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5617/0-17220069962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5617/0-17220069963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5617/0-17220069963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5=40,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好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3.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
(O)=16(Na)=23(S)=32(Cl)=35.5(Ca)=40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冶炼钢铁C.品红扩散D.石油分馏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食醋C.干冰D.碘酒
3.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居里夫人C.诺贝尔D.门捷列夫
4.下列一般标识在矿泉水瓶上的标志是
A.有害垃圾B.当心火灾
C.物品回收D.当心爆炸
5.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A.纯碱溶液B.蔗糖水C.柠檬汁D.食盐水
6.香肠中的下列成分中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无机盐
7.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B.一个铟原子的质量为114.8g
C.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铟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8.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合金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
C.铝合金的硬度小于单质铝D.铝材致密氧化膜要及时除去
9.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D.氧气验满
10.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11.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B.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红色
C.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D.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
12.《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9∶8
C.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6%D.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13.氮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肥可由氮气在一定条件生产制得B.氮肥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能增强肥效D.氮肥可为农作物提供N、P、K等元素
14.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
,则可推测X是
A.B.C.D.
1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B.
C.D.
16.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7.用图2所示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经过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9.8mL,水为90.2mL
B.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
C.稀释时把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气体:,点燃B.(KCl)固体:,加热
C.()气体:浓硫酸D.NaOH()溶液:
19.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反复拉、推注射器,观察到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下表列出了相关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拉动注射器,试管内产生气泡
B.推动注射器,广口瓶内冒气泡
C.实验过程中两个干燥管内吸收的物质相同
D.试管内反应为
20.从青海查尔汗盐湖提取碳酸锂()的一种流程如下。每100t盐湖卤水制得碳酸锂59.2kg(钾元素的提取率为8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程中石灰石的作用可以直接用生石灰来替代
B.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
C.蒸发结晶法可将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完全除去
D.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01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4分)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图4)。它表面覆盖了聚酰亚胺—铝箔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器用到了液氢和液氧,着陆后用高强度合金铲进行月壤采样。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图4
①铝箔②液氢③液氧④合金
(1)利用物质延展性的是 。
(2)利用硬度大的性质的是 。
(3)作为推进器燃料的是 。
(4)作为推进器助燃剂的是 。
22.(4分)
云南出产的桃花盐因色如桃花而得名。用300g常温盐泉卤水敞锅熬制得60g桃花盐,其中含氯化钠95%,其余为矿物质等。
(1)桃花盐的色如桃花是源于 (选填“氯化钠”或“矿物质”)。
(2)桃花盐食用后不易得甲状腺肿大症,说明其中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
(3)常温下该盐泉卤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属于NaCl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
23.(6分)
兴趣小组取京杭大运河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1)设计:运河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①可以通过 (填操作名称)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②图5为活性炭吸附后的微观图示,活性炭具有 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子。
图5
(2)净化: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6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 (选填“A”或“B”)。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 (选填“适宜”或“不宜”)直接饮用。
图6
(3)总结:
①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将序号排序) 。
a.分析混合物成分b.找到分离方法c.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②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写一条) 。
24.(6分)
“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图7)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
图7
(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或“活泼”)。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 。
(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 。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10分)
图8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图8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3)实验中可观察到 (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花变红;澄清石灰水 (填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中用含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2,理论上能生成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6.(10分)
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任务二:效果检验
(1)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9所示实验,观察到 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 (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图9
(2)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 。
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流程。
资料卡:
1.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2.溶液与Fe、Zn均能反应生成。
(1)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 。
27.(10分)
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10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图10
Ⅰ.多角度认识制氧原理电源
(1)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A极是 极;将燃着的蜡烛放入b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 。
(2)太空舱制氧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符号供水膜电极表示)。
(3)太空舱制氧过程中消耗的水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关系是 (填序号)。
A.B.C.D.
Ⅱ.多措施提高制氧效率
【查阅资料】
提高电解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水的导电性、改变电解温度、设置超声波场等。
【讨论分析】
(1)用30%的KOH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增大了水中 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2)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 。
(3)图11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图11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 (选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 。
28.(10分)
近年来,全球低糖食品的总体消费量持续增长。
Ⅰ.糖类作用
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糖类以维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否则易造成 ,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
Ⅱ.代糖生产
代糖是一类替代蔗糖等天然糖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木糖醇是一种常见的代糖。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的原料,具有可燃性。科研人员研究用玉米芯膨化后辅助酶解法制备木聚糖,两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1)从②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2)比较两组实验数据,推测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 。
Ⅲ.代糖研究
已知木糖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兴趣小组取1.52g木糖醇按照图12装置测定木糖醇分子中原子个数比,测得B装置增重了1.08g,C装置增重了2.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药品均足量)
图12
(1)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后停止加热。
(2)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3)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Ⅳ.代糖应用
某品牌可乐每罐含糖(核算成蔗糖)11.2g,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结合下表数据分析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 ;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每天不宜超 罐(以整数计)。
温度
溶剂
溶质
溶解度
20℃
乙醇
HCl
41.6g
NaOH
17.3g
NaCl
0.065g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
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②
③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减少, ,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序号
①组实验
②组实验
实验条件
膨化机内无水情况下,在不同压力下实验
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
实验数据
名称
甜度(等质量比较)
价格(元/kg)
安全用量mg/(kg体重)/天
热量(kca/g)
蔗糖
1
9
未作具体规定
4
木糖醇
1
22
未作具体规定
2.4
阿斯巴甜
200
74
0-40
4
安赛蜜
200
50
0-15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会造成酸雨的物质是,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化学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