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管理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管理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管理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管理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能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
    A.便于掌握国家的人口B.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便于掌控兵役的来源D.提升了国家的统治能力
    2.《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食其胙。”据此可知,社日的民俗功能主要是
    A.联谊乡邻B.颂扬盛世C.缅怀先祖D.助危济困
    3.“提倡节俭隋文帝,决心改革多方筹。集权中央强发展,设置义仓赈糜粥。普查户籍农赋役,废除酷刑民解忧。经济繁荣二十载,开皇之治显嘉猷。”下列举措与“开皇之治显嘉猷”不匹配的是( )
    A.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B.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
    C.行大索貌阅,黄白分籍D.令各州百姓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
    4.输籍法是隋代制定的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户等划分的标准,发到州县,各县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D.维护社会安定
    5.司马迁在论述秦汉时期“贤人所以富者”时指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司马迁所述这一现象( )
    A.源于宗族组织对基层管控力的加强B.极大地提升了工商业的竞争力
    C.易导致基层私权对国家政权的威胁D.反映出重农抑商观念有所松弛
    6.唐朝还多次授予年满70岁以上老人刺史、县令、县君等官职,并赐予物质,多次下诏规定男子75岁以上、妇女70岁以上可免除其家庭一人徭役。《唐律疏议》按年龄对老人给予相应的刑律宽免。这可以说明唐朝( )
    A.倡导尊卑等级观念B.传承尊老养老风尚
    C.逐步完善尊老措施D.人口老化趋势加强
    7.秦汉在县以下划分为乡、里,选任乡官里吏辅助统治基层。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B.BC.CD.D
    8.1370年,朱元璋认为“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于是“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在户帖制下,详细登记乡村民户的乡贯、丁口、名、岁及户主的田地、房屋等财产。该制度的实行( )
    A.成为赋役制度的依据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损害了农民阶级利益D.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9.明中期,政府对社会流民的管理在沿袭“劝归原籍,皆给牛、种、口粮”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编排户籍附入州县”的办法,在流民聚居地“重编里甲,新造黄册”。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 )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平衡全国人口布局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革新地方行政区划
    10.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明清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A.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B.赋役征收主要以人丁作为依据
    C.传统户籍制度失去财政的功能D.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1.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而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 )
    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B.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
    C.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12.《全球通史》关于汉朝有如下表述:“除中央政府之外,还有往下依次管理州、郡、县、乡的地方官僚机构。基层官吏承担如下任务:征收捐税,捉拿罪犯,维护公路、运河和粮仓,提供驿马和一连串的驿站来维持帝国的邮政。”据此可知( )
    A.基层官吏承担主要的管理任务B.汉朝具有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
    C.汉朝的基层管理任务繁杂冗多D.汉朝的中央政府集权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
    13.唐太宗“纵囚”历史上的“纵囚”(旧时官府暂时释放在狱罪囚还家并限期自动归狱,以为德政)曾引发后人的思考。
    材料一 六年,亲录.(讯察)囚徒,闵.(怜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赦免)之。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六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随意赦免)。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多次,唐太宗只实行过一次纵囚)。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太宗之世,天下大定,道有使.(监察御史),州有刺史,县有令尉,法令密而庐井(乡里)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囚之纵者虽欲逋.逸.(逃亡),抑谁为之渊薮(隐藏)者?
    (1)“纵囚”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唐太宗如何看待“赦免”?其理由是什么?
    (3)解释王夫之认为囚犯必返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纵囚”之举?
    14.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明理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关于基层社会的设计与管理的方面朱熹和宋代理学家们的努力,在宋代以及后世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张载、程颐、朱熹等人极力倡导的重建民间家族制度和建立祠堂的主张,在宋以后的社会里已经成为推行家族制度的理论依据;欧阳修、苏洵等人创立了民间私家修撰族谱、家乘的样式,为后代所沿袭;《朱子家礼》的设计,至今还在不少地方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宋代所提倡的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义仓” “义学”“义冢”等等,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摘编自陈支平《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材料二 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求子弟修身养德,“做个好人”, “学而优则仕”。同时还有宣扬勤道、诚实等商德准则的,比如清代官商胡雪岩的“五字商训”。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唐宋时期如何强化基层教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家训教化的特点。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养老”作为维系社会伦理秩序的主要方式,在社会控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奉行国家稳定至上的宋朝来说,养老制度的建设自然受到重视,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与前代相比,宋代养老制度更加完备,鳏寡独老救助制度、官员致仕制度以及家庭养老的保障制度均得到完善,同时新增老年士人、老年军士、老年僧道、老年归正人优恤制度。在养老方式上突破了传统的赏赐及致仕养老的限制,实现救助政策的制度化,新增闲职养老这一新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形成多元的养老方式。在鳏寡独老的救助、官员养老及家庭养老的运行上,政府介入的程度较前代更为深入。
    ——摘编自马晓燕《老人之老:宋代养老制度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养老制度的发展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C
    6.B
    7.A
    8.A
    9.C
    10.C
    11.A
    12.B
    13.(1)以民为本
    (2)不能随意“赦免”。理由:以免人心常存侥幸,只想犯法,不知改过。
    (3)朝廷在各道设有观察使,各州设有刺史,各县设有县令、县尉等官,乡村里社又有保甲宗族等基层结构,从上到下法令严密,政权稳固。
    (4)唐太宗“纵囚”之举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囚犯必返的理由王夫之分析的也很有道理。这件事情的历史背景是:唐太宗统治国家时期,发生了张蕴古被杀事件,一官员因轻判而获罪,导致后来的官员引以为戒,判案就严了很多,导致唐朝的死刑犯大幅上升,后来他要求对死刑的判罚要慎重,但是这一风气形成后很难逆转,就策划了这一起释囚事件,故意放出死囚,然后等他们回来之后,再赦免他们。唐太宗这样的处理能对法官从严审判起到纠正作用,同时可以很好地体现他以民为本治国、宽刑的法治理念、儒家道德教化及礼治。
    14.(1)唐宋政府推广、重视家训;重建民间家族制度和建立祠堂:民间私家修撰族谱、家乘;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广泛传播;理学发展深入族规、家训: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2)特点:家训中引用皇帝圣谕:宣扬商业道德:渗透理学思想。
    15.宋代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持续繁荣,儒家伦理思想进一步发展,由此,推动了宋代养老制度的发展。与前代相比,其发展特点表现为政府高度重视,介入程度深;养老体系相对完善;养老对象范围较广;养老方式较为多元等。宋代养老制度的发展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减轻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国家统治;有利于儒家孝文化的发展,提升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并为后世养老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但是养老费用的大量支出,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选项
    材料
    结论
    A
    (秦朝)里吏由里中推选、县廷任命,以没有军功爵且办事能干的公卒、士伍担任里吏
    秦朝集权理念渗透基层治理
    B
    (秦制)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秦朝建立起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
    C
    汉明帝即位初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永平三年再次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
    汉朝的基层治理体系已经完备
    D
    西汉“循吏”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作业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