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
展开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红色月亮”的重磅天象在当晚闪亮登场。如图1所示,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便形成月全食。当天,来自我校天文社的高一年级同学也记录了这一奇观(如图2)。据此,完成1~2题。
1.包含图1中三个天体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本次月全食时,同学所拍摄的“红色月亮”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具有( )
A.吸收作用B.保温作用C.散射作用D.增温作用
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如果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把几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组成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读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
B.图中横坐标间隔都为15年
C.黑子区域温度较周围高
D.每个周期黑子最先在纬度0°附近出现
4.黑子多的年份( )
A.地球进入冰期B.在北京能看见极光
C.太阳风会减弱D.导航系统可能失灵
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域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喷发,该次喷发的火山灰夹杂着有毒气体直冲云霄,并引发局地海啸。读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自于( )
A.①B.②C.③D.④
6.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岩石圈指( )
A.大陆的地壳部分B.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C.软流层以上部分D.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7~8题。
7.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B.茂密的丛林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冰原
8.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辽宁新生兽B.东北白垩兽C.中华侏罗兽D.亚洲三叠兽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运行6个月后,神十四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顺利返回地球。读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大气层( )
A.气压升高﹣降低﹣升高B.密度升高﹣降低﹣升高
C.气温升高﹣降低﹣升高D.水汽减少﹣增多﹣减少
10.下列地理现象能在图中找到主要证据的是( )
A.青藏高原大气较稀薄、寒冷
B.晴朗夜晚比阴天昼夜温差大
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低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1.(2分)读图分别表示通常情况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热力环流状况。完成四幅图中,主要出现在夜晚的热力环流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3.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它( )
A.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明显增温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读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a→c→b→dB.b→c→a→dC.c→a→b→dD.d→a→b→c
15.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1月20日至23日,我国经历了当年11月以来的第三次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气温下降6~10℃。图为11月20日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向和风力状况为( )
①甲地为偏北风
②乙地为偏北风
③丙地为无风区
④丁地风力最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本次天气过程可能引发( )
A.洪涝灾害—西北地区洪水淹没农田、聚落
B.干旱灾害—南方地区大风导致长时间无雨
C.寒潮灾害—中东部降温剧烈,遭受雨雪冻害
D.台风灾害—东南沿海受狂风侵袭,海水倒灌
船舶载重线指不同区带、区域和季节期航行所允许达到的满载水线,通常标注于船身。当船舶吃水超过规定载重线上边缘时,表明该船已处于超载状态,可能危及航行安全。图为船舶载重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直接影响船舶载重线位置的主要是( )
A.海水温度B.海水盐度C.海水密度D.海水运动
19.如图中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载重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B.温度高C.盐度高D.盐度低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读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20~22题。
20.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汐形成与太阳对月球引力有关
B.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C.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D.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
21.此日,大型船舶要进港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
A.6时B.11时C.16时D.21时
22.此日,某游客来到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刻,是上午10:00时前后
B.②时刻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
C.②时刻,是下午17:00时前后
D.①时刻岛屿露出水的面积大
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图1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当地凋落物数量逐月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小组拍摄的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照片,他们发现,凋落的叶片多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此时树上开始出嫩芽、长新叶。据此,完成23~24题。
23.甲树种广泛分布的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4.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稀少B.日照强烈C.气温回升D.风力较大
读图分别表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及景观图、河北昌黎各风向频率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千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千米,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米。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据此,完成25~26题。
25.海岸沙丘地貌属于( )
A.海岸地貌B.河流地貌C.喀斯特地貌D.风沙地貌
26.推测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及沙的直接来源分别是( )
A.东北风 退潮后海滩出露的泥沙
B.西南风 滦河三角洲沉积的泥沙
C.东南风 地表径流中携带的泥沙
D.西北风 山麓冲积扇沉积的泥沙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
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
28.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 )
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
B.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需施肥
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
D.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读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图完成29~30题。
29.该专题可能是研究( )
A.城市建设B.旱涝灾害C.寒潮灾害D.地震灾害
30.如果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应增加下列图层中的( )
①大气污染
②地形、地质
③人口密度
④民族构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56.5平方千米。苍山由十九座山峰组成,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苍山森林茂密,发源于此的众多溪流汇入洱海。如图为苍山﹣洱海区域图。
(1)图中甲区域,受 作用形成冲积平原,与山前部分相比,接近洱海部分坡度较 ,沉积物颗粒较 。
(2)大理站位于苍山东麓、洱海 。
大理站因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受湖陆风、山谷风的影响,风向昼夜变化明显,白天以偏东风为主。
(3)应用大气受热原理,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解释大理站地区白天以偏东风为主的原因。
(4)图示区域受人类活动及暴雨等影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出防灾减灾的合理措施。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地理课题组围绕“喀斯特地貌”进行主题探究。
探究1: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差异
同学们发现,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存在明显差异。图1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2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与图1相比,描述图2所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探究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机制
同学们在我国两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了如表数据,并且依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坐标图(图3)。
(2)图1和图2所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 ,依据图3和如表的资料,说明其发育程度高的原因。
探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有同学认为,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
33.(10分)亚洲鳗鱼只能在天然环境中繁殖,其幼鱼不善游泳,需借助洋流进入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沿海及江河生活。目前人工养殖鳗鱼完全依靠在本国近海捕捞野生鱼苗。图1为四地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曲线图,图2为亚洲鳗鱼苗漂流路线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成年亚洲鳗鱼需在400~500米深、水温16~17℃的大洋中才能顺利产卵。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亚洲鳗鱼产卵的是 。说明理由: 。
(2)黑潮属于 (单项选择)。判断依据 。
A.波浪
B.潮汐
C.暖流
D.寒流
(3)2020年中、日、韩等国渔民捕获鳗鱼苗较往年大幅减少。由于当年 (双项选择),鳗鱼苗随洋流向 (方向)漂流,导致三个国家鳗鱼苗歉收。
A.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偏高
B.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偏低
C.鳗鱼产卵的海域向高纬偏移
D.鳗鱼产卵的海域向低纬偏移
(4)黑潮除了影响沿海渔业生产外,还会影响人类的哪些活动?试举一例说明。
(5)黑潮的位置及变化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借助 的支持,便于人类及时了解、分析和预测黑潮的情况。(单项选择)
A.卫星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34.(10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如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 。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
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
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 为主,气候较 ;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 ,生长的植被可能为 。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 。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 、 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 (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 。
2022-2023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红色月亮”的重磅天象在当晚闪亮登场。如图1所示,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便形成月全食。当天,来自我校天文社的高一年级同学也记录了这一奇观(如图2)。据此,完成1~2题。
1.【解答】解:图示为包含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地球和月球绕转太阳运行,又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组成的,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月球围着地球转,组成地月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包含图中三个天体,其中太阳系级别最低,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红月亮是说月亮是红色的,受大气的散射作用影响,蓝紫光波长短,易被散射在大气中,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较小,可以穿过地球大气,折射到位于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面,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如果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把几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组成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读图)。读图完成3~4题。
3.【解答】解:太阳黑子现象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A正确。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因此图中横坐标间隔是11年左右,B错误。
黑子区域比周围温度低,亮度较小,C错误。
根据图片无法看出黑子最先出现的纬度,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的影响不大,A错误。
极光出现在高纬度两极地区,北京纬度低,不可能出现极光现象,B错误。
太阳黑子多的年份,太阳活动增强,太阳风变得强劲,故C正确。
太阳活动强则会扰动地球的磁场,有可能影响导航系统失灵,D正确。
故选:D。
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域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喷发,该次喷发的火山灰夹杂着有毒气体直冲云霄,并引发局地海啸。读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解答】解: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②③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其中②在上部为上地幔,③在下部为下地幔;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故岩浆物质来源于②。
故选:B。
6.【解答】解: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部分,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7~8题。
7.【解答】解:读材料“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并结合部分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哺乳动物应该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该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茂密的森林,B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读材料“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并结合部分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哺乳动物应该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结合选项可知,该动物可能会被命名为中华侏罗兽,C正确。
故选:C。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运行6个月后,神十四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顺利返回地球。读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解答】解: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从上到下穿过大气层,大气的密度逐渐增加,气压逐渐升高,气温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水汽含量逐渐增多,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较稀薄,气温低,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可以作为证据,A正确。
昼夜温差大小是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都与大气成分有关,图中没有大气成分的段,B错误。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不能用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来作为证据,C错误。
低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指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多变,图中没有关于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读图,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①图为山风,一般出现于夜晚,山坡因辐射冷却,山坡迅速降温,山坡处的气压就形成高压,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因此晚上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为山风,故A正确。
②图为海风,一般出现于海洋气温较低、陆地气温较高的白天,故B错误。
③图为城市风,白天和晚上近地面地区的风都是由郊区吹往市区,故C错误。
④图风向一般出现于四周沙漠气温较高,中间绿洲气温较低的白天,故D错误。
故选:A。
读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反射。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故选:B。
13.【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大气升温后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因此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A正确。
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的底部,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顶部,因此二氧化碳不会破坏臭氧层,B错。
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二氧化碳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太阳辐射吸收的很少,C错。
二氧化碳是稳定的化合物,不参与光化学反应,D错。
故选:A。
读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为水汽输送,b是降水,c是地表径流,d是蒸发,所以海陆间水循环依次经过的环节是蒸发d、水汽输送a、降水b、地表径流c,即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d→a→b→c,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a环节为水汽输送,其动力不一定是季风活动,故错误。
B、b环节为大气降水,不一定主要集中在夏季,象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故错误。
C、c环节为地表径流,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故正确。
D、d环节箭头向上为水汽蒸发,D错误。
故选:C。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1月20日至23日,我国经历了当年11月以来的第三次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气温下降6~10℃。图为11月20日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解答】解:读图知,甲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东,为西风;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右偏形成偏北风,①正确。
乙地东侧气压高,西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西方,为东风;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右偏形成偏南风,故②错误。
丙位于高压脊附近,不是处在高压中心下沉区,且盛行偏北风,故③错误。
丁地附近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最强,故④正确。
故选:B。
17.【解答】解:图示高压区数值大,为冷高压,受强冷空气影响,有可能形成寒潮灾害,故C正确。
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主要是夏秋季节出现的灾害,A、D错误。
从图中看出南方大部在高压控制下,处于下沉气流控制,不会出现大风天气,故B错误。
故选:C。
船舶载重线指不同区带、区域和季节期航行所允许达到的满载水线,通常标注于船身。当船舶吃水超过规定载重线上边缘时,表明该船已处于超载状态,可能危及航行安全。图为船舶载重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解答】解:当船只稳定航行时,船和货物重量等于浮力,当浮力一定时,船吃水深度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负相关,即密度越大,吃水越浅,密度越小,吃水越深,故C对。
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都是通过影响海水密度来影响船舶吃水深度的,故AB错。
海水运动对船舶载重线没有影响,故D错。
故选:C。
19.【解答】解:由所学可知,表层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密度与温度负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船吃水深度(即V排)与航行水域水的密度成正比,故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冬季海水水温低,密度大,吃水浅,A正确。
温度高,密度低,吃水深,B错误。
盐度虽与密度有关系,但北大西洋夏季和冬季盐度差异不大,故C、D错误。
故选:A。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读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20~22题。
20.【解答】解: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
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B错误。
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C错误。
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形状使大潮时水位增高,D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船舶进港口最合理的时间应是涨潮最高时,读图可知,为16点前后,高潮的水位较高,此时港阔水深便于大吨位船只进港,不易发生搁浅,C正确。
故选:C。
22.【解答】解: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时刻潮水的水位较高,岛屿被淹没的面积大,岛屿露出水的面积小,应出现在16:00﹣18:00之间,AD错误。
②时刻潮水的水位较低,岛屿被淹没的面积较小,应出现在10:00前后,由于水浅,游客进入岛屿较便利,B正确,C错误。
故选:B。
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图1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当地凋落物数量逐月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小组拍摄的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照片,他们发现,凋落的叶片多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此时树上开始出嫩芽、长新叶。据此,完成23~24题。
23.【解答】解:由材料“甲树种春季凋落物照片,他们发现,凋落的叶片多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此时树上开始出嫩芽、长新叶”可知,甲树种常年均有落叶,春季落叶也为青绿或黄色、褐色的老叶,同时又有新叶生长,因此甲树种应是常绿阔叶林,最可能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D正确。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树叶落叶,春季没有落叶,只是树叶开始出现嫩芽、长新叶,AB错误。
内蒙古高原上以草原植被为主,即使东部地区有树木,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不会在春季出现落叶,C错误。
故选:D。
24.【解答】解:造成甲树种(常绿阔叶林)在春季凋落的原因最可能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此时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不足所致,C正确。
春季只是降水较少,已经有锋面雨带开始向北登录我国陆地,带来春雨。不是稀少,A错误。
春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日照不是很强烈,B错误。
风力对树木的落叶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C。
读图分别表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及景观图、河北昌黎各风向频率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千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千米,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米。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据此,完成25~26题。
25.【解答】解:海岸沙丘是形成在海岸边的沙丘地貌,强大海风搬运海岸沙滩的沙子,陆地摩擦力较大,风力降低,风沙沉积,形成沙丘,是风沙地貌。
故选:D。
26.【解答】解:根据风向频率图判读,该地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所以CD错误。
根据材料,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所以应是受东北风的作用,将退潮后海滩出露的泥沙搬运堆积在西岸沿海地区形成高大的沙丘,A正确。
读图分析该沙丘主要分布于滦河三角洲北部且规模大,所以不可能受西南风影响,B错误。
故选:A。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解答】解: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产生倒伏,A错误。
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B错误。
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C正确。
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C。
28.【解答】解: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A错误。
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过程而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C错误。
由于红壤这个自然土壤本身具有酸、瘦、粘等特点,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正确。
黑土虽然自身肥力较高,但在利于过程中仍需施肥,以保持土壤的肥力,B错误。
故选:D。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读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图完成29~30题。
29.【解答】解:根据图中可知,该图层是雨量和行政图叠加,降水量主要决定了洪涝和干旱,所以B正确;
降雨量跟城市建设、寒潮、地震等关系较小,所以ACD错;
故选:B。
30.【解答】解: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为在西南地区地形地势落差较大;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当地地壳不稳定,岩体破碎,碎屑物较多;植被覆盖率较低;再加上人为的过度农垦等植被破坏,造成植被覆盖率低,所以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研究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及灾情状况,需要降水的信息、③人口的分布密度、②地形地质图这些信息进行叠加,进行综合分析,所以②③正确;
但当地的①大气污染和④民族构成对滑坡、泥石流的分析没有作用,所以①④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解答】解:(1)根据材料信息“苍山森林茂密,发源于此的众多溪流汇入洱海”及读图知甲区域位于苍山山前,可知,图中甲区域,应该是受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出山口处即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根据已学知识,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可知,与山前部分相比,接近洱海部分坡度较小,沉积物颗粒较细。
(2)读图可知,大理站位于苍山东麓、洱海西岸。
(3)材料信息“大理站因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受湖陆风、山谷风的影响,风向昼夜变化明显,白天以偏东风为主”,读图及结合上题可知,大理站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大理站位于苍山东麓、洱海西岸;大理站地处周围山地环绕的山谷之中。大理站因地理位置特征(大理站位于苍山东麓、洱海西岸):白天,大理站地区增温快,气压低,大理站地区以东洱海湖面增温慢,气压高,风从湖面吹响大理站地区,形成湖风;大理站因地貌特征(大理站地处周围山地环绕的山谷之中):白天,大理站地区西侧山坡增温快,气压低,大理站地区所在山谷增温慢,气压高,风从山谷吹响山坡,形成谷风。湖风与谷风均为偏东风,所以大理站地区白天以偏东风为主。
(4)材料信息“苍山由十九座山峰组成,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苍山森林茂密,发源于此的众多溪流汇入洱海”提示,图示区域受人类活动(如矿山开采等破坏了苍山森林茂密)及暴雨等影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苍山由十九座山峰组成,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众多溪流)等地质灾害,所以防灾减灾的合理措施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采取封山育林等;工程措施:设置拦沙坝和谷坊坝等;其他措施:如大理石矿闭坑禁采等措施以保护生态和地质环境。
故答案为:
(1)流水堆积;小;细
(2)西岸
(3)白天,大理站地区增温快,气压低,大理站地区以东洱海湖面增温慢,气压高,风从湖面吹响大理站地区,形成湖风;白天,大理站地区西侧山坡增温快,气压低,大理站地区所在山谷增温慢,气压高,风从山谷吹响山坡,形成谷风。湖风与谷风均为偏东风,所以大理站地区白天以偏东风为主。
(4)生物措施:采取封山育林等;工程措施:设置拦沙坝和谷坊坝等;其他措施:如大理石矿闭坑禁采等措施。
32.【解答】解:(1)图1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2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我国河北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少,温度较低,流水溶蚀作用较弱,喀斯特地貌以高大山体为主,连成一片,山上植被较稀疏;广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流水溶蚀作用强,喀斯特地貌景观多峰丛、峰林、孤峰和溶蚀洼地,山体呈锥状耸立,植被覆盖较好。
(2)结合图示可知,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图b;由图c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高;表中数据表明广西降水时间分布相对均匀,年降水量1500—2000mm,年平均气温20—22℃,这比河北西部的年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气温6—8℃高出很多,大部分时间都高温多雨状态,而且广西中部的年溶蚀率为0.12—0.3mm/年,也比河北西北部的年溶蚀率0.02—0.3mm/年要高;广西的植被覆盖率也高于河北西北部山地,由此可知图2广西中部地区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
(3)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地势起伏大,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小,地表水容易下渗,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且地质地貌复杂,交通建设不便,对外联系不便,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喀斯特地貌景观奇峰秀石,山青水秀,多溶洞、地下暗河等,风景如画,景色秀丽,有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
故答案为:
(1)多峰丛、峰林、孤峰和溶蚀洼地,山体呈锥状耸立,植被覆盖较好。
(2)图2;广西中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大且时间分配较均匀,植被覆盖率较高,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
(3)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不利于交通建设。不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有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
33.【解答】解:(1)据题干可知:成年亚洲鳗鱼需在400~500米深、水温16~17℃的大洋中才能顺利产卵。根据左图,可以看出在水深400~500米处,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乙海区在400~500米的海水温度约为13~17℃,能够满足产卵水温要求。因此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亚洲鳗鱼产卵的是乙地
(2)读图可知黑潮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明显向北的稳定的流动方向,二是由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三是图中显示鳗鱼苗借助黑潮进入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沿海及江河生活。综合上所述,可以推断黑潮属于暖流C。
(3)根据材料知鳗鱼苗生存需要在400~500米深、水温16~17℃的大洋中才能顺利产卵。然后,要借助洋流进入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沿海及江河生活。推断一方面可能是当年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偏低,不能满足鳗鱼苗产卵的要求,导致鳗鱼苗歉收,因此B正确,A错误。
另一方面可能适合鳗鱼产卵的海域向低纬偏移,这样鳗鱼苗不能再借助洋流进入中日韩三国沿海,而随洋流向南漂流,最终导致三国鳗鱼苗歉收,D正确,C错误。
故选:BD。
(4)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包括人们可以借助其进行航行等,能够提高航速,节省燃料;洋流还可以加快海水的自净速度,同时会使污染的面积范围扩大等,答案合理即可。
(5)卫星定位系统只能提供定位功能,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遥感图像,提供地理信息,只有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预测,因此C正确,AB错误。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起到分析查询预测功能,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乙;乙海区在400~500米的温度约为13~17℃
(2)C;由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
(3)BD;南
(4)借助其进行航行等,合理即可
(5)C
34.【解答】解:(1)我们知道,岩石的风化物被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才能转变成生长植物的土壤。“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由此判断黄土的成土母质应该是沙尘堆积物,它是强劲的偏北风从黄土高原西北方或北方内陆风源地区带来的,而且当地应该比较干旱,众多沙粒细沙覆盖地表。因此C正确;因为湖泊洼地中的淤泥不容易被风力搬运,因此A错误;风成说认为形成黄土的母质是风吹来的,最终才能形成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不可能是当地岩石风化侵蚀碎解的产物,也不可能是流水堆积物,因此B、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2)由壤土层特征看,壤土层中含有较多乔木、灌木的植物孢粉,这说明当地的植被应以森林为主,而且由于森林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再加上壤土层中有典型的淋溶层,都说明当时气候较为湿润,流水作用较强;
由黄土层特征看,黄土层中含较多的草本植物孢粉而没有森林植物孢粉,也没有明显的淋溶层,说明当时气候较干燥,再加上黄土层颗粒较大,土壤发育程度低,说明当时风化作用、风力作用较强,当地生长的植被只能是草原。
(3)黄土当中的黄土层颜色较浅,含草本植物孢粉,反映了当时环境以草原为主,气候较干燥;黄土当中的壤土层颜色较深,含森林植被孢粉,反映了当时环境以森林为主,气候较湿润;因此,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气候。
(4)生物因素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有机质的来源,而从黄土高原土壤剖面中含有较多乔木、灌木以及较多草本植物孢粉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生物因素促进了土壤的形成。黄土高原由距今两亿年前的湖泊,一直到距今一百多万年才开始形成真正的土壤,这说明时间因素也是一个的重要的成土因素。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生物、时间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由材料可知,红色土层由于发育程度较高,土壤颗粒细小,使得土壤质地紧密,土壤之间孔隙小,土壤更坚硬,支撑能力强,也不易渗水,因此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红色的壤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建造过程中可以不立梁柱、不设砖瓦。
故答案为:
(1)C
(2)森林;湿润;强;草原
(3)气候
(4)生物;时间
(5)红色;红色土层质地紧密,更坚硬,支撑能力强
5 15:28:11地区
广西中部
河北西北部
降水时间分布
相对均匀
集中
年降水量(mm)
1500﹣2000
400﹣600
年平均气温(℃)
20﹣22
6﹣8
年溶蚀率(mm/年)
0.12﹣0.3
0.02﹣0.3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