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两税法是哪个朝代实行的制度( )
    A.汉朝B.北魏C.唐朝D.宋朝
    3.如图所示为根据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整理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总人口的估计数(部分),相较而言,1645年—1852年间中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高产作物传入B.疆域不断扩大C.外来人口增多D.赋税制度变革
    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按亩征税,根据土地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赋税。据此可推知,春秋时期( )
    A.人头税开始被废除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民众赋税负担较重D.土地私有制走向合法
    5.秦代经济比较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每亩田租高达1斗3升,而西汉末年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东部地区,每亩田租大约平均8升。据此可知
    A.秦代徭役繁重B.土地兼并严重C.西汉田赋降低D.赋役一概折银
    6.如图是元代墓葬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描绘农民向政府纳粮的场景。图中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该壁画( )
    A.展示元代农民承担的赋役种类繁多B.体现元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减弱
    C.凸显元政府征收国境关税的重要性D.成为研究元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史料
    7.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除了按人丁收税外,还需根据百姓的财产多少来征税。这种新税制( )
    A.延续了北魏以来的租庸调制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D.稳定了政府征税的对象和名目
    8.明朝中后期,赣南、苏松、浙江等南方地区率先推行类似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很好。而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中,也是南方比较顺利,北方遭遇到巨大阻力。一条鞭法在南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南方( )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土地兼并异常严重
    9.唐朝两税法规定: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有民户在现居住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缴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样做
    A.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B.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政策简单划一D.有利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10.下表是1652~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货币税的开启成为财政增长点B.社会转型的动力不足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11.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30%。这种变化( )
    A.说明拥有土地的佃户数量增幅较大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源于政府“大索貌阅” 制度的推行D.反映了政府以职业划分户籍
    12.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二、非选择题
    13.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也叫赋税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及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就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基层管理人员)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有户主及成员的详细信息,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唐朝还通过加强立法和法治,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从而加大了这一制度的控制力度。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要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地籍单独出现,而且与户籍并举,地位同等。明代户籍黄册与鱼鳞册的交相使用。明代中期张居正变法,实行“一条鞭法”,更重视地税,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陷于瓦解。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材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古代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15.社会转型
    材料一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两)
    [注]咸丰年间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自江苏率先创设厘金后,“征厘之法被各地滥用,不仅无物不捐,而且征厘局卡繁密,捐上加捐,课征税率不断提高”
    材料二
    晚清外债用途分类表(单位:两)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晚清财政状况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C
    6.D
    7.B
    8.C
    9.D
    10.B
    11.B
    12.B
    13.(1)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作用:①简化税制,促进货币支付税款的发展;
    ②推动工商业在明朝后期快速发展。
    (2)演变及发展趋势:
    ①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②赋税由以实物为主逐步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
    ③赋税征收项目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钱物代役,以“庸”为标志;
    ⑥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14.(1)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建立起户籍、土地、赋税三位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汉至唐不断强化(或:至唐朝,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宋朝开始,土地、赋税与户籍开始分离(或: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清时期赋役与户籍进一步分离,传统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不断改革(或: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如两税法、宋田制不立、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等)。
    (2)特点: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
    作用: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
    15.以田赋为主体的传统税收结构已经改变,田赋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以厘金和海关为主的商业税大幅度增长。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反应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关税收入的比重增加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晚清社会正经历由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艰难转型。
    晚清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税收田赋和盐税仍占有相当比重,反映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地方政府滥发厘金,危害了国家财政统一,严重打击了工商业发展。政府大举外债,主要用于赔款,实业投入不足,大量外资和商品涌入,阻碍了本国工商业发展,最终导致转型失败。
    年份
    总额
    (万两)
    地丁银
    盐课银
    商税
    常关税
    杂税
    岁入
    (万两)
    比重
    岁入
    (万两)
    比重
    岁入
    (万两)
    比重
    岁入
    (万两)
    比重
    1652
    2 348
    2 126
    91%
    212
    0%
    64.2
    2. 70%
    35.8
    1.50%
    1685
    3 190
    2 727
    85%
    276
    9%
    120
    3. 80%
    67
    2. 10%
    1725
    3 653
    3 007
    82%
    443
    12%
    135
    3. 70%
    63
    1. 90%
    1753
    4 174
    2 938
    70%
    701
    17%
    430
    10. 30%
    105
    2. 50%
    年份
    田赋
    比重
    盐税
    比重
    厘金
    比重
    关税
    比重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0
    0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911
    48101346
    27%
    46312355
    26%
    43181097
    24%
    13139287
    23%
    外债用途
    举债笔数
    举债数额
    所占比例(%)
    赔款借款
    6
    793883340
    61
    各种实业借款
    85
    374560965.7
    29
    海防塞防与抵御外侮借款
    23
    79501078.99
    6
    行政经费借款
    59
    40993647.2
    3
    镇压国内起义与革命借款
    35
    16949265.62
    1
    合计
    208
    1305888297
    100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