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素养综合练课件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项素养综合练(四)物态变化的综合分析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项素养综合练(四)物态变化的综合分析课件,共21页。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四) 物态变化的综合分析类型一 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分析1.(跨学科·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3山东聊城中考改编)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属于液化现象B.铜液冷却成型,属于凝固现象C.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温度不变D.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答案 A解析 铸造青铜器时,将铜料加热熔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固态铜,凝固放热。2.(新考法·分析论证)(2023湖北荆州中考)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C解析 水变成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A错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食物保鲜是利用冰熔化吸热,B错误;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包装袋液化成小水珠,C正确;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D错误。3.(新素材·现代科技)(2022福建中考)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D解析 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CO2经过冷凝器时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B错误;经过膨胀阀的是液态CO2,不会发生升华,C错误;CO2经过蒸发器时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D正确。4.(跨学科·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3四川遂宁中考)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 m,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熔化造成路基崩塌。吸收液化解析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吸收热量转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5.(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陕西西安月考)市场上销售有一种某品牌变温水杯,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晶体熔化吸热 解析 将沸水倒入该水杯后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种颗粒是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的特点。6.(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江苏常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物态变化的现象,在下列各空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嘴唇上的水发生了 现象。(2)舌尖上的美味离不开肉,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 现象。(3)在浴室洗热水澡时发现卫生间里的玻璃镜面常变得模糊不清,这是 现象。凝固凝华液化(4)向双手喷酒精进行消毒,喷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这是 现象。汽化解析 (1)吃冰棒时,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所以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2)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冻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粉”。(3)洗热水澡时,热水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镜面液化成小水珠,所以镜面会模糊不清。(4)消毒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7.(新考法·设计实验)(2024江苏锡山期中)如图所示,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为了验证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 ;如果 ,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二氧化碳温度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且不变(2)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它的主要成分是 ,“白气”的产生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需要 热。(3)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这两个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 (选填“杯内”或“杯外”)。水液化放杯内解析 (1)将干冰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干冰升华,由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要验证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温度,如果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且不变,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2)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成分是水,液化放热。(3)由实验现象可知,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杯内。类型二 物态变化图像的综合分析8.(新独家原创)《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其中记载“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冶炼黄金时,将金水倒入范(模具)中即可浇注成型。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B解析 黄金为晶体,金水有固定的凝固温度,B选项图像反映了这个温度变化规律。9.(2024江苏金坛期中)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B解析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迅速降低,继续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升高但升温较慢,达到沸点继续沸腾,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10.(新课标·模型建构)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 ℃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 ℃,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 A.镓的凝固点为30 ℃ B.镓的熔化时间为16 minC.12 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不需要吸热A解析 由图乙可知,镓的熔化时间略短于4 min,镓熔化时温度不变,镓的熔点为30 ℃,A正确,B错误;给镓加热的水的温度为50摄氏度,镓的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C错误;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