为2m。当小球从A向B移动了1m时,若不考虑小球的形状和大小,这时小球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小明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他的像的大小是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19.如图所示,光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为______度,界面左侧是______(选填“玻璃”或“空气”)。
20.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m.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1.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如图所示。请完成反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22.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23.如图所示,夜晚,小明打开手电筒走在一条没有路灯的街路上,他发现前面的水坑是暗的,地面是亮的。这是为什么?
24.(1)如图,站在岸边上的人看到的C′是C点的像,这是因为池底C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在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此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 虚 浅
(2)
(3)
六、25.解:(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s=v声t声=340m/s×18s=6120m;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t光=sc=6120m3×108m/s=2.04×10−5s。
答:(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6120m;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2.04×10−5s。
26.(1)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
∵∠AOB=45°,∴OB=AB=20cm∴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
(2)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
AC=AB+BC=30cm
∵S′C=30cm,∴在△AS′C中,∠AS′C=45°,又∵S′C平行于镜面
∴
∠AOB=∠AS′C=45°
∴反射角
∠NOA=90°−∠AOB=90°−45°=45°
入射角的大小为
∠SON=∠NOA=45°。
七、27.(1)偏离(2)在同一平面
28.(1)漫;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不能;在;
(3)可逆的
29.(1)B、D
(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
(3)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