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优良的船舶技术、先进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技术是使海上贸易之路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又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动力。
    20世纪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六支木桨和一具黑陶独木舟模型,证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术。汉代时,船帆已得到广泛使用,桨、橹、碇(相当于锚)等属具也已有完备的配置。三国时期的船不仅体型大,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壳结构也凸显了造船工艺的先进。
    明永乐三年(1405 年),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序幕。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51.8米),阔一十八丈(约61.6米)”,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 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不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发明的开孔舵,这样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船的两舷和艇部设有长橹,使之便于在狭窄水域航行。同时,船队还普遍使用了带爪木杆石碇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可以说,很长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技术都保持在世界顶峰水平,直至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压制时,才逐步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何国卫《行舟致远 扬帆丝路》)
    材料二: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航海技术的精确度会出现飞跃式进步?这与下西洋船队的任务有关。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指南广义》里提到,郑和船队“纳贡累累”,要带着贡品平安地穿过乌礁众多的海域,就必须提高航行技术的精确度。
    精确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献中。经过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国航海文献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时期的航海指南中广泛使用。如郑和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编绘的《郑和航海图》记载:茶山在东北边过,用巽巳针,四更,船见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在华盖星五指内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势,坐癸丑针,六十五更,船收葛儿得风,哈甫儿雨。
    其中,“针”代表指向,“巽巳”“癸丑”是罗盘上通过八卦、天干和地支标示的不同方位。“更”是计程单位,代表2.4 小时的航程,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托”是测深单位,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指”是“过洋牵星”时所使用的单位。所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这几项技术中,罗盘在宋代已广泛使用;计更法来自印度洋地区;测水深的铅锤来自地中海地区;而过洋牵星术则来自阿拉伯地区,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直接引入中国的。
    下西洋活动不但促进了上述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还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这些航路信息代表着船员们共同的技术成果,并因其属于国家组织行为,具有实地勘测的权威意义,更能促成相关技术与数据的广泛流传,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里中国实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术的基本形态。这一过程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
    (摘编自陈晓珊《长风破浪——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研究》)
    材料三:
    为了使远航顺利进行,郑和根据船队航行需要,全方位选拔水手、医生、翻译等人才,并根据专业分工进行培训。
    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有2万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医生等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其中就有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纪行著作《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西洋番国志》的作者巩珍、《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华夷胜览》的作者匡愚等,他们以文字、图册形式将自己亲历的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船队里还有“番火长”,即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贡献了才智。
    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重视纪律,每个成员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确保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郑和也注重激励船队成员,以此提高士气,增强凝聚力。
    如此,郑和船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
    (摘编自杨权斌《郑和航海国际贸易合作及其历史地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是海上贸易之路成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技术,海上丝绸之路很难形成。
    B. 宋元时期,船舶开始使用多桅多帆、升降舵和多副舵,并以游碇稳定船身,这说明此时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
    C. 郑和的船队在航行中运用了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过洋牵星”术,为的是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防范恶劣天气。
    D. 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留下了不少记录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的著作,如《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指南广义》。
    2.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第一段来看,作者认为我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相互促进。
    B. 为了避免船身在海浪中断裂,降低触礁的风险,郑和船队中宝船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左右。
    C. 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这样便于宝船在狭窄水域航行。
    D. 郑和船队中的“番火长”既有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也有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
    3. 根据材料二中计量单位的使用,下列记述最有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项是( )
    A. 自三角去双门用癸字二更,自双门去断节用乙卯二更,自断节去牛车英用乙字二更。
    B. 望南挑西一字行驶,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
    C. 由乌沙门开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陈钱山,用艮寅针,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
    D. 单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灯笼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儿码头,水六托,泊船也。
    4. 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
    5.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时,有同学对“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了梳理,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①②③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犹稀少了人迹,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唱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责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不讳,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艳,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候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然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 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地,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门外已是满天大雨,哗哗落得正紧。汉子大步走进雨阵,并不回头。走出很远,汉子唱开了戏文,竟是一副绝好的嗓子。侯洪志听得呆了。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了保定,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便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民国三年冬月”,以及地点——“保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B. “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着侯洪志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存在自满、视野狭窄的缺点,没有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 “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样,都是口是心非的说法。
    D. 小说结尾没有明确解释所有的细节,比如“山月画店”关张的原因、汉子的去向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
    7. 关于文中黄脸汉子画“梅花斗寒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写出了侯洪志内心对汉子的恭敬之情。
    B. “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动作简洁,“却不落笔”这一细节则充满悬念。
    C. “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这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D. 作者在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行文富有变化,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
    8.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黄脸汉子”可以称为“良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 班级文学小组准备选择本篇小说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请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写一篇推荐词。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安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静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遣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
    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群言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崧,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埠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10. 原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仪状A齐等B而饰C貌者D好E质性F同伦G而学H问者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正而冠”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
    B. “今人诚能砥砺其材”与文中“其惟仲尼乎”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C. “筹策得失”与“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策”意思不同。
    D. “所以相致也”与“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致”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年幼的人由于愚昧,容易做出荒诞的行为,但可以通过学习摆脱愚昧。
    B. 作者引用了《诗经》等经典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了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C. 作者认为“晚世之人”因为愚昧,所以无法获得美名,达不到“上圣”的境界。
    D. 本文运用一些比喻,如“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等,使道理的阐释深入浅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
    (2)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14. 班级学习小组认为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学习的方法。作为小组成员,请你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1]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王溶: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下”一“收”两字鲜明地表现了一方势如破竹,一方迅速灭亡。
    B. 颔联描绘东吴防御工事被摧毁、举旗投降的场面,具有讽刺意味。
    C. 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写时间,表现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丰富了诗意意蕴。
    D. 全诗巧妙地将史、景、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
    16.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以“故垒萧萧芦荻秋”来收束全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天下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举动,指出这些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心态。
    (3)《陈情表》中“_________”一句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相联系,表面上是恭维晋武帝,实际上是为自己“_________”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
    (4)小刚同学总懊悔于过往的失败,你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向前看。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方过年,一般窗花贴好,窗户糊好,离除夕就更近了。奶奶家窗户上面的窗花皆是奶奶亲手所为。别人家窗户上面的窗花也多为奶奶的杰作,奔跑的小鹿,卖菜的大嫂,温顺的绵羊,喜悦的小鸟皆栩栩如生。临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围得 ① 。许多刚过门的小媳妇迷上了奶奶的剪纸,早早来到奶奶家,主动张口索要,奶奶总是 ② 、笑呵呵地大方相送。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左旋右转之间,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躯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的剪纸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 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参考图示,完成小题。
    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异物卡喉致死3000余例,发生意外时,必须 ①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其中的关键。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创始人为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他在《急诊医学》杂志发文介绍了这一急救法,用于异物误入气道后所致气道梗阻的急救。其实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即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 ② ,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①1975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以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的这个急救方法;1985年,美国公共卫生部将其称为最佳急救法。②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急救方法有用,海姆立克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被人们将其称为“生命的拥抱”。由于这一急救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独立思考是做出理性决策的前提,但也需要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达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优良的船舶技术、先进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技术是使海上贸易之路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又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动力。
    20世纪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六支木桨和一具黑陶独木舟模型,证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术。汉代时,船帆已得到广泛使用,桨、橹、碇(相当于锚)等属具也已有完备的配置。三国时期的船不仅体型大,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壳结构也凸显了造船工艺的先进。
    明永乐三年(1405 年),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序幕。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51.8米),阔一十八丈(约61.6米)”,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 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不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发明的开孔舵,这样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船的两舷和艇部设有长橹,使之便于在狭窄水域航行。同时,船队还普遍使用了带爪木杆石碇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可以说,很长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技术都保持在世界顶峰水平,直至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压制时,才逐步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何国卫《行舟致远 扬帆丝路》)
    材料二: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航海技术的精确度会出现飞跃式进步?这与下西洋船队的任务有关。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指南广义》里提到,郑和船队“纳贡累累”,要带着贡品平安地穿过乌礁众多的海域,就必须提高航行技术的精确度。
    精确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献中。经过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国航海文献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时期的航海指南中广泛使用。如郑和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编绘的《郑和航海图》记载:茶山在东北边过,用巽巳针,四更,船见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在华盖星五指内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势,坐癸丑针,六十五更,船收葛儿得风,哈甫儿雨。
    其中,“针”代表指向,“巽巳”“癸丑”是罗盘上通过八卦、天干和地支标示的不同方位。“更”是计程单位,代表2.4 小时的航程,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托”是测深单位,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指”是“过洋牵星”时所使用的单位。所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这几项技术中,罗盘在宋代已广泛使用;计更法来自印度洋地区;测水深的铅锤来自地中海地区;而过洋牵星术则来自阿拉伯地区,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直接引入中国的。
    下西洋活动不但促进了上述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还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这些航路信息代表着船员们共同的技术成果,并因其属于国家组织行为,具有实地勘测的权威意义,更能促成相关技术与数据的广泛流传,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里中国实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术的基本形态。这一过程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
    (摘编自陈晓珊《长风破浪——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研究》)
    材料三:
    为了使远航顺利进行,郑和根据船队航行需要,全方位选拔水手、医生、翻译等人才,并根据专业分工进行培训。
    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有2万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医生等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其中就有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纪行著作《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西洋番国志》的作者巩珍、《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华夷胜览》的作者匡愚等,他们以文字、图册形式将自己亲历的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船队里还有“番火长”,即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贡献了才智。
    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重视纪律,每个成员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确保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郑和也注重激励船队成员,以此提高士气,增强凝聚力。
    如此,郑和船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
    (摘编自杨权斌《郑和航海国际贸易合作及其历史地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是海上贸易之路成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技术,海上丝绸之路很难形成。
    B. 宋元时期,船舶开始使用多桅多帆、升降舵和多副舵,并以游碇稳定船身,这说明此时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
    C. 郑和的船队在航行中运用了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过洋牵星”术,为的是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防范恶劣天气。
    D. 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留下了不少记录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的著作,如《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指南广义》。
    2.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第一段来看,作者认为我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相互促进。
    B. 为了避免船身在海浪中断裂,降低触礁的风险,郑和船队中宝船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左右。
    C. 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这样便于宝船在狭窄水域航行。
    D. 郑和船队中的“番火长”既有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也有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
    3. 根据材料二中计量单位的使用,下列记述最有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项是( )
    A. 自三角去双门用癸字二更,自双门去断节用乙卯二更,自断节去牛车英用乙字二更。
    B. 望南挑西一字行驶,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
    C. 由乌沙门开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陈钱山,用艮寅针,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
    D. 单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灯笼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儿码头,水六托,泊船是也。
    4. 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
    5.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时,有同学对“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了梳理,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①②③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明。
    【答案】1. A 2. A 3. B
    4. ①推动了相关技术和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
    ②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数据;
    ③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地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
    ④记录了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5. ①定向 ②导航 ③团队的协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宋元时期,船舶开始使用多桅多帆”错误。由原文“三国时期的船不仅体型大,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可知,原文是“三国时期的船……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而不是“宋元时期”。
    C.“为的是……防范恶劣天气”错误。由原文“所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可知,原文说的是“所谓‘过洋牵星’……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防范恶劣天气”缺少依据。
    D.“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留下了不少记录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的著作,如……《指南广义》”错误。由原文“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指南广义》里提到,郑和船队“纳贡累累”,要带着贡品平安地穿过乌礁众多的海域,就必须提高航行技术的精确度”可知,《指南广义》是琉球国的航海文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B.“为了……降低触礁的风险”错误。由原文“船体长宽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可知,原文说的是“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而不是“降低触礁的风险”。
    C.“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这样便于……”错误。由原文“不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发明的开孔舵,这样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船的两舷和艇部设有长橹,使之便于在狭窄水域航行”可知,应该是“船的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样便于宝船在狭窄水域航行,而不是“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
    D.“‘番火长’……也有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错误。由原文“此外,船队里还有‘番火长’,即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贡献了才智”可知,原文说的是“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而不是“‘番火长’也有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国领航员”。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 以“更”为计程单位,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体现了航行技术的精确度,不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
    B.“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测深不精确。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所以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
    C.以“更”为计程单位,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体现了航行技术的精确度,不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
    D.采用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引入中国的“过洋牵星术”。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二“下西洋活动不但促进了上述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可知,推动了相关技术和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
    ②根据材料二“还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这些航路信息代表着船员们共同的技术成果,并因其属于国家组织行为,具有实地勘测的权威意义,更能促成相关技术与数据的广泛流传,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里中国实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术的基本形态”可知,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数据;
    ③根据材料二“这一过程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可知,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地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
    ④根据材料三“他们以文字、图册形式将自己亲历的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可知,记录了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思维导图的能力。
    从材料二来看,“其中,‘针’代表指向,……标示的不同方位。‘更’是计程单位”“‘托’是测深单位,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指’是‘过洋牵星’时所使用的单位。所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航海技术的交流与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定向、计程、测深和导航的使用方面,所以第①②处可填“定向”“导航”。
    材料三中写郑和船队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所以第③处可填“团队的协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犹稀少了人迹,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唱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责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不讳,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艳,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候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然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 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地,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门外已是满天大雨,哗哗落得正紧。汉子大步走进雨阵,并不回头。走出很远,汉子唱开了戏文,竟是一副绝好的嗓子。侯洪志听得呆了。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了保定,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便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民国三年冬月”,以及地点——“保定”,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B. “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着侯洪志已经意识到自己过去存在自满、视野狭窄的缺点,没有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 “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样,都是口是心非的说法。
    D. 小说结尾没有明确解释所有的细节,比如“山月画店”关张的原因、汉子的去向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
    7. 关于文中黄脸汉子画“梅花斗寒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写出了侯洪志内心对汉子的恭敬之情。
    B. “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动作简洁,“却不落笔”这一细节则充满悬念。
    C. “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这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D. 作者在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行文富有变化,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
    8.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黄脸汉子”可以称为“良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 班级文学小组准备选择本篇小说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请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这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写一篇推荐词。
    【答案】6. C 7. D
    8. ①注重激发斗志。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
    ②注重相机引导。相机指出侯洪志画作商贾气太重,难臻一流之境。
    ③巧妙激发潜能。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将其“逼”上艺术巅峰。
    ④注意临场示范。故意画梅画鸟,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
    9. 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传奇色彩;以小见大,突出艺术精进与传承的主题。
    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侯洪志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黄脸汉子爱才育才,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
    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洪志浅薄愚昧’中‘浅薄愚昧’是反语”错误,文中不是反语;《荷花淀》中水生说女人们是“一群落后分子”也不是反语。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语言风格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致”错误。两者的语言风格不同,前者古朴典雅,后者语言极具乡土气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注重激发斗志。“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
    ②注重相机引导。“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注重相机引导。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
    ③巧妙激发潜能。“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派人买侯洪志不同姿态梅花图,将其“逼”上艺术巅峰。
    ④注意临场示范。“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沽白的空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故意画梅画鸟,现场作“梅花斗寒图”并进行指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词、多角度鉴赏作品意蕴的能力。
    ①艺术之美:这篇小说的语言凝练而优美,文白相杂,富有韵味,如“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故事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富有传奇色彩,小说围绕“论画——研画——订画——授画”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两位艺人的传奇故事。小说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富有传奇性,以小见大,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
    ②人性之光: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侯洪志为了画艺精进,关闭酒楼,又潜心研究绘画,对绘画笃志精诚,潜心钻研,惨淡经营;“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黄脸汉子爱才育才,用独特的方式指点对方,授业传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
    ③思想之力:小说讲述的故事含义隽永,给人启迪,又激人奋进。小说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侯洪志与黄脸汉子之间用独特的方式切磋画技,黄脸汉子在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督促侯洪志精进技艺,把对艺术的感悟融入跌宕起伏的叙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故事中蕴含着的艺术追求之道、为学之道、为师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安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静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遣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
    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群言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崧,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埠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10. 原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仪状A齐等B而饰C貌者D好E质性F同伦G而学H问者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正而冠”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
    B. “今人诚能砥砺其材”与文中“其惟仲尼乎”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C. “筹策得失”与“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策”意思不同。
    D. “所以相致也”与“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致”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年幼的人由于愚昧,容易做出荒诞的行为,但可以通过学习摆脱愚昧。
    B. 作者引用了《诗经》等经典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了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C. 作者认为“晚世之人”因为愚昧,所以无法获得美名,达不到“上圣”的境界。
    D. 本文运用一些比喻,如“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等,使道理的阐释深入浅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
    (2)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14. 班级学习小组认为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学习的方法。作为小组成员,请你简要概括。
    【答案】10. BEG
    11. B 12. C
    13. (1)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拜师学习以正根本,是没有办法来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
    (2)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
    14. ①勤学好问;②积累善思;③亲近贤者,结交益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仪容形状完全相同,但能修饰容貌的人会更加美好;天资禀性同属一个等级,但好学善问的人会更加聪明。
    “齐等”作“仪状”的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句;
    “饰”修饰“貌”,中间不能断开,“饰貌者”作主语,“好”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E处断句;
    “学问者”作主语,“学问者”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而”表转折,一般用于句首,所以G处断句。
    故选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表现出;/表被动,被。句意:表现出了纯正的品格并行加冠礼。/诚信却被怀疑。
    B.错误。用法不同。代词,自己的;/语气词,大概。句意:现在人们如果真的能够磨炼自己的才能。/大概只有孔子了。
    C.正确。计划;/拄着。句意:计划得与失。/拄着拐杖走走歇歇。
    D.正确。好处;/情致。句意:这样彼此都有好处。/他们的情致一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因为愚昧……”错误。由原文“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可知,主要是因为偷懒怠惰,而不是愚昧。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幼稚童蒙”,年纪小;“本”,根本;“全性”,保全天性。
    (2)“学”,学习;“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崇”,提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根据“而学问者智”“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可知,勤学好问;
    ②根据“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可知,积累善思;
    ③根据“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可知,亲近贤者,结交益友。
    参考译文:
    周召公年满十九岁,表现出了纯正的品格并行加冠礼,行了冠礼就可以成为方伯和诸侯了。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拜师学习以正根本,是没有办法来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幼小的人当然很愚昧,愚昧的人就会有荒诞的行为,愚昧的人荒诞行事,就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来充饥,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医治愚昧。”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询问,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心性。现在人们如果真的能够磨炼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精神集中,细察事物的变化,通晓正道的要领,了解事物从始至终的究竟,游览广阔的境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逍遥自在,在尘世之外任意往来,高高地独自屹立,远远地超凡出世,这就是德才最高超的人心神得以自由驰骋的缘故,然而后世之人没有人能做到。悠闲地生活,用心去思考,弹弹琴读读书,追思古代圣人,与贤人为友;求学好问、演讲辩论,每天都自得其乐;探索分析人间事务,分清利和害;计划得与失,观察祸与福;设立法度,作为依据;探究事物的过程,寻找事物实情;死后留下事业,活着赢得美名。这些都是人的才能可以达到的,然而有人不能达到,那是因为偷懒怠惰无所事事的缘故,所以失掉了根本就无法获得美名。
    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容形状完全相同,但能修饰容貌的人会更加美好;天资禀性同属一个等级,但好学善问的人会更加聪明。因用作打磨的磨石、玉石并不是金属,却可以使金属锋利;《诗》《书》上众多的言语虽不是我写的,却可以激励心志。那虚心提问请教的读书人,早起晚睡,磨砺精神,增长见识,以辨别不同的道理,所以立身处世就安全而不危险。读书人如果想要看得深见得广,留下显荣的名声,却又不喜欢提问请教的方法,那么这就是毁坏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慧的本源,又凭什么来立身呢?水积多了成为河川,那么蛟龙就可以在里面生存,土积多了成为大山,那么豫樟等树木就可以生长在上面;学识积累多了就能成为圣人,那么富贵尊显就来了,价值千金的皮衣,绝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建造宫殿的木材不是一棵树的枝干能做到的;先王的法令制度,不是一个谋士的智慧制订出来的。所以说:询问是增长智慧的根源,思考是增长智慧的途径。《中庸》上说:“好问接近于智慧,力行接近于仁德,知耻接近于勇敢。”积累小善成为大善,大概只有孔子了!读书人就是要做到恢复正常的本性,修养心性,竭尽才能,亲近贤人并向他请教,增长自己的学问品性;交朋友要注意情投意合,这样彼此都有好处。《诗经》上说:“如同象牙经过切磋,如同美玉经过琢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1]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王溶: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下”一“收”两字鲜明地表现了一方势如破竹,一方迅速灭亡。
    B. 颔联描绘东吴防御工事被摧毁、举旗投降的场面,具有讽刺意味。
    C. 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写时间,表现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丰富了诗意意蕴。
    D. 全诗巧妙地将史、景、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
    16.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以“故垒萧萧芦荻秋”来收束全诗。
    【答案】15. C 16. 冷风萧萧,芦荻在风中飘摇,往日的堡垒一片残破,此诗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荒凉、衰败之景,诗人以此衰景收束全诗,更加深了对历史兴衰无常、朝代更迭的感伤之情;也表达了对唐王朝统治者的劝谏之意,提醒它不要重蹈覆辙;同时将读者带入忧伤的情境中,达到诗意隽永的效果。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写时间”错误,上句写的是时间,下句写的是空间。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的意思是: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
    “今逢四海为家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故垒萧萧芦荻秋”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诗人以此衰景收束全诗,更加深了对历史兴衰无常、朝代更迭的感伤之情;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表达了对唐王朝统治者的劝谏之意,提醒它不要重蹈覆辙,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巧妙地将史、景、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将读者带入忧伤的情境中,达到诗意隽永的效果。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天下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般举动,指出这些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心态。
    (3)《陈情表》中“_________”一句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相联系,表面上是恭维晋武帝,实际上是为自己“_________”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
    (4)小刚同学总懊悔于过往的失败,你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向前看。
    【答案】 ①. 天下云集响应 ②. 赢粮而景从 ③. 旦视而暮抚 ④. 已去而复顾 ⑤.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⑥. 辞不赴命 ⑦. 悟已往之不谏 ⑧.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赢”“景”“惟”“赴”“谏”。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北方过年,一般窗花贴好,窗户糊好,离除夕就更近了。奶奶家窗户上面的窗花皆是奶奶亲手所为。别人家窗户上面的窗花也多为奶奶的杰作,奔跑的小鹿,卖菜的大嫂,温顺的绵羊,喜悦的小鸟皆栩栩如生。临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围得 ① 。许多刚过门的小媳妇迷上了奶奶的剪纸,早早来到奶奶家,主动张口索要,奶奶总是 ② 、笑呵呵地大方相送。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左旋右转之间,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躯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的剪纸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水泄不通 ②有求必应
    19. ①写剪刀“舞蹈”,用拟人的修辞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②“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的修辞,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
    20. ①剪纸植根于民间,②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③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④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是指临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围得连水也流不出去,应用“水泄不通”。水泄不通: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②语境是指奶奶总是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应用“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写剪刀“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剪刀”人的情态动作,表现奶奶剪窗花的手法灵活;
    ②“嘴角笑起两朵花儿”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奶奶的笑容”比喻成“两朵花儿”,“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表现奶奶对年轻时劳动岁月的眷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先抽出句子主干“剪纸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再把修饰成分“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变成三个短句“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句子,得出答案:①剪纸植根于民间,②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③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④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参考图示,完成小题。
    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异物卡喉致死3000余例,发生意外时,必须 ①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其中的关键。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创始人为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他在《急诊医学》杂志发文介绍了这一急救法,用于异物误入气道后所致气道梗阻的急救。其实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即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 ② ,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①1975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以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的这个急救方法;1985年,美国公共卫生部将其称为最佳急救法。②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急救方法有用,海姆立克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被人们将其称为“生命的拥抱”。由于这一急救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①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②产生向上的压力
    22. ①句,将“命名的”修改为“命名了”;
    ②句,删去“被人们将其”中的“将其”或“被”。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文“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可知,讲的是急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异物卡喉致死3000余例”,所以发生意外时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第二空,根据上文内容“即用外力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可知,此处内容是使用外力冲击,再根据下文“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可知,使用外力冲击的目的是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形成一股气流,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产生向上的压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结构混乱,主语应该是“《美国医学会杂志》”,谓语是“命名”,宾语是“这个急救方法”,将“的”改为“了”;
    ②句,句式杂糅,“被……将其”句式杂糅,删掉“将其”或“被”。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独立思考是做出理性决策的前提,但也需要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达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独立思考”和“接受他人不同观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这两者是能辩证统一到一起的,独立思考是前提,唯有独立思考为先,因为对问题有自己理性、独到的见解,并且能不畏强权,不媚世俗,处理问题时才能科学分析、理性对待并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因此最终有所成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人才能最终领导群伦,走向卓越。有了独立思考后,还需要接受他人的意见,以达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人能为我们提供看待问题不同的视角,可以充分了解事物的情况,可以充分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所以,“独立思考”和“接受他人不同观点”两者不可偏废,没有“独立思考”的“接受他人不同观点”,势必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接受他人不同观点”的“独立思考”,便是闭门造车,刚愎自用。随波逐流者,必定走向平庸;刚愎之用者,必定众叛亲离。所以,我们应该把“接受他人不同观点”和“独立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先独立思考,再广集意见,最终做出理性决策。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先广集意见,再独立思考。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广集意见,可以充分了解事物的情况;独立思考,才能亲自探究事物的本质,形成深刻的认识。二、广集意见,可以收获更有效率的方法;独立思考,才会把学到的方法内化为自身能力。三、广集意见,可以充分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独立思考,才能把这些观点与看法为我所用,做出最佳决策。
    立意:
    1.从谏如流,独立其魂。
    2.学会独立思考。
    3.先独立思考,再广集意见。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语文pd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语文答案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二语文双向细目表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八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2324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pdf、2324高二下期中语文答案docx、2324联考高二下期中语文答题卡docx、2324联考高二下期中语文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