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3.2海水的性质(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3.3海水的运动(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4.2地貌的观察(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5.2土壤(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6.1气象灾害(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喀斯特地貌
1、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4、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5、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6、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即学即练1】天窗结构是地下河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中岩层走向与地表状况等分析,当地( )
A.各处岩层断层发育形成天窗构造B.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壳水平运动
C.外力侵蚀程度较低岩层较为完整D.灰岩与砂页岩共同构成当地地貌
2.猜测图中天窗构造中水体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B.ph值呈弱酸性C.终年水温偏高D.雨水补给为主
【答案】1.B 2.A
【分析】1.根据所给地貌地质剖面图中信息可得知,天窗构造由外力作用形成,排除A;D2以上各岩层走向具有一定坡度,说明这里是褶皱构造一部分,B正确;地表起伏明显,地下暗河发育,说明这里岩溶地貌典型,排除C;参与化学侵蚀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构成为主,排除D。故选B。
2.天窗内水体为地下水出露的湖体,所以终年水位变化较小、且水温变化也较小,A正确;由于这里岩溶地貌发育,所以地下水中含有含钙矿物,水体呈碱性,排除B;地下水流动互动,水温低,排除C;地下水补给为主,水位稳定,排除D。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知识点02 河流地貌
1、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流出山地,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河谷两岸一般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3、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其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4、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5、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的终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6、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向海岸一侧延伸可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呈鸟嘴状,如长江三角洲;有的呈扇形,如黄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呈鸟趾状。
【即学即练2】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
A.流水的搬运和侵蚀B.风力的搬运和侵蚀
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
【答案】C
【详解】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是西北风从中亚、新疆地区携带风沙,遇到太行山脉阻挡,风力堆积而成。高原形成之后,因为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流水冲刷能力强,流水的侵蚀和搬运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C正确。A、B、D与题不符,故选C。
【点睛】水土流失原因(4 个)石漠化也是水土流失(在南方低山丘陵与高原)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植被破坏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知识点03 风沙地貌
1、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3、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
4、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5、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其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6、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即学即练3】造成埃及(热带沙漠气候)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化、风蚀作用D.冰蚀作用
【答案】C
【详解】埃及狮身人面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多风沙天气,影响狮身人面像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风蚀作用,C正确;不临海,不会有海蚀作用,A错误;降水少,流水侵蚀弱,B错误;地处热带,不可能有冰蚀作用,D错误。故选C。
知识点04 海岸地貌
1、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貌。
3、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4、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即学即练4】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片是某旅游爱好者在世界不同地点拍摄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四幅图片属于海岸地貌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分析】读图判断,甲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乙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丙为喀斯特地貌;丁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故选B。
能力拓展
考法01 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1)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特征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属于考查重点
2、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喀斯特地貌对水资源分布、大型工程的影响等,属于考查重点。
【典例1】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
【答案】C
【详解】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石灰岩而成,所以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气候湿润,石灰岩广布。
考法02 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谷的形态及形成的原因,包括其他流水地貌,比如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属于考查重点
2、河流堆积地貌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同类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考查重点和高频考点。
【典例2】上海崇明岛的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D
【详解】崇明岛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端的长江口处,是中国第三大岛屿,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形成的。故选D。
考法03 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
(1)常见的风蚀地貌及成因,属于考查重点。
2、风力堆积地貌
(1)风力堆积地貌的考查常常以新月形沙丘为背景出现,特别是借机考查当地盛行风向,属于考查重点。
【典例3】埃及白沙漠中分布着众多的形如蘑菇的岩石,形成这种蘑菇状岩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答案】A
【详解】据图可知,石蘑菇分布在埃及沙漠中,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是由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风化物,并将侵蚀的物质带离原地,最终形成风蚀蘑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石蘑菇是典型的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考法04 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
(1)常见的海蚀地貌及成因,如海蚀柱、海蚀崖等。
2、海水堆积地貌
(1)海水堆积地貌常常以沙滩等形式出现,沙坝等也时有出现。
【典例4】长山群岛位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共由200多个海岛组成,属我国八大群岛之一。岛屿海岸边的岩石有些像“海龟”,有些像“大象”,影响这类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答案】A
【详解】据图可知,该类型地貌分布在海岸边,应该是由于海浪侵蚀形成。故选A。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其所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由山谷口向外可分为扇顶、扇中和扇缘。根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不同,可以细分为“旱扇”(即洪积扇)和“湿扇”,分别对应着河流中的暂时性河和常流河。下图为“湿扇”和“旱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旱扇”相比,“湿扇”( )
A.砾石磨圆度低B.径流年际变化小C.河流落差小D.扇体面积小
2.“旱扇”的绿洲多出现在( )
A.扇顶B.扇中C.扇缘D.山谷
【答案】1.B 2.C
【分析】1.“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流水侵蚀强烈,砾石更加圆润,A错;“湿扇”长期有河流流经,径流年变化较小,B对;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响,湿润地区不一定落差小,C错;湿润区河流流量大,长度较长,冲积扇的面积会较大一些,D错。故选B。
2.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绿洲。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扇缘的颗粒最小。河流从山口流出,顺着地势流往地势最低的冲积扇扇缘位置,扇缘位置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都较好,最容易出现绿洲。扇顶、扇中、山谷中都不具备形成绿洲的两个条件,A、B、 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地貌的一种,泥沙颗粒由冲积扇的扇顶向扇缘部分逐渐减小。距扇顶越远,土壤颗粒粒径越小,土壤越肥沃。在扇缘处,地下水埋藏浅,水分条件更好。
自然界中有许多天然的“桥”,下图示意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黄土桥B.海蚀桥C.岩溶桥D.风蚀桥
4.下列与岩溶桥的成因相似的地貌是( )
A.雅丹地貌B.冰川地貌C.喀斯特地貌D.火山地貌
【答案】3.A 4.C
【分析】3.黄土桥是黄土髙原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加上当地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最严重,A对;海蚀桥是海水侵蚀海岸基岩形成的特殊地貌。海岸基岩坚硬,不易被侵蚀,此处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错;岩溶桥属于喀斯特地貌,当地气候一般较湿润,加上土层较薄,岩石多裸露,虽然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但流失量较黄土高原地区少,C错;风蚀桥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当地降水较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D错。故选A。
4.岩溶桥主要是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C对。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A错。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曾有冰川活动的地区和现代冰川分布地区,B错。火山地貌是岩浆喷发物堆积形成的,D错。故选C。
【点睛】喀斯特(岩溶)天生桥景观是当地下河的顶板崩塌后,残留部分的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称为喀斯特(岩溶)天生桥景观。
5.塔里木盆地流动沙丘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答案】D
【详解】风携带泥沙在前进的过程中,风力减小或遇到阻挡,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沙丘,因此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符合题意;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风化作用不会形成沙丘,排除ABC。故选D。
6.纸币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B.乙——流水沉积C.丙——流水溶蚀D.丁——断裂下陷
【答案】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泰山以内力作用为主而形成,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壶口瀑布以外力作用为主而形成。
【详解】甲是泰山,是断块山,由于地层断裂抬升形成,A错误;乙是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B错误;丙是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正确;丁是壶口瀑布,壶口处河道狭窄,黄河流速快,壶口受到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而成,D错误。故选C。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由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组成),按照岩龄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顶平、身陡、麓缓”是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但这一特征却不足以形容湖南省郴州茶永盆地的丹霞地貌,该地的丹霞地貌多为匍匐状的岩丘,红层厚度达4000米。下图示意湖南省红层及丹霞景观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湖南的红层( )
A.均有典型丹霞地貌分布B.形成时所在区域地势起伏小
C.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D.不易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2.推测茶永盆地丹霞地貌按照岩龄划分最可能属于( )
A.幼年期B.青年期C.壮年期D.老年期
3.茶永盆地红层厚度达4000米,主要是因为( )
A.植被覆盖率较高B.地壳多次抬升
C.地形条件利于沉积D.流水侵蚀强烈
【答案】1.B 2.D 3.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丹霞地貌中红层地貌形成过程,并推测茶永盆地丹霞地貌所属的年龄时代,及其红层厚度形成的原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图示可知并不是红层地区均有典型丹霞地貌分布,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沉积岩为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说明红层形成时,所在区域地势起伏较小,B正确。湖南的红层主要分布在山区,C错误;红层为陆相碎屑岩沉积物,易被外力风化、侵蚀,D错误。故选:B。
2.据材料可知,茶永盆地的丹霞地貌为匍匐状的岩丘,说明其形成时间较早,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的时间久,与典型的丹霞地貌差异明显,按照岩龄段来划分,最可能属于老年期,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植被覆盖率高,水土较小,泥沙沉积少,是不易形成4000米厚度的红层,A错误;地壳多次抬升,此处不易接受沉积,B错误;达到据材料分析可知,红层由陆相碎屑岩组成,为典型的沉积岩,其厚度大主要是因为地质时期茶永盆地周边地区构造地貌反差大,沉积物来源广,盆地地势较低,能够接受大量沉积物堆积,C正确;该处以沉积为主,流水侵蚀强烈是不易形成厚度达4000米的红层,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人常说的丹霞,在国际上,被统称为红层地貌。红层地貌就是红色的沉积地层,一般由砾岩、砂岩这些岩石组成。红色岩层中的红色就是氧化铁的颜色。大部分红层形成于古代炎热干旱的盆地中,由含铁矿物脱水氧化而成。
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地貌为( )
A.峰林B.石柱C.落水洞D.溶蚀洼地
5.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
A.由流水溶蚀而成B.由碳酸钙淀积而成
C.由流水搬运而成D.由地面塌陷而成
【答案】4.A 5.B
【分析】4.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一一峰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喀斯特地貌是我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在我国亦称为岩溶地貌。下图为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 地区,简述该地区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2)说明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条件:地表岩石多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作用强。
(2)在地表沉积作用下形成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蚀。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发展,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底部平坦,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形成峰丛、峰林。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为峰林和峰丛,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问题进行作答。
【详解】(1)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有:一、地表多可溶性岩石,比如石灰岩;二、温暖湿润的气候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2)图中所示为地上喀斯特地貌,其形成过程是:在地表沉积作用下形成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蚀。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发展,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洼地底部平坦,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形成峰丛、峰林。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山区,河谷地带往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图示意某山区的河谷断面。
(1)简述图中河漫滩的空间分布特征。
(2)人们常选择阶地作为耕作场所,请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谷底;大致对称分布于河床两侧。
(2)(阶地)地形较为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靠近河流,用水方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漫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阶地作为耕作场所原因,,直接看图可以得出。
【详解】(1)由图观察可知,河漫滩位于河床两侧的谷底;且关于河床大致对称分布。
(2)由图中可见,阶地地势较高,地形较为平坦;邻近河流,便于用水;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荆江河段地处江汉平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曲河道,两岸发 育众多的扇状地貌。下荆江属高弯曲河道,“九曲回肠”,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的牛扼湖。下图为长江荆江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程度差异明显,可能是因为( )
A.地形差异B.流量差异
C.河岸岩性差异D.沿岸植被不同
2.上荆江沿岸的扇状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3.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其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大了河流的流量 ②改善了航运条件 ③增加了湿地面积 ④减少了泥沙淤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1.C 2.D 3.D
【分析】1.荆江地势低平,河流曲折,化沙堆积较多,河流两岸大多为砂质岩层,易被流水冲刷侵蚀进而发生河岸崩塌,从而改道,导致.上下荆江河道自然弯曲差异明显。上、下荆江河段地形、流量、沿岸植被差异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读图可知:扇状沉积体在凹凸岸、河流宽阔与狭窄处均有分布,A、B、C错误;洪水决口处,河流携带大量沉积物通过决口被冲到洪泛盆地上形成的扇状沉积体,D正确,故选D。
3.江心沙洲属于河流沉积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流速下降形成的泥沙淤积,下荆江裁弯取直后,利于河水下泄,会减少沉积物在河曲地段沉积,因沉积物减少了,江心洲可能退化为水下砂体,D正确,故选D。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团队研究我国西北某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沙粒绝大多数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等密切相关(左图),当风沙流受红柳阻挡时,在灌丛中堆积,年复一年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风沙层交替出现,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 )
A.输沙总量减小B.近地面输沙量增加
C.沙粒粒径变小D.最大输沙量高度上移
5.沙包上的红柳( )
A.叶片宽阔B.根系发达C.全年常绿D.植株高大
【答案】4.D 5.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4.结合材料信息,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可知当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沙粒粒径变大,输沙总量增加,AC项错误,读图可知,近地面输沙量减少,B项错误,最大输沙量高度由4米左右变为6米左右,高度上移,D项正确。故选D。
5.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植物根系发达,有助于吸收水分,B项正确;叶子小,避免水分大量散失,A项错误;植被为草原荒漠,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风沙流是指携带沙粒的气流(风)。风沙流中的含沙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距地面30厘米(特别是10厘米以下)的高度内,集中了绝大部分沙粒。粒径大于2 毫米的沙砾多在近地面处滚动。粘土则多悬浮于高空。风沙流中的含沙量及沙粒的粒径随风速的增大而急剧增加。风沙流中的含沙量及随高度变化的特点等,都直接影响风的地质作用一风的地质作用集中于近地表的范围内。
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带主要分布在滦河口和大蒲河口之间的沿岸地带,是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在滦河三角洲以北新开口以南的沙丘带发育最为典型,此段海岸沙丘由海向陆主要发育横向沙脊与新月形沙丘。图甲为该地某一段海岸沙丘地形简图,研究表明横向沙脊的顶部会发生季节性往复移动,其顶部海拔夏季稍低于冬季,该地冬春季节多盛行东北风或偏东风,夏秋季节多盛行西南风或偏西风;图乙为该地的各月降水量和风速变化图。近年来,沙丘滑沙活动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1)分析河北昌黎海岸带成为我国海岸沙丘典型分布区的有利条件。
(2)指出横向沙脊顶部季节性往复移动的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与冬季相比,近年来夏季横向沙脊的顶部海拔更低,请作出合理解释。
(4)推测一次往复移动后横向沙脊顶部的最终位移方向,并说明依据。
【答案】(1)河流和海水搬运来大量泥沙沉积,沙源丰富;沿海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宽广,利于沙丘的堆积;此处多风,特别是冬春季节向岸风的风力较大。
(2)特点:夏、秋季向东移动,冬、春季向西移动。
主要原因:夏秋盛行偏西风,把沙丘西侧的沙粒侵蚀搬运到背风的东坡沉积,使横向沙脊顶部东移;同理,冬春盛行偏东风,使横向沙脊顶部西移。
(3)夏季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横向沙脊顶部沉积泥沙较少;夏季降水较多,泥沙湿度大,黏性强,不易被搬运到横向沙脊顶部;夏季为旅游旺季,近年来该地游客增多,游客踩踏和滑沙等活动会降低横向沙脊顶部的海拔。
(4)方向:横向沙脊顶部会向西移动。依据:与夏秋季相比,冬春季风力更大,侵蚀搬运能力更强沙脊顶部向西移动的距离更大。
【分析】本题以河北昌黎海岸带海岸沙丘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沙丘的形成与沙源、动力及地形等因素有关。由材料可知,“海岸沙丘带主要分布在滦河口和大蒲河口之间的沿岸地带”,说明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多,沙源丰富;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海岸附近,沿海为冲积平原,说明地势平坦,利于风沙流的形成;读统计图可知,该地风速较大,位于海岸地带,此处多风,特别是冬春季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向岸风的风力较大,说明风的搬运能力强,有利于沙丘的形成等。
(2)横向沙脊顶部季节性往复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夏秋季向海或向东移动,冬春季向陆或向西移动。依据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多盛行东北风或偏东风,夏秋季节多盛行西南风或偏西风;夏秋盛行偏西风,把沙丘西侧的沙粒侵蚀、搬运到背风的东坡沉积,使横向沙脊顶部东移或向海移动;同理,冬春的偏东风,使其顶部西移或向陆移动。
(3)横向沙脊顶部海拔的高低与物质来源、动力、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统计图可知,7、8月份降水多,风速小,可推断夏季沙脊含水多,泥沙湿度大,黏性强,夏季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泥沙不易被搬运到横向沙脊顶部;同时,联系生活常识可知,夏季是海岸带旅游的旺季,游客多,滑沙、踩踏等活动导致沙脊海拔降低等。
(4)读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风速大,盛行东北风或偏东风;夏秋季风速小,盛行西南风或偏西风,可推断受强劲的冬季风影响,侵蚀搬运能力更强,沙脊顶部最终向西移动。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积扇有“湿扇”和“旱扇”之分。“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地区,通常面积较大,扇上的河流多为常年性的;“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季节性河流造就的。与“旱扇”相比,“湿扇”的石块磨圆度较高。我国中西部干旱地区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形成的“旱扇”规模较大,而低山丘陵山口处形成的“旱扇”规模较小。
(1)描述“旱扇”的形成过程。
(2)与“旱扇”相比,说明“湿扇”石块磨圆度较高的原因。
(3)分析我国中西部干旱地区高大山脉和低山丘陵处“旱扇”规模不同的原因。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季节性河流,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碎屑物质在山前堆积形成“旱扇”。
(2)形成“湿扇”的河流多为常年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石块被侵蚀、磨损时间长,磨圆度较高。
(3)高大山脉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洪水期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携带的碎屑物质多,形成的“旱扇”规模大;低山丘陵地区河流流量小,搬运能力弱,形成的“旱扇”规模小。
【分析】本题以冲积扇为载体,考查冲积扇的形成过程、颗粒物特征、冲积扇规模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旱扇上多季节性河流,旱扇上游方向山区地势陡峭,可推测,洪水期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当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平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山前渐渐堆积,形成“旱扇”。
(2)由材料可知,“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地区,扇上的河流多为常年性的,水量较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在河流流动过程中,其携带的石块被流水侵蚀、磨蚀时间长,故磨圆度较高。
(3)我国中西部干旱地区高大山脉通常有积雪冰川,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洪水期流量大,再加上高大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携带的碎屑物质多,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旱扇”规模大;而中西部干旱地区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小,流量小,流速慢,搬运能力弱,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旱扇”规模小。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说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在我国的分布和主要地貌特征
2.说明河流(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类和分布
3.说明风沙(风力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4.说明海岸(海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一等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