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重点突破练(三) (含答案)高中生物必修1(苏教版201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014275/0-17219566327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重点突破练(三) (含答案)高中生物必修1(苏教版201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014275/0-1721956632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重点突破练(三) (含答案)高中生物必修1(苏教版201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014275/0-17219566329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随堂练习题,共11页。
题组一 酶的相关曲线及实验分析
1.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和无酶催化条件下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假设酶所处的环境为最适条件,下列对于图中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表示过氧化氢酶使活化能降低的数值
B.若将有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反应温度升高15 ℃,则曲线②的峰值会降低
C.曲线①表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催化条件下分解
D.图示可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图一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3.(2023·江苏南通高一期末)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4套方案,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C.方案③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方案④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
4.(多选)(2023·江苏无锡高一质检)从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 h和2 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 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0~50 ℃之间
B.第1 h到第2 h,45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C.第1 h到第2 h,50 ℃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不明显
D.若只催化淀粉反应1 h,3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题组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5.(2022·江苏苏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反应速率与CO2浓度呈正比
B.过程②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分解成CO2
C.过程③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过程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6.(2023·江苏泰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氧气的速率大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则该植株一定能正常生长
B.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也可用于呼吸作用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与根细胞中进行
7.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和释放O2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8.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叶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
B.M中NADPH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到叶绿体的基质
C.M、N都能产生ATP
D.真核细胞中都含有M、N,原核细胞中都不含M、N
9.(多选)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下列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细胞呼吸强度的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10.(多选)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
11.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在低温条件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 g样品放入含50 mL磷酸缓冲液(pH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在不同温度下测定PPO的活性,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1)制备PPO粗提取液时,加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PO活性的测定实验中:
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________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3)实验小组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在温度30 ℃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②曲线a和b表明,该酶的最适pH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或“C”)对应的横坐标的值。
③曲线a是实验____________(填“Ⅰ”或“Ⅱ”)的结果。据图能否说明实验 Ⅰ、Ⅱ 中酶活性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2·江苏海安高一期末)绿萝俗称“生命之花”,是常见的家庭绿植,图1是绿萝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图解,①②③④代表的是物质,甲、乙代表的是生理过程。科研人员将绿萝置于密闭容器内,检测容器中的CO2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过程。
(2)图1中物质①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绿萝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一株绿萝栽培在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较长时间后,下列物质中能检测到18O的有__________。
①周围空气的氧气
②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
③周围空气的水分子
④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
(5)某同学观察到放在室内的绿萝叶片比放在室外的绿萝叶片要更绿一些,试推测在光照较弱的室内,叶绿体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的重要生命活动,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测定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①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细胞结构)被固定,而黑暗条件下CO2由__________(细胞结构)释放。
②温度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③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在25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 h,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的量(用CO2的质量表示)为__________ mg。
(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_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__________装置,该装置的容器中应放入__________植物。
(3)利用(2)中改造后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白炽灯先关闭,然后打开且光照强度逐渐由弱变强,在此过程中,毛细刻度管中的液滴的移动状况为:液滴先向______移动,逐渐减慢至停止,停止时光合作用______细胞呼吸(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同步测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第二课时课时作业,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第一课时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为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