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5.影长的四季变化一等奖教案
展开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低中年级时,知道“四季的不同”主要是气候的变化以及部分动植物 的四季变化。学生知道一天中影长的变化,但是对于不同季节中影长的变化却不了解。所
以本课引入了圭表的学习及制作,旨在让学生关注到中国古代一些先进的观测技术。可以 提供足够多的材料给学生制作简易圭表,激发学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阅读资料及模拟实验,知道同一地点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随着季节改变呈有规 律的变化。
*了解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科学思维
*用建构模型的方法,认识同一物体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探究实践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创新性地完成圭表的制作,在模拟实验中能用自制圭表模拟测量同一 物体在四季的影长。
态度责任
*通过复制古人的仪器,感受古人的智慧,体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圭表的工作原理,制作圭表并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
难点
确定四季正午时刻太阳的位置高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A3纸条、卡纸、长尺、双面胶、剪刀、手电筒、“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标志物、 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3分钟)
师生活动指导
1.谈话导入。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 变化,知道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同学们 还记得日影变化的规律吗?(太阳位置越高,影子越短)
2.提问:四季交替,年年循环,那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 化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会,家门口的树,夏天影子不能
遮住房子,冬天影子会遮住房子;会,太阳的位置一直在不停地 变化,日影肯定会发生变化;不会,每天太阳的位置变化都是东 升西落,日影都是一样的……)
3.揭示课题:很好,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探究四季日影的变化究竟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
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学 生会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引 出课题。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二、探索 (28分钟)
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的。
1.教师播放影视资料,了解圭表。
2.组织学生分享观看心得,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古人的观测仪
器——圭表的结构特点。(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3.课件出示古人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分对日影的观测图片,引
导学生动手画出日影长度,并将春夏秋冬的影子长度进行 比较。
4.小组活动,画一画、比一比。
5.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从四季的影长中发现了什么?
6.小结:正午时分,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春季
和秋季的太阳高度适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季和 秋季影子适中。
活动二:制作圭表。
1.出示并介绍制作的材料,学生思考如何有创造性地利用这些
材料。
2.在保证圭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
新精神,制作有个性的圭表。
3.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和鼓励。
活动三:模拟实验,利用圭表测量正午的影长。
1.确定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
观察,找出正午时分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
2.播放提前准备的视频演示操作规范,指导学生操作。
3.小组合作,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太阳位置。
4.一人拿手电筒模拟“太阳”,并按四个季节太阳的定位,有顺序 地照射圭表,另一人在记录单上记录影长的变化。
5.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6.小结:我们发现,正午时分,不同季节物体的日影在有规律地变
化着。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夏季日影最 短,冬季日影最长,春秋日影适中。
活动四:实际观察。
1.谈话:我们是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的规律,需要事实来验证。 2.指导学生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
边。记录影子的实际长度,在其他季节,也进行测量和记录。
从了解到制作和模拟实 验,逐步完成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长期观测自然 规律的习惯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作业设计】
1. 在相同时间和地点,杭州的一年四季之中杆影最长的是( D )。
A. 春季 B. 夏 季 C. 秋 季 D. 冬 季
【教学反思】
为了加深学生对日影四季变化规律的认识,我采用了由学生自行绘画、测量和比较的教学方法,教学 效果显著。
在制作简易圭表的探索活动中,教科书给出的示意图过于简单,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准备的 物品进行设计和制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讨实验步骤、明确分工上,以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设计能力 和协同合作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优化自己的方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二、探索
3.展示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提问: 在科学上,我们将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称为太阳仰角。观 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5.小结:夏至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冬至日出时间最晚, 日落时间最早;春分和秋分日出、日落时间都相同。正午太阳 仰角夏至最高,冬至最低,春分、秋分是一样的。
三、研讨
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怎样有规律的变化?
通过研讨交流,培养学生
(5分钟)
学生综合视频资料和模拟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的归纳、概括能力。
四、拓展 (3分钟)
通过观察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让
学生纵向对比分析,了解到“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仰角等有相同也有不同,且变化有一定规律”。
对本课内容的延续。
板书设计
影长的四季变化
日影长度
影长
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5.观测风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5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观测风优秀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8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电磁铁公开课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3.电和磁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8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电和磁公开课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和,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