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 草原》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4 花之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 七律长征》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优秀教案
展开《丁香结》写的是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得出了生命需要“结”,否则人生就太平淡无味的感悟,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六年级的学生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因此,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容易脱离文本和生活实际。
本文意蕴丰富、深刻,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研读第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丁香花花形、花色的句子,朗读体会,想象画面。学习第二部分时,可以借助课文和“阅读链接”的诗句体会古人寄托于“丁香结”上的意义,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重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难点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时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丁香花的特点。
重点
1.掌握本课时重点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丁香花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缀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2)学写生字。
师指导书写“幽、薄”。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三、初探“丁香”,整体感知
1.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1)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自然段)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即赏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即悟花。)
四、学习“赏花”,感受丁香花的特点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作者在这里把丁香花写成了什么?你喜欢这个句子中的哪个字或者词语?
②学生交流感受。
A.“星星”写出丁香花小巧、繁密、色泽明亮的特点。
B.“探、窥”赋予丁香花人的情态,写出了丁香花的活泼、灵动。
(2)“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发挥想象,“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①“积雪”指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盛开的白色丁香花,从“雪色”“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来。)
②王安石的哪两句诗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朗读句子,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从局部到整体。)
②丁香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呢?(窗外的丁香,增益了作者的文思,更引起了作者驰骋千里的想象……)
2.总结课文第一部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描写丁香花的部分,摘抄优美语句。
丁香结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颜色:紫色、白色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第二课时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重点
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赋予丁香结的情感。
难点
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一、回顾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
1.丁香花有什么特点?(繁密耀目、娇俏灵动)
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出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画面。
(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二、理解“悟花”,感悟主题内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画出称丁香花为“丁香结”的原因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古代服饰,观察古代女子衣服上的盘结,你又有什么发现?(原来是因为丁香花苞形似“结”,所以才称其为“丁香结”。)
2.理解古人何以发明“丁香结”的说法。
(1)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常常表达什么?
①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②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2)结合“阅读链接”,也可以补充其他诗句,引导学生了解“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3.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面对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课件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者给“丁香结”赋予了新的寓意——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2)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会遇到哪些“结”?(学习压力很大、考试失利、与朋友发生争吵等。)
(3)交流:学了本文,你打算怎样面对这些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呢?
三、拓展练笔,延读“丁香结”
1.出示《丁香结》原文结尾——“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默读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的心中此时有什么想说的吗?请批注在课文结尾处。
四、总结提升,再现“丁香结”
同学们,这丁香结带给了我们太多美的感受,太多心的感悟。虽然我们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但今天我们已经跟随宗璞先生的文字在《丁香结》中走了几个来回。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考融入这朗读中,再现“丁香”的美,再现“丁香结”的愁怨和它带给我们的思索。(学生朗读全文)
丁香结 eq \b\lc\{\rc\}(\a\vs4\al\c1(赏花:颜色、形状、气味,悟花:“结”乃常态,,坦然面对)) 乐观豁达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句段品味语言,体味含义,循序渐进地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07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丁香结教案</a>,共5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预学,初赏丁香,整体感知,再赏丁香,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 丁香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 丁香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