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情境·道德修养)(2023辽宁大连中考)在公共场所,人们 要轻声说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解析 在公共场所,人们要轻声说话。这里的“轻”是指声 音的响度小。
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下列关于地球水循环的部分物态变 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地表水蒸发到空中 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 D.水蒸气凝华成霜
解析 地表水蒸发到空中,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水蒸气 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水蒸气凝华成霜,都 会放出热量。
3.(新考向·逆向思维)(2024江苏盐城东台教育联盟期中)某同 学面对平面镜,看到身后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是 ,则实际时间是 ( )A. B. C. D.
解析 面对平面镜,看到身后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像和 物体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所以实际时间是12:51。
4.(新情境·国防教育)(新独家原创)跨越八千里,直飞利雅得!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第十次走出国门,参加2024年2月4日至 8日举行的第二届沙特国际防务展。如此长距离的直飞,离 不开运油-20进行空中加油。如图所示,运油-20正在为战斗 机进行空中加油,下列对此时战斗机上飞行员的描述正确的 是 ( )
A.以战斗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C.以加油机上的飞行员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D.以旁边的云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解析 以战斗机、加油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没有发生位置的 变化,是静止的,A、B错误;加油机上的飞行员和战斗机上的 飞行员相对加油机都是静止的,因此以加油机上的飞行员为 参照物,战斗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C错误;以云为参照物, 飞行员相对于云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D正确。
5.(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江苏昆山月考)如图所示,记录了两条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传播径迹(所有光线均没标箭头),其中,2、4两条光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1、2一定是入射光线B.3、4一定是入射光线C.若4是入射光线,则2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D.若1是入射光线,则4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析 光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因而1、2或3、4都可能是 入射光线,A、B错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 发生折射,其中2、4两条光线在同一直线上,说明不是同一束 光,C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 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若1是入射光线,则入射角较大, 对应的折射角较大,故4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D正确。
6.(新课标·科学论证)(2024江苏盐城大丰期中)如图所示,向 两个杯子中分别倒入开水和冰水,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不正 确的是 ( )
A.气温高,冰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B.气温低,开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C.气温越高,开水杯的内壁出现小水滴越多D.气温越低,冰水杯的外壁越不容易出现小水滴
解析 气温高,冰水和外界温差大,冰水杯周围的水蒸气容易 发生液化现象,冰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A正确;气温 低,开水和外界温差大,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容易发生液化现 象,开水杯口容易看到冒“白气”,B正确;气温越高,开水和 外界温差越小,不容易发生液化现象,C错误;气温越低,冰水 和外界温差越小,越不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冰水杯的外壁越不 容易出现小水滴,D正确。
7.(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宜兴月考)如图所示,S是凸透 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 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 )
A.AC B.AB C.AD D.AE
解析 发光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落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折射光线可能是AB。
8.(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南京溧水月考)一辆汽车沿A 到C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站在C处静止不动,汽车在A 处、B处各鸣笛一次,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为1 s,已知汽车的 速度为声速的十分之一,则人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 (声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 )A. s B. s C. s D. s
解析 汽车的行驶速度v声=340 m/s,v车= v声= ×340 m/s=34 m/s,人听到车第一次鸣笛声的时间t= ,经过1秒,车前进距离s2=v车×t1=34 m/s×1 s=34 m,汽车再次鸣笛后,人听到鸣笛声 的时间t'= = ,由于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为1 s,则人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Δt=t1-(t-t')=1 s-( - )=1 s- =0.9 s= s。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9.(跨学科·语文)(2024江苏泗阳期末改编)古诗“路人借问遥 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怕得鱼惊”说明声音不仅可以 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 中传播,“不应人”是在 减弱“噪声”。人说话的声音由其声带的 产生,并以 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 不说话只招手,是怕人说话的声音把鱼吓跑,而鱼在水 中,所以这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不出声回应,避免了声音的 产生,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人说话的声音由其声带的振 动产生,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的。
10.(新考法·设计实验)(2024江苏江阴华士片期中改编)英国 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这种现象叫 ,就像雨后的彩虹。其实我们 (选填“背对着”或“正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 造虹”现象。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温度传感器, 一段时间后,传感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解析 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 象叫光的色散。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两次折射和反射形成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改变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看到彩虹,故需要背对太阳喷水。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温度传感器,一段时间后,传感器的示数将变大。
11.(教材变式)(2024江苏徐州期末)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后,雪熔化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撒盐可以使路面的雪熔化更快,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
解析 下雪后,雪熔化要吸收热量,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 “雪后寒”。盐水的凝固点低,所以撒盐可以使路面的雪熔 化更快。
12.(新考向·创新实验)(2024江苏连云港赣榆月考)小哲用自 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像未画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像。他从水凸透镜向外抽一些 水,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 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和原来 相比,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图中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水凸透 镜向外抽一些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推 迟会聚,像距变大,像变大。
13.(跨学科·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4江苏无锡侨谊教育集团期末改编)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出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的时间为2 min,在手机中用地图软件截取了一段地图,简化后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 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km/h。
解析 刻度尺分度值为0.1 cm,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 2.00 cm。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所以两站间实际距离为 2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v= = =60 km/h。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4.(新课标·模型建构)[答案含评分细则](6分)按题目要求完 成下列作图。(1)(2024江苏盐城大丰期中)如图甲所示,小孔前有一位于MN 所在直线的物体AB(AB是发光物),经小孔后在光屏上所成的 像为A'B',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及对应的光路图。
(2)(2024江苏东海期中)图乙中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改变了 方向,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标出反射角。 (3)(2024江苏南通通州期末)如图丙所示,光线AB、CD均平 行于主光轴,请补全光路图。
答案 (1)如图所示
解析 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 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连接BA,作出物体BA,连接AA'、 BB'作出光路图。
答案 (2)如图所示
解析 用虚线作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即 法线,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为平面镜位置,入射光线与法 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答案 (3)如图所示
解析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凸 透镜的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 凸透镜主光轴。
15.(新考法·分析论证)(2024江苏常州期末)(14分)小组同学分 别用两块厚度不同的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 “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明选用薄透明玻璃板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两 支相同的蜡烛A与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固定蜡烛A的位置并将其点燃,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 ,由此可得: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 。为了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由实验可得:平面镜成像时,像距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物距。
的厚度约为 mm。
(3)如图乙所示,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黑纸板, (选填“能”或“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4)小华用厚玻璃板做成像实验时,发现蜡烛A在玻璃板后成 两个像,若测得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12 mm,则所用玻璃板
解析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或反射光 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 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人 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 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为了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 时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还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 距;多次测量后,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黑纸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但无法看到蜡烛B。(4)根据物与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 ×12 mm=6 mm。
16.(新考向·创新实验)(2024江苏泰兴期末)(12分)小聪和小华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小华安装实验器材时出现了图1中的情形,接下来小华的 操作应该是 (选填“将A铁圈上移”或“将B铁 圈下移”)。
(2)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且 (选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3)小聪还想了解沸腾的条件,他将实验装置做了改进,如图2 所示,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的水温,当甲、乙 两温度计示数都达到98 ℃后,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 水不能沸腾,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还不能沸腾,由此得出水 到达沸点后要 才能沸腾的结论;当小聪同学在烧杯
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试管中的水沸腾了,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由此,小聪联想,用水或盐水煮鸡蛋时,鸡蛋在 中(选 填“水”或“盐水”)更容易熟。
解析 (1)由图1知道,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因为要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不能移动B铁圈,所以,应将A铁圈上 移。(2)水沸腾之前,下层水的温度高于上层,气泡上升过程 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水中
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时水不断汽化进入气泡,使气泡变大,由小到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 表明水沸腾了。(3)水到达沸点后要不断吸收热量才能沸 腾。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 沸腾,说明烧杯中水的沸点升高,使试管中的水能吸收热量而沸腾,所以用盐水煮鸡蛋时,鸡蛋更容易熟。
17.(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答案含评分细则](2024江苏南京玄武期末)(10分)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下表是上海虹桥站开往银川站的G1802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
(1)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到南京南站的时间为 h,动车 在07:10时的速度为 km/h。 (2)若驾驶汽车从上海虹桥站到达南京南站,平均速度为100 km/h,行驶与高铁相同的里程,则与乘坐高铁相比多用 h。 (3)已知列车长为400 m,匀速行驶完全通过长度为2 km的大 桥时,所用时间为0.5 min,列车行驶平均速度为多少?
1.提取关键信息“列车时刻表”→行驶时间为发车时刻与到站时刻之差;行 驶路程为两地里程差;“完全通过”→行驶路程=车长+桥长。
2.根据“知二求一”选择公式(2)问→t= (3)问→v=
解析 (1)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到南京南站的时间为1 h 27 min =1.45 h; (2分)列车在07:10时停靠在常州北站,速度为0 km/h。 (2分)(2)若驾驶汽车从上海虹桥站到达南京南站,平均速度为100 km/h,用时t0'= = =2.95 h,与乘坐高铁相比多用:2.95h-1.45 h=1.5 h。 (2分)(3)列车行驶的路程s=s车+s桥=400 m+2 000 m=2 400 m, (2分)
平均速度v= = =80 m/s。 (2分)
【评分细则】 公式书写正确且数据代入过程完整,仅结果 计算错误每小题给1分,完全正确给10分。凡公式使用错误 或不写公式解答不给分。
18.(跨学科·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江苏南通通州期末改编)(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空间站 晴天的夜晚,通过望远镜可观察到距离地面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 “神舟”飞船用于向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则是向空间站运送物资的“快递小哥”,货运飞船与空 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过程中,可通过核心舱上的摄像机
拍摄图片进行实时观察调整。发射“神舟”飞船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动力来自液态燃料。发射时允许游客现场观看,但必须保持的最近安全距离通常为1.5 km。 (1)火箭使用的液态燃料,是通过 (选填“压缩体 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利用望远 镜观察空间站,望远镜的物镜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 眼”或“远视眼”)。
(2)“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 上成像的大小会逐渐 。(3)火箭发射前,游客用镜头焦距f=30 mm的智能手机拍摄2 m 处的同伴与远处火箭发射台的合影,已知放大率是指成像长 度与实物长度的比值,其大小也等于像距与物距的比值,则此 时人所成像的放大率为 ;游客在安全距离外看到 火箭点火后,至少 s(保留一位小数)能听到传来的 声音。(v声取340 m/s)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课件,共47页。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素养综合测试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素养综合测试课件,共50页。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课件,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