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素养综合练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五)速度的图像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项素养综合练(五)速度的图像课件,共12页。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五) 速度的图像类型一 s-t图像1.(新课标·模型建构)(2023上海中考)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 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 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 m B.可能为4 mC.一定为8 m D.一定为6 mB解析 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v甲= = =3 m/s,乙的速度v乙= = =2 m/s,1 s内乙运动的路程 =v乙t0=2 m/s×1 s=2 m,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即PQ之间的距离s=s甲=v甲t。乙离P点1 m,有两种情况:①乙在PQ的内侧,此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s- -1 m=v甲t-2 m-1 m=v甲t-3 m,又s乙=v乙t,所以有:v乙t=v甲t-3 m,解得:t= = =3 s,则PQ之间的距离s=v甲t=3 m/s×3 s=9 m,此时乙到Q的距离s乙Q=s-1 m=9 m-1 m=8 m。②乙在PQ的外侧,此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s- +1 m=v甲t'-2 m+1 m=v甲t'-1 m,又s'乙=v乙t',所以有:v乙t'=v甲t'-1 m,解得:t'= = =1 s,则PQ之间的距离s'=v甲t'=3 m/s×1 s=3 m,此时乙到Q的距离:s'乙Q=s'+1 m=3 m+1 m=4 m,即甲到Q点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为8 m,也可能为4 m。2.(新课标·科学论证)(2023山东日照中考)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 min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 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C解析 由图像可知,姐姐比弟弟早出发5 min,A错误;由图像可知,姐姐的平均速度v1= = =50 m/min,弟弟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t2=15 min-5 min=10 min,则弟弟的平均速度v2= = =100 m/min,则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B错误;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内行走,5~15 min内没有行走,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内通过的路程均为500 m,则姐姐行走时的速度v'1= = =100 m/min,而弟弟行走的速度也为100 m/min,C正确,D错误。3.(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江苏扬州广陵期末)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直道上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6 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0~10 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10 mC.甲前2 s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前6 s的 平均速度D.6~12 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C解析 0~6 s内,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是减速运动;乙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是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甲在0~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 m;乙的平均速度v乙= = =5 m/s,则乙在0~10 s内通过的路程s1=v乙t1=5 m/s×10 s=50 m。所以0~10 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少10 m,B错误。甲前2 s的平均速度 = = =10 m/s,前6 s的平均速度 = = =5m/s,因此 > ,C正确。6~12 s内,甲、乙都从30 m到60 m,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错误。类型二 v-t图像4.(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陕西西安西咸新区期末)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甲物体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在0~6 s内运动的路程为 m,甲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8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m。202.550解析 由图甲知,甲物体在0~6 s内运动的路程s=20 m。甲物体在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10 m,故甲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v甲= = =2.5 m/s。由图像可知,经过8 s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s'甲=30 m,乙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v乙=10 m/s,乙物体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10 m/s×8 s=80 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经过8 s后,甲、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Δs=s乙-s'甲=80 m-30 m=50 m。5.(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无锡锡山月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体,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在0.5 s时处于 状态,在第3 s时的速度是 m/s,整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m。 3.5静止0.5解析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0.5 s时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第3秒对应的速度为0.5 m/s;整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路程s=s1+s2=v1t1+v2t2=0.5 m/s×(4 s-1 s)+1 m/s×(6 s-4 s)=1.5 m+2 m=3.5 m。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五) 速度的图像类型一 s-t图像1.(新课标·模型建构)(2023上海中考)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 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 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 m B.可能为4 mC.一定为8 m D.一定为6 mB解析 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v甲= = =3 m/s,乙的速度v乙= = =2 m/s,1 s内乙运动的路程 =v乙t0=2 m/s×1 s=2 m,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即PQ之间的距离s=s甲=v甲t。乙离P点1 m,有两种情况:①乙在PQ的内侧,此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s- -1 m=v甲t-2 m-1 m=v甲t-3 m,又s乙=v乙t,所以有:v乙t=v甲t-3 m,解得:t= = =3 s,则PQ之间的距离s=v甲t=3 m/s×3 s=9 m,此时乙到Q的距离s乙Q=s-1 m=9 m-1 m=8 m。②乙在PQ的外侧,此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s- +1 m=v甲t'-2 m+1 m=v甲t'-1 m,又s'乙=v乙t',所以有:v乙t'=v甲t'-1 m,解得:t'= = =1 s,则PQ之间的距离s'=v甲t'=3 m/s×1 s=3 m,此时乙到Q的距离:s'乙Q=s'+1 m=3 m+1 m=4 m,即甲到Q点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为8 m,也可能为4 m。2.(新课标·科学论证)(2023山东日照中考)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 min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 100 m/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C解析 由图像可知,姐姐比弟弟早出发5 min,A错误;由图像可知,姐姐的平均速度v1= = =50 m/min,弟弟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t2=15 min-5 min=10 min,则弟弟的平均速度v2= = =100 m/min,则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B错误;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内行走,5~15 min内没有行走,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内通过的路程均为500 m,则姐姐行走时的速度v'1= = =100 m/min,而弟弟行走的速度也为100 m/min,C正确,D错误。3.(新课标·科学推理)(2024江苏扬州广陵期末)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直道上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6 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0~10 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10 mC.甲前2 s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前6 s的 平均速度D.6~12 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C解析 0~6 s内,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小,是减速运动;乙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是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甲在0~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 m;乙的平均速度v乙= = =5 m/s,则乙在0~10 s内通过的路程s1=v乙t1=5 m/s×10 s=50 m。所以0~10 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少10 m,B错误。甲前2 s的平均速度 = = =10 m/s,前6 s的平均速度 = = =5m/s,因此 > ,C正确。6~12 s内,甲、乙都从30 m到60 m,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错误。类型二 v-t图像4.(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陕西西安西咸新区期末)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甲物体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在0~6 s内运动的路程为 m,甲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8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m。202.550解析 由图甲知,甲物体在0~6 s内运动的路程s=20 m。甲物体在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10 m,故甲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v甲= = =2.5 m/s。由图像可知,经过8 s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s'甲=30 m,乙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v乙=10 m/s,乙物体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10 m/s×8 s=80 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经过8 s后,甲、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Δs=s乙-s'甲=80 m-30 m=50 m。5.(新课标·模型建构)(2024江苏无锡锡山月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体,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在0.5 s时处于 状态,在第3 s时的速度是 m/s,整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m。 3.5静止0.5解析 由图乙可知,物体在0.5 s时速度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第3秒对应的速度为0.5 m/s;整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路程s=s1+s2=v1t1+v2t2=0.5 m/s×(4 s-1 s)+1 m/s×(6 s-4 s)=1.5 m+2 m=3.5 m。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