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课件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江苏兴化期末)下列几种 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C.洗澡时的适宜水温约为60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 s
解析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全新的2B铅笔长 约18 cm;洗澡时的适宜水温约为42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 绩约为14 s。
2.(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广西中考)在行驶的动车 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解析 在行驶的动车上,以动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与动车 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后退。
3.(教材变式)(2024江苏徐州期末)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 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 A.探究声音的产生 B.探究声音的传播C.探究声音的速度 D.探究声音的特征
解析 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说话时感觉声带在振动,这是探 究声音的产生。
4.(跨学科·语文)(2023四川南充中考)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 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 杯中的“弓”是弓在水面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A错 误;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 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的虚 像,鱼的实际位置在虚像的下方,B错误;月亮本身不能发光, 所以不是光源,C错误;“一叶障目”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D正确。
5.(跨学科·语文)(2023四川宜宾中考)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 是属于 (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解析 “汤沸”过程是水沸腾的过程,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 化现象。
6.(跨学科·音乐)(2023江苏泰州中考)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 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解析 琴声响度的大小与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无关,A错 误;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正确;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 引起琴声音调不同,C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 琴声响度不同,D错误。
7.(新课标·模型建构)(2023陕西西安铁一中期末)如图所示, 一束光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反射光线沿水 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 ) A.一定为60° B.一定为65°C.可能为50° D.可能为25°
解析 如图甲所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50°= 130°,则入射角为65°,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65°=25 °;如图乙所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入射角和反 射角都为25°,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25°=65°。
8.(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江苏苏州期中)如图所示,物质W通 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①、②、③物态变化过程 的吸、放热情况依次为 ( ) A.吸热、吸热、吸热 B.放热、吸热、吸热C.放热、吸热、放热 D.放热、放热、吸热
解析 物质在①过程中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需要放热; 物质在②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需要吸热;物质在 ③过程中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
9.(新考向·创新实验)(2023湖北宜昌中考改编)小华用弹性膜 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 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 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 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向透镜内注水
解析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此时光源在二倍焦距之外,A、B错误;光源远离透镜时,物 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 像,C错误;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折光能力 变强,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要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应 该向透镜内注水,D正确。
10.(跨学科·体育与健康)(2024江苏无锡梁溪月考)我国运动 员全红婵,在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10 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 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 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5 s,距 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的此段运动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她经过C点的速度为5 m/sB.她在AD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她在BD段的平均速度为10 m/sD.她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D段
解析 由图可知,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因此可知她全程做加速运动。AC段路 程sAC=1.25 m+3.75 m=5 m,所用时间tAC=2×0.5 s=1 s,则她在 AC段的平均速度vAC= = =5 m/s,由于她在做加速运动,所以经过C点的速度会大于5 m/s。BD段路程sBD=3.75 m+6.2 5 m=10 m,所用时间tBD=2×0.5 s=1 s,则她在BD段的平均速度 vBD= = =10 m/s。由于她全程做加速运动,所以她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D段。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新考法·分析论证)(2024江苏南京鼓楼期末)(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如图乙所示是测金属丝直径的一种方法,铅笔上所绕金属 丝的总长度是 cm,若线圈共有22匝,则金属丝直径为 cm;(结果保留2位小数)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示数是 s。
解析 (1)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22 ℃。(2)图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铅笔上所绕金属丝的总长度l= 8.80 cm-6.00 cm=2.80 cm,铅笔上金属丝的总匝数为22,则金 属丝的直径为 = ≈0.13 cm。(3)图丙,秒表的小表盘的指针稍偏过5和6刻度线的中间刻度,读数为5 min,大表盘 读数为38 s,秒表的示数t=5 min+38 s=338 s。
12.(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江苏泰兴期末)如图所 示是一款超声波驱鼠器。在通电工作时,它发出的超声波和 普通声音一样都是由物体 产生的。由于这种 声波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不在人耳的听 觉频率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听到,但它仍然可以通过 传播到老鼠的位置,达到驱鼠的目的。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听到。空气可以传声,超声波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老鼠的位置,达到驱鼠的目的。
13.(新素材·时事热点)(新独家原创)在网络上,一段漠河环卫 用火来烤路面除冰的视频引起大家的关注。视频显示,有一 名工作人员推着一排喷着火的罐子,他身后被除过冰的地方 已被拖出一条道路(如图所示),当地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方法 只适用于十字路口等一些关键路段。在火焰下,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罐里面的天然气是通过 的 方法液化的。在极端低温下,堆起的雪人也会慢慢变小,这是 因为雪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解析 在火焰下,冰吸热熔化成水,罐里面的天然气是通过压 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雪在低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所以在 极端低温下,堆起的雪人也会慢慢变小。
14.(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邳州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 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为入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界面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玻璃。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关于法线 对称,从图中看出AO、FO关于GD对称,故GD是法线,BE是界 面,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知,F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入射角等于90°-35°=55°;反射角也是55°,折射角是90°-60°=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光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故界面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15.(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盐城大丰月考)小明骑自行 车从家门口出发,沿平直道路到新华书店买书,途中有一半路 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 图所示。在AB段,自行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明骑得快的是图中的 (选填“OA”或“AB”)段;他从家门口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析 从s-t图像可知,AB段自行车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 比,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OA段的速度vOA= = =6 m/s,AB段的速度vAB= = =1.5 m/s,所以小明骑得快的是图中的OA段。小明从家门口到书店的平均速度 v= = =2.4 m/s。
16.(新课标·模型建构)[答案含评分细则]按题目要求完成下 列作图。(1)(2024陕西西安莲湖月考)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的实验过程中,从玻璃板中看到了放在蜡烛右边的笔 AB,如图甲所示,请你在图甲中画出笔AB的像A'B'。(2)(2024江苏盐城景山中学期中)如图乙所示,画出光通过玻 璃三棱镜时的光路。
(3)(2024江苏泗阳期末)由图丙中折射光线,补全射向凹透镜 的入射光线。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笔AB的两端点A、B 关于玻璃板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笔AB在玻 璃板中所成的像A'B'。
(2)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作出 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据此作出进入空气的折射光线。
(3)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 于凹透镜主光轴射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17.(新考法·分析论证)(2024江苏张家港期中)(14分)如图甲、 乙所示是小明在“探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 验装置:
(1)应选择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蜡和 海波进行实验。(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既能使试 管受热均匀,又能 。
减缓升温速度(或增加实验时间)
(3)如图丙所示是通过实验绘制的物质熔化的图像,其中海波 的熔化图像是图①,故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实验中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第10 min 时海波处于 态。(4)根据图像可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 晶体”),理由是 。
解析 (1)为了受热均匀,应选择颗粒较小的蜡和海波进行实 验。(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既能使试管受热均 匀,又能使加热过程变得缓慢,温度升高慢,便于记录实验数 据。(3)海波的熔化图像是图①,因为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 海波是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海波熔 化过程持续了12 min-6 min=6 min。在第10 min时,海波正在 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4)根据图像可判断,蜡在熔化过程 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18.(新考法·设计实验)(2024江苏常州期末)(14分)小组同学探 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 和光屏中心,使 它们大致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置于20.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
65.0 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小华用手掌将凸透镜挡住一半,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4)在图乙的基础上,小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解析 (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 cm-50.0 cm =10.0 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 cm。(2)为了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它们大 致位于同一高度。(3)由图乙可知物距为50.0 cm-20.0 cm=30.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 根据此原理工作的。用手掌将凸透镜挡住一半,光仍可以通 过凸透镜的其他部分,折射光线变少,但会聚成像的大小不 变,仍是完整的,只是像会变暗。(4)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 合适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又重新得到了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提前会聚 了,该眼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19.(新情境·安全与健康)[答案含评分细则](2023江苏新沂月考)有些人骑行电动车时喜欢看手机且姿势随意,存在很大的 安全隐患。电动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 制动两个过程,电动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 程做变速运动。某人骑电动车以1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骑车时看一眼手机需要2 s,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在无人驾驶 状态下以原来的速度匀速行驶。该人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 电动车在反应过程行驶了4 m,制动过程所用时间为3 s,电动
车在这两个过程中前行的总距离为9.5 m。
(1)在该电动车骑行人看手机时间内,电动车行驶的路程有多 少米?(2)该电动车骑行人的反应时间为多少秒?(3)求该电动车骑行人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 度。
1.提取关键信息紧急停车
2.根据“知二求一”选择公式(1)问→s=vt(2)问→t= (3)问→v平均=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共46页。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素养综合测试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素养综合测试课件,共50页。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